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峪

鳳凰峪

鳳凰峪村隸屬山東省萊蕪市鋼城區里辛街道。位於萊城區東南22公里,棋山以南2公里處。東鄰黃莊村,西接萊蕪鋼鐵總廠第二鋼廠生活區,南與黃莊鎮劉家莊村毗鄰,北與澇窪村緊緊相連。

村情簡介

鳳凰峪村北東南三面丘陵環抱,自然風光秀美。全村共有王、亓、李、尚、張、段六姓,318戶,972口人,均系漢族,耕地面積600.9畝。

興修水利

鳳凰峪村自古就有建橋築路興修水利,造福後人的良好習俗。一條發源棋山的流沙河由村北穿過村中央並折向西南,解放前這條河時常洪水泛濫成災,百姓不勝其苦。民國二年(1931年),該村曾歷時兩年的時間,修築了“來仙橋”。後因年久失修,橋面出現問題,於1976年重修。民國四年(1915年)又修築了一條東南與西北走向的“迎仙橋”。當時依靠肩扛人抬,用長2.32米、寬0.45米、厚0.4米的l6塊花崗岩石板作橋面修築而成。1989年由村委主持修築了由西向東通往黃莊鎮的交通要道主橋。2002年曆時兩個月時間先後修築了通往村南居民區的兩座橋,分別是“利民橋”和“富民橋”,大大方便了交通運輸與人行往來。1969年動手至1970年底竣工,歷時兩年時間,建起了嘩啦泉水庫,蓄水量約6000方,直接灌溉面積400餘畝。2002年遇到百年不遇的乾旱,村兩委研究決定在村南水澆地集中地帶,打機井一眼。經過一個月的時間,周長76米,深5.8米的大口井竣工了,直接灌溉面積150餘畝,及時解除了周圍莊稼的旱情。

經商頭腦

鳳凰峪村自古就有經商的頭腦,解放初期走村串戶賣豆腐,炸油條的就有10餘家。更多的人利用靠近二鋼生活區的優勢,乾起了以豆芽、蘑菇栽培,饃饃房,家庭酒作房,餚肉鋪、屠宰房、酒館、快餐等多種經營項目。有20多人利用拖拉機、大汽車搞運輸,10多人用小轎車、面的、摩的乾出租。段明喜、段倫軍各自辦起了中型耐火材料廠,段倫義辦起了燒結加工廠,年收入均在20萬元以上。打空心磚生意的有三家,搞電汽焊、鋁合金製品的也有三四家。段明孝於2001年在村東長壽山建起了長壽山泉水廠,淨化處理後,專供萊鋼軋鋼廠中型廠職工生活用水。

1997年在蔬菜基地以西建起了鐵銅溝集貿市場,大棚面積約4000平方米,容納攤位近千個,方便了蔬菜專業戶的銷售及周圍人們的各種農副產品交易。大棚蔬菜樣樣有,無公害,深受周邊民眾及萊鋼人的喜受。1988年由村領導親自指揮建起了年產800萬塊磚的大型長壁轉爐。1992年修建了耐火材料廠,產品直接供應萊鋼建設。

崇尚文化

鳳凰峪村人勤勞樸實,崇尚文化,重視教育。早在1953年在村西頭開闊地帶,集全村之力建起了一至五年級複式國小一處。1984年將學校遷至村東環境條件較好的開闊地帶,投資近10萬元,由本村建築隊施工蓋起了磚混結構的教室、辦公室共14間,伙房、儀器室、圖書室各一間,展室兩間,男女廁所各一間,大門一座,校舍在當時是全村最好的建築。2001年10月份為學校安裝了微型鍋爐,安裝了暖氣設備,及時解決了供暖問題。2002年6月,重新修蓋了校舍,新蓋了幼兒教室兩間,用磚鋪了校院,硬化了大門外大面積路面,大大改購買了專用車,接送上國中的學生。自1978恢復高考,共考上了20餘名大中專以上學生。

