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頭雀嘴鵯

鳳頭雀嘴鵯

鳳頭雀嘴鵯(學名:Spizixos canifrons):屬小型鳥類,體大(22厘米)而獨具一格的橄欖綠色鵯類。象牙色的嘴形厚而似雀,羽冠凸顯,下體綠黃色。與領雀嘴鵯的區別在額及臉頰灰色,無白色的前頸環,冠羽較長。尾具寬闊的黑色端帶。示警時發出斷續但悅耳的purr-purr-prruit-prruit-prruit聲。嘰嘰喳喳的叫聲及乾澀的長囀顫音。分布於印度東北部、中國西南包括西藏東南部、緬甸及印度支那北部。喜歡單獨或結小群棲於開闊林地、林間空地、灌叢及林園,高可至海拔3000米。有時停棲於電話線上。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圖)鳳頭雀嘴鵯鳳頭雀嘴鵯

中 文 名:鳳頭雀嘴鵯

物種分類:鳥類→雀形目→鵯科→雀嘴鵯屬

拉 丁 名:Spizixos canifrons

英 文 名:Crested Finch-billed Bulbul

屬中文名:雀嘴鵯屬

體型: 體重♂35-54g,♀30-58g;體長♂190-221mm,♀178-212mm;嘴峰♂12-15mm,♀13-5mm;翅♂92-100mm,♀87.5-98mm;尾♂89.5-101mm,♀88-100mm;跗蹠♂18-22mm,♀18-22mm。

物種概述

體大(22厘米)而獨具一格的橄欖綠色鵯類。象牙色嘴形厚而似雀,羽冠凸顯,下體綠黃色。 與領雀嘴鵯的區別在額及臉頰灰色,無白色的前頸環,冠羽較長。尾具寬闊的黑色端帶。虹膜-褐色;嘴-象牙色;腳-粉紅。

叫聲:示警時發出斷續但悅耳的purr-purr-prruit-prruit-prruit聲。嘰嘰喳喳的叫聲及乾澀的長囀顫音

生活習性

(圖)鳳頭雀嘴鵯鳳頭雀嘴鵯

遷 徙: 留鳥,不遷徙。

生 境: 棲息在海拔1000-3000m 的山地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次生林、林緣疏林、竹林、稀樹灌叢和灌叢草地等各類生境中,尤以林緣疏林和溝谷地帶較常見,有時也出現在村寨和田邊附近叢林中或樹上。

食 性: 雜食性。既食動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以昆蟲為主,常見種類有鞘翅目和鱗翅目昆蟲及幼蟲。植物性食物主要為植物果實、種子、漿果等。

習 性: 常成對或成3-5隻的小群活動,冬季也常集成10隻以上的大群。多在森林中層小樹和灌木叢上活動和覓食,但也到高大喬木冠層和林下灌木層活動和覓食。

形態描述

額和頭頂前部灰色,頭頂和頭頂上的冠羽,眼先及眼周均黑色,耳羽灰色或微沾煙褐色,後頭和頸側污灰色。背、肩兩翅覆羽等上體橄欖綠色,腰和尾上覆羽橄欖綠色淺而發亮。飛羽黑褐色,外側飛羽外翈綴亮橄欖綠色。尾羽黃綠色具寬的黑色端斑。頦和頰黑灰相雜,喉暗灰或灰褐色,其餘下體黃綠色。虹膜棕褐色,嘴粗厚而短、象牙色或乳黃色,腳肉棕色至肉褐色。

野外鑑別:小型鳥類,體長18-22cm。嘴粗短、呈象牙色或乳黃色,前額和臉灰色,頭頂黑色,有一朝前豎立的黑色羽冠。上體橄欖綠色,下體黃綠色,尾羽黃綠色具寬闊的黑褐色端斑。

物種繁殖

(圖)鳳頭雀嘴鵯鳳頭雀嘴鵯

繁殖期4-7月。通常營巢於林下植物發達的常綠闊葉林中。多置於林下1.5-3m 的小樹或高的灌木上。巢呈淺杯狀,主要由草莖、草根、苔蘚、卷鬚等構成。每窩產卵2-4枚,卵的顏色變化較大,從淡粉紅色到深磚紅粉紅色,被有淡紅色、深紅色或暗紅褐色斑。卵的形狀變化亦較大,從長卵圓形到鈍卵圓形均有。卵的大小平均為25.7mm×17.6mm,較長的為 28.1mm×18.0mm,較闊的為20.6mm×19.3mm,最小的24.0mm×16.1mm。

地理分布

國內分布: 國內分布於雲南西部、西北部、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以及四川西南部等地。

國外分布: 國外分布於印度孟加拉國緬甸寮國越南泰國

種群保護

分布區域狹窄,除部分地區外,種群數量並不豐富。由於其羽色艷麗,食性雜,易於飼養,近來多有作籠養觀賞和出售的,致使種群數量更趨減少,應注意保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