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志廣場

鯤鵬志廣場

鯤鵬志廣場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壽春路橋西北側。鯤鵬志雕塑由楊奇瑞設計,1988年5月建成。

地理位置

鯤鵬志廣場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壽春路橋西北側,逍遙津公園東側。

簡介

從環城公園入口處九獅廣場向北不遠,你會發現坐落在壽春路橋西北側、題名為“鯤鵬志”的大型青年雕塑,它也是公園一景。現在走進鯤鵬志廣場,你會發現廣場地面為花崗岩鋪裝地。“當初設計時並非如此。”合肥雕塑院的丁老師介紹,廣場1988年剛落成時的形狀實際上是一幅安徽地圖,鯤鵬志雕塑恰恰與合肥在地圖中的位置相對應。2002年,合肥投資1億元重新打造逍遙津、環城、杏花三大公園。隨後,鯤鵬志廣場被改造為花崗岩鋪裝地,同時調整了廣場中的植物配植,改造了花壇。

“鯤鵬志”的建造與當時的中國社會環境是有關係的,寓意合肥青年在改革的大潮中,銳意進取,志高無比,在改革開放中騰飛。位置選擇在南淝河畔,寄託了合肥渴望崛起的祈盼。

鯤鵬志雕塑

鯤鵬,“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語見《莊子》),說的是人有大志向。1988年5月,由楊奇瑞設計、合肥市雕塑辦公室承建的大型青年雕塑“鯤鵬志”建成。據了解,楊奇瑞當時還是浙江美術學院雕塑系的一名在校學生,如今,其已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任教於浙江美術學

鯤鵬志廣場 夜景鯤鵬志廣場 夜景

院雕塑系。

雕塑簡介

鯤鵬志雕塑總高13米,底座為大理石,兩隻翅膀各高10米,中間銅人像高2.5米,兩隻碩大的不鏽鋼“翅膀背景”中間,是主題人物健美的造型。 雕塑象徵著合肥的崛起與騰飛,表現出合肥人民志向蒼穹、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豪邁氣概。

在鯤鵬志雕塑底座上的碑記上記載著:“為了美化合肥,展示當代青年的精神風貌,1986年5月共青團合肥市第九次代表大會決定興建青年雕塑。全市廣大團員、青少年積極回響,踴躍捐款,有關單位大力支持,共籌集人民幣15萬元,建成大型青年雕塑鯤鵬志。”

做這個雕塑的時代背景,正是在中國改革開放漸入佳境之時。目的是激勵年輕人,並且反映意氣風發的時代風貌。“鯤鵬志”算是合肥最早乃至全國最早的一批反映城市精神的雕塑。“九獅”雕塑是民族傳統文化符號,而“鯤鵬”是表現社會生活,反映時代精神,“鯤鵬展翅九萬里”,當時在全國都算得上是很大型的雕塑。當年,這座雕塑在合肥是一件很轟動的事情,直到現在,吊車吊裝的情景我還記憶猶新,那場景真是震撼人心,還有揭幕的畫面,同樣印象也非常深刻。作為設計者,當年也付出了很多的藝術探索,從設計到完成花了一年的時間。

“鯤鵬志”的作者

1988年5月,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美術學院雕塑系任教的楊奇瑞設計、合肥市雕塑辦公室承建的大型青年雕塑“鯤鵬志”建成。

“鯤鵬志”的作者,楊奇瑞 1957年出生於中國江蘇南京,1982年畢業於中國浙江美術學院雕塑系,1985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雕塑系攻讀碩士研究生。現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

春遊之地

一個生於合肥的80後說,“我的記憶里,鯤鵬志不是合肥的第一座城市雕塑,卻應該是合肥的第一座反映城市精神的雕塑。以前說起城市精神時,就會提起鯤鵬志,而現在該拿什麼說?”這座1988年建好的雕塑,隨著上世紀80年代生人的成長,已經走過了20多個年頭。

從環城公園入口處九獅廣場向北不遠,你會發現這個題名為“鯤鵬

鯤鵬志廣場 小雕塑鯤鵬志廣場 小雕塑

志”的大型青年雕塑,它是公園一景,也曾經是合肥地標之一。

與這座雕塑產生故事的人不少。26歲的楊雯雯向我訴說了一個她的小故事,1998年,讀國中的她與同桌約好,在十年之後,各自手持第四冊第五冊語文書去“鯤鵬志”下相認,並且把一張二角錢剪成兩半,各寫上一句詩,作為相認的暗號。結果是可想而知,2008年,她們並沒有赴這一場約會。直到今天,楊雯雯的那一半二毛錢還夾在某一本書里。

聽到這個故事的所有人,都不禁笑了。這么童稚的故事情節,這么熟悉又這么遙遠。

我的同事萬備告訴我,“鯤鵬志”是他們國小時學校組織春遊的必去之地,一般行程是這樣的:從學校集合出發,步行到雕塑下,然後一個班一個班輪流合影,結束後被老師帶到旁邊的樹林裡吃掉自己帶的午餐,再沿著環城公路回家。

楊雯雯說,“那時候的國小春遊,一般是‘鯤鵬志’至逍遙津一日游,運氣好的話還能加個景點九獅橋。”

在採訪過程中,只要問到80後有沒有去鯤鵬志春遊過,他們大都一口答道“當然!”甚至會反問:“合肥人有不知道鯤鵬志的么?”他們大都對鯤鵬志有著深刻的印象,而且大都在鯤鵬志前留下了自己童年時的影像。

城市雕塑

查閱了一些資料,知道“城市雕塑”這個概念由劉開渠先生在上世紀80年代初提出,是中國特有的、約定俗成的一個概念。1982年全國城市雕塑規劃組成立後,這個詞被普遍採用,是指被安放在公共環境中,既與周圍環境完美統一,又具有自身獨立價值的藝術形式。在國外一般用“戶外雕塑

