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金收兵

鳴金收兵

釋 義 用敲鉦等發出信號撤兵回營。比喻戰鬥暫時結束。 鳴金,敲鉦,古代作戰收兵信號。他從東海流波山上獵獲了一種叫做‘夔’的動物,它的形狀像牛,全身青黑色,發出幽幽的光亮,頭上不長角,而且只有一隻腳。當時黃帝為它的叫聲所傾倒,就剝下它的皮製成八十面鼓,讓玄女娘娘親自擊鼓,頓時聲似雷霆,直傳出五百里。另有一種說法則是傳自陰陽五行家的說法,古時以東西南北中來對應五行,即,東木,西金,南火,北水,中土。日落時,太陽正在西方,因此有了鳴金收兵的說法。

基本信息

成語出處

鳴金收兵鳴金收兵
1、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七回:見孫安勇猛,盧先鋒令~。

2、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一回:“越椒又復一箭,恰恰的把左笠射箇對穿。莊王且教回車,鳴金收兵。”

歷史探源

擊鼓和鳴金是古代軍事指揮的號令。擊鼓就是敲戰鼓;“鳴金”就是“鳴鉦”,並非“鳴鑼”《說文解字》“鉦,似鈴,柄中上下通”。鉦是古代的一種樂器,用銅製成,顏色似金。

《荀子 漢兵》 :“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意擊鼓號令進攻,鳴金號令收兵。 關於“擊鼓鳴金”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供大家參考:黃帝在與蚩尤作戰時製造的是革鼓。他從東海流波山上獵獲了一種叫做‘夔’的動物,它的形狀像牛,全身青黑色,發出幽幽的光亮,頭上不長角,而且只有一隻腳。這種動物目光如電,叫聲如雷,十分威武雄壯。當時黃帝為它的叫聲所傾倒,就剝下它的皮製成八十面鼓,讓玄女娘娘親自擊鼓,頓時聲似雷霆,直傳出五百里。這就是後世“擊鼓進軍,鳴金收兵”的來歷。另有一種說法則是傳自陰陽五行家的說法,古時以東西南北中來對應五行,即,東木,西金,南火,北水,中土。而由於古代科技不發達,則一般大戰中日落前收兵。日落時,太陽正在西方,因此有了鳴金收兵的說法。即吹響落日的號角,戰士回城休息的意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