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摩羅什(344~413)

鳩摩羅什(344~413)

羅什廣學大小乘經論,尤精大乘空宗中觀學說,深得般若性空義理的三昧。 在此之前,佛經僅有零星翻譯,至羅什時大乘各部經典都有譯出。 史載,羅什門下有弟子三千,著名者數十人。

鳩摩羅什(344~413)

正文

後秦僧人,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之一。其名又譯鳩摩羅什婆、鳩摩羅耆婆,略稱羅什,意譯童壽。父籍天竺,後為龜茲王國師,母為龜茲王妹。羅什生於龜茲。七歲隨母出家,游北天竺,後回龜茲。羅什廣學大小乘經論,尤精大乘空宗中觀學說,深得般若性空義理的三昧。在西域說法傳教,聲譽極高。前秦建元十八年(382),苻堅在道安一再建議下,派遣大將呂光進軍西域,破龜茲,迎羅什來長安。385年,隨呂光至涼州,遂滯留此十七年。後秦主姚興於弘始三年(401)出兵涼州,迎羅什至長安,待以國師之禮。羅什應姚興之請,在逍遙園西明閣主持譯事,譯出《阿彌陀經》、《大品般若經》、《小品般若經》、《妙法蓮華經》、《維摩詰所說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等經,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成實論》等論。據《出三藏記集》載,共譯出佛典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在此之前,佛經僅有零星翻譯,至羅什時大乘各部經典都有譯出。羅什譯經量多質高,在文體上一改過去樸拙之風,務求達意,使譯文臻於成熟。羅什通過譯經,系統地介紹般若空宗學說,對於大乘空宗教理在中國的移植和弘傳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所譯"三論"(《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為後來三論宗的主要經典,並對天台宗產生重大影響。《成實論》流行於江南,為成實派的主要依據。《法華經》為天台宗所尊奉的宗經。《阿彌陀經》為淨土宗所依"三經"之一。此外,大乘空宗經典的譯出,還為中國哲學提供新的思維方式,影響了魏晉玄學的發展。史載,羅什門下有弟子三千,著名者數十人。後世有什門"八俊"、"十傑"之稱,其中僧肇、道生、道融、僧叡,稱"什門四聖"。僧肇和道生是中國佛教史和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

鳩摩羅什(344~413)鳩摩羅什(344~413)

配圖

鳩摩羅什(344~413)鳩摩羅什(344~413)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