鰥寡孤獨

鰥寡孤獨

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無依無靠的人。鰥:年老無妻或喪妻的男子。寡:無夫或喪夫的女子。孤:年幼喪父的孩子。獨:年老無子女的老人。

基本信息

詞 目 鰥寡孤獨
發 音 guān guǎ gū dú
釋 義 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
出 處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示 例

基本信息

成語
鰥寡孤獨
拼音
guānguǎgūdú
解釋
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無依無靠的人。鰥:年老無妻或喪妻的男子。寡:無夫或喪夫的女子。孤:年幼喪父的孩子。獨:年老無子女的老人。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語法
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不專指一個。
近義詞
孤苦伶仃、無依無靠、舉目無親
反義詞
榮華富貴、五世同堂、五世其昌

英文翻譯

thosewhohavenokithandkinandcannotsupportthemselves

典故

《禮記·禮運》的《大同篇》《大道之行也》中,有這樣的幾句:“……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同“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意思是說:讓年老的各有適當的歸宿,年輕的各有一定的用處,年幼的各有應得的成長條件,鰥寡孤獨和廢疾人,都有受到贍養的權利。這是儒家構想的所謂“大同世界”的景象。
釋義
什麼叫“鰥寡孤獨”呢?《禮記》說:“少而無父者謂之孤,老而無子者謂之獨,老而無妻者謂之鰥,老而無夫者謂之寡。”《孟子·梁惠王》說:“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年老的男人沒有妻子的叫“鰥”(鰥夫),年老的女人沒有丈夫的叫“寡”(寡婦),年老而沒有子女的叫“獨”,幼年死去父親的叫“孤”(孤兒孤女)。《孟子》還稱這四種人為“窮民”(困苦的人):“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現在我們所謂的“鰥寡孤獨”,已不拘泥於上述的定義和區別,而是泛指一切喪失勞動能力,不能獨立生活,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
至於所謂“廢疾”,一般指聾、啞、瞎、四肢殘缺、神經失常,或長期患病的人,即“病殘”的意思。如果用“老弱病殘”這樣的說法,那么“鰥寡孤獨廢疾者”差不多全可包括了。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有人勸齊宣王毀掉周天子巡狩朝見諸侯的明堂,他徵詢孟子的意見,孟子認為如果要實行王政就不能毀,因為周文王當年靠施行王政才統一天下,他除給予當官的優惠外,也對鰥夫、寡婦、獨夫、孤兒這種無助的人特殊照顧,齊宣王認為言之有理。
成語示例
◎過去一些棒打不回、拘留不改的浪子回頭了,長期難以處理的民事糾紛排解了,鰥寡孤獨得到了熱情照顧,科學技術和文化生活缺少的狀況有了改善。
◎所謂打贏攻堅戰,就是說,除了少數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鰥寡孤獨等需要民政救濟的貧困人口,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造成的貧困人口,基本上都要解決溫飽問題。
◎共產主義……能夠實現古人所說的“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世界”。(陶鑄《崇高的理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