鴛鴦門

鴛鴦門

周永祥、周永福兩恩師自創鴛鴦門以來,其門人眾多,各有所長,於1992年6月20日在濟南舉行了第二代鴛鴦門人拜師連誼大會,有33人成為第二代鴛鴦門人,後又相繼17人入門,當時第二代門人達50人。1999年6月26日在山東師範大學體育館舉行了第三代鴛鴦門人拜師連誼大會,山東省武協主席王廣玉,山東省武術院院長張連登,省武術界的專家教授和各界著名人士,出席了拜師連誼大會並發表講話。本次大會,共有第三代鴛鴦門人144人入門拜師,

開派祖師

鴛鴦門成立大會 鴛鴦門成立大會

周永祥、周永福乃同胞兄弟,山東濰坊市人。兄弟倆自幼習武,解放前均畢業於青島市國術館,在館學武期間,受各家名師傳授和指點,深得名家武技之精髓,加之兄弟倆天資聰穎,且又勤學苦練,深鑽細研,精益求精,早年就身懷絕技,技藝大成。解放前曾設館授徒,久負盛名。解放後,新中國奮發向上,百業待興,黨和政府尤重武術之發展。周氏兄弟也倍受黨和政府之關懷,因而,生活康穩,技藝更深,兄弟倆曾多次參加省市、華東區及全國各級武術比賽,均名列榜首,取得優異成績。從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後,兄弟倆受到黨和政府的重用,周永祥留任山東體院任教,後轉至山東師範大學院體育系任教,至1986年退休。周永福擔任山東武術隊教練,至1990年退休。幾十年來,兄弟倆朝夕相處,從未分離,事業心極強,為國家培養出許多專業人才。他們終生馳騁武壇,堪稱武林高手、良師、武術家,他們為山東乃至我國武術事業的振興與發展,為中華武術走向世界,立下了汗馬功勞,做出了卓越貢獻。

基本信息

周永祥、周永福 周永祥、周永福

兄弟倆德高望重,武功精絕,技藝全面,文武兼備,窮畢生之精力,博眾家之長,深鑽細研,融會貫通,常相論武較技,互相提高,在繼承之基礎上,獨闢蹊徑,自成體系,獨創鴛鴦門派,鴛鴦門於1992年稱於世。

王子平、周永祥、周永福 王子平、周永祥、周永福

鴛鴦,動物之名,鴛鴦雌雄偶居不離,故稱“匹鳥”。此取鴛鴦並非取其原意,而實為取其寓意,鴛鴦雌雄也,雌雄陰陽也,《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肯定陰陽的矛盾勢力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天地萬物寓陰陽之中。《易傳》曰:“一陰一陽謂之道”,把陰陽交替看作宇宙的根本規律。道即拳理與拳技,隨中華武術千姿百態,各具特色,且萬變不離其宗,萬宗歸一理,一理通萬宗,其中千變萬化都在陰陽變化之中。按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觀點,宇宙萬物是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也在不斷的深入和深化,周氏兄弟在博採眾家之長深諳拳理、拳技的基礎上,取“陰陽”變化之理,攝“道”生化之律,所創鴛鴦門套路,既能單練,又能對練,單練分陰陽,一路為陽,二路為陰,一、二路相合為三,三為陰洋相合,陰陽相合生萬物,稱對練,對練時,兩人按照動靜疾徐、剛柔虛實,攻防進退的運動規律,在陰陽的變化中,而生化出無窮的各種招法。由此,正合老子的“萬物負陰而抱陽”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思想。故取鴛鴦寓陰陽而命名。另外,鴛鴦門拳械有母子之分,拳為母,械為子,徒手練習為拳,持械練習為子,不同器械有不同之練法,雖千變萬化而理為一貫,學武之人,明拳理,知陰陽,方能一變應萬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立於不敗之地。

兩恩師創立鴛鴦門,其門規戒律嚴明,其宗旨是把終生所學傳於後代,讓鴛鴦門武術代代相傳,不辱先人之命,使鴛鴦門武術發揚光大,為繁榮和振興中華武術,盡匹夫之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