革命傳統

鳳凰峪村人勤勞勇敢,熱愛家鄉,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1940年就被譽為保衛家鄉的模範村,在解放戰爭和抗日戰爭中,出現過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為國為民犧牲的就有4名烈士。1940年初秋時,敵人閆團住在寨子清泥溝一帶。有一天朱家莊村民安法雲來鳳凰峪賣饅頭,經過村西張家林北邊時,突然從林中竄出兩個軍人,搶了她的饅頭。安法雲報告了村幹部。正在開會的村長尚曰善、副村長尚懷朱、農救會長尚懷金、自衛團長尚曰三聽後,4人立即出發,占領了段家林,距敵人只有五六十米遠,居高臨下,瞄準敵人等候著。身材高大的農救會長尚懷金提著槍,從張家林南邊順一條水溝抄敵人的背後上去。尚曰三看到尚懷金趕到張家林邊時,馬上開槍。一個正在吃饅頭的敵人慌慌張張地拿起槍,趴到北邊一個堰豁里開槍,尚懷金眼疾手快,朝趴著的敵人就是一槍,敵人中彈身亡。他立即上子彈,由於槍質量差,退不出彈皮,只好急中生智,推上槍栓臥倒,假裝瞄準敵人大聲喊:“不準動!”一躍而起沖向敵人,一把抓過敵人的槍,朝林中敵人開槍,敵人朝西逃跑了。在這緊急關頭,尚曰善3人飛似地趕到,把兩個跑得慢的敵人捉住了。經審問,才知道他們是潛伏在林中準備下午搶牛群的。下午他們把兩名敵人押送到八路軍四團,尚懷金等人受到了團長的表彰。以後閆團的隊伍再也不敢來騷擾。縣長王省出發來鳳凰峪了解了實況,表揚這個村為新甫縣模範村。

文化娛樂

在不斷改善自然面貌的同時,也特別注意改善村民的文化娛樂生活及通信設施。在2001年就成了電話村,電話人戶率達90%以上。

鳳凰峪村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近千村民正用勤勞和智慧,描繪著鳳凰峪村的錦繡藍圖,鳳凰峪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歷史沿革

據《中國村莊記事》記載,很久以前,一對鳳凰曾在此處落地,並啄一清泉,人稱鳳凰泉。明洪武二年(1936年),尚、陳二姓分別由萊城尚家莊、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村名以泉水命名,始稱鳳凰泉。後因村址建於溝峪內,改稱鳳凰峪。鳳凰峪村建村已有600多年,建村之初只尚、陳二姓,後陳姓後繼無人了,王、亓、李、張四姓陸續遷入。族姓之間團結友善,不分眾寡,貧富強弱,和睦相處,繁衍生息。

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說, 明末清初,全縣劃分為十區,鳳凰峪村屬四區(顏莊區)所轄;1941年四區屬新甫縣;1945年4月回歸萊蕪縣,鳳凰峪村屬顏莊區所轄;1951年改稱第七區;1955年稱顏莊區;1958年3月撤區並鄉,顏莊區劃分為鄭王莊鄉和顏莊鄉,境地屬鄭王莊鄉;同年10月鄭王莊鄉改為鄭王莊人民公社;1959年2月,鄭王莊、顏莊兩個公社並為顏莊人民公社;1984年4月屬顏莊辦事處;1985年10月,撤處並鄉設立里辛鄉;1995年10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里辛撤鄉建鎮,鳳凰峪村屬里辛鎮管轄。2012年11月撤鎮改街道辦事處,屬里辛街道辦事處管轄。

人文自然

古老的村莊,淳樸的村民,演繹了幾多美麗的民間傳說。走進鳳凰峪村,隨處可見百年古蹟,隨處可聞美妙的故事,鳳凰的傳說在村里家喻戶曉。傳說的二龍戲珠、嘩啦泉、三角灣等動人故事,廣為流傳,津津樂道。

二龍戲蛛

鳳凰峪村中央,有一條東北至西南走向的河流,沿河北岸,有一條黃土嶺,蜿蜓起伏,人們說,它像一條大土龍,在河的南岸,同樣有一條起伏不平的石嶺,人們叫它青石龍。在兩條龍頭之間,河的北岸,有一個五、六米高的青石小圓山,溜圓的像一個大蜘蛛,人們說它是蜘蛛精。老人們把這兩嶺環抱一山的自然奇景,說成是二龍戲蛛。

嘩啦泉

鳳凰峪村的河上游,有一道天然形成的大黑石攔河壩,有1米高,南頭堆積著幾塊大黑石,形若牛頭一樣;北端有條小黑石樑,就像蹺著的牛尾巴,水從牛脊上流下,嘩嘩作響,大家叫它嘩啦泉。

三角灣

鳳凰峪村中,河的下游,就在蜘蛛精扣石頭之間,也有一道攔河壩,是青石形成的,壩身齊整。洪水期,水流過壩身,像一道瀑布,水花濺出很遠很遠。在石龍和石壩的相接處,沖成了一個很深的灣,叫三角灣。

鳳凰山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年古歷三月初三清明節,神仙下界體察人間生活,從天山到泰山,從泰山到棋山。這訊息傳遍人間。有一位砍柴為生的窮樵夫,因老母重病多年,臥床不起,又無錢治療,盼望找到天神,討點仙丹為母治病。這天早早吃了飯,帶上砍柴用具去棋山等候,等了半天,也沒看到神仙的影子。後來見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在一古樹下戲棋入迷。其中一位老人身邊有個鳥籠,裡面有對俊鳥,樵夫出於好奇,彎腰細看,不料觸動鳥籠門口的彈簧鎖,鳥籠門大開,俊鳥飛出,繞棋山盤旋一陣後飛走了。樵夫頓時嚇出一身汗,忙施禮道欠說:“對不起,怎么辦呢?”那位老人不在乎地說:“沒關係,它不會飛遠,過一會還會飛回來的。”

虎歸山,鳥出籠。哪知這對俊鳥一翅飛到山南八里地處落下,啄一清泉飽飲一頓,飛到泉東山上落下不走了。後來才知,戲棋的老人是太白金星和南海大仙,那對鳥是南海大仙餵養了500餘年的一對鳳凰。從此以後,這山就定名為鳳凰山了。

南海大仙很愛那對鳳凰,臨走時,他特托鳳凰山神給他餵養,留下了許多金銀珠寶,還留下了一對金磚,讓鳳凰上宿時踏著。據以上傳說,鳳凰峪建村後,在北山頂,給養鳳凰的山神爺修廟一座,年久失修倒塌,於1958年治山時被拆光,現仍存有磚瓦殘跡。那對金磚被一位南方人得知,千方百計想得到,可是柴草積厚很難尋到。後來他放了一把火,想燒光柴草,來取金磚。山神爺顯靈,一下將金磚變成黑石,那南方人只好空手而去,金磚仍在鳳凰山頂,只是無人能辨認而已。

人物事件

烈士名錄

亓宗孝  男,1921年出生,1943年參加革命,1947年解放泰安時犧牲,生前任顏莊區中隊班長。

尚慶安  男,1924年出生,1945年參加革命,1947年在南麻犧牲,生前系華東野戰軍七縱二十師戰士。

尚懷獻  男,1922年出生,1947年參加革命,同年在萊蕪口鎮犧牲,生前系華東野戰軍七縱二十師戰士。

尚懷安  男,1927年出生,1945年參加革命,1948年在淮海犧牲,生前系華東野戰軍七縱二十一師戰士。

歷任支書

1941年3月-1942年8月  尚懷金

1947年11月-1955年6月 尚曰相

1955年8月-1957年6月  尚慶豐

1957年7月-1959年12月 尚慶美

1960年5月-1981年1月  尚懷申

1981年2月-1986年11月 段明和

1987年1月-1989年12月 段明周

1990年1月-1995年11月 段倫軍

1996年1月-2001年9月  尚慶申

2001年10月-   尚憲來

歷任主任

1935年5月-1940年2月  尚懷東

1940年3月-1942年8月  尚曰善

1946年1月-1947年10月 尚懷林

1947年11月-1948年11月 尚懷珍

1949年1月-1952年11月 尚曰善

1953年1月-1957年11月 李明奎

1958年1月-1977年11月 王慶法

1978年1月-1989年11月 王慶海

1990年1月-1992年11月 尚憲聖

1993年1月-2001年10月 尚慶才

2001年10月-   尚憲來

在外名人

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尚懷聚  曾任太原鋼鐵廠書記,已離休。

亓瑞廷  曾在山東國營機器廠博山分廠任職,已退休。

尚懷來  任解放軍報社副總編,博士學位。

尚懷剛  任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某研究所所長。

王慶平  任萊蕪通信分公司副總經理、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尚慶來  1976年入伍,北京空軍學院畢業,現任甘肅省電視台文秘。

尚現春  山東大學畢業,任濟南市供電局書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