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台清天觀

鳳台清天觀

鳳台清天觀,位於安徽省鳳台縣城郊的雙峰山麓。據明嘉靖《壽州志》記載,為漢宣帝地節年間(前69—66)大茅君茅盈創建,後歷代均被佛教占據,至清代光緒十七年(1892)重歸道教。該觀背依雙峰山,面臨淖河,環境極為清幽,原主要建築有山門、三仙樓、中殿、奎壁、客堂及道舍等,古樸典雅,金碧輝煌。是安徽道教全真派道觀。

簡介

鳳台清天觀,道教宮觀。在安徽省鳳台縣城郊的雙峰山麓。據明嘉靖《壽州志》記載,為漢宣帝地節年間(前69—66)大茅君茅盈創建,後歷代均被佛教占據,至清代光緒十七年(1892)重歸道教。該觀背依雙峰山,面臨淖河,環境極為清幽,原主要建築有山門、三仙樓、中殿、奎壁、客堂及道舍等,古樸典雅,金碧輝煌。是安徽道教全真派道觀。

歷史

清天觀始名“元同庵”,因僧道尼更疊居住而數易其名,直到清朝末年(約1907)方定命為清天觀。到清光緒十七年(1892),道長葛明興(正心),金大春募修地藏王殿,之後於光緒二十年鑄成八卦洪鐘一口現置院中,重達千斤。在靈雨空山聞得一聲鐘鳴,更襯托出道院之清幽。

繼葛明興、金大春之後,道長李至高、童至方得河南懷慶鎮總兵謝寶勝(原為本廟道士,後還俗從軍)資助、建三仙樓於茅仙洞口,“遠望危樓空嶼,聳翠流丹,即三仙樓也。”(據張敬生《重修茅仙洞三仙樓記》)籍以供奉三茅真君。民國二十三年,主持道長蘇理純素好老莊,行善積德,育爐燒煉長生藥,真道行修蓋壽丹,內功外行而俱有,領導大修三仙樓、山門、中殿、客廳、主殿等,煥然一新,威嚴壯觀。壽縣興人汪以道書:“清天觀”三大字,嵌在山門上方。門牆上道還嵌有“呼鹿耕煙種瑤草,招鶴下雲倚古松”的泥塑。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1996年,繼修復三清殿、三茅殿,並塑神像,豎石碑、鑄寶鼎,恢復茅仙洞道觀原貌,落實黨的宗教政策之後。由鳳台縣人民政府籍中國豆腐文化節出資重修望淮樓,各鄉間仁人志士、有關單位、茅仙道士紛紛傾囊,新建樓為兩層十間;置觀景台二方。登樓遠眺,蔡楚煙雲,秦晉戰場盡收眼底。右盼硤石睛嵐,俯視滔滔淮水,壯哉大河東去,落霞共帆影齊飛,長空共淮水一色。登高望遠,“唯此樓攝奇撮撮要,地搜勝概,顥氣迥腸,與萬化冥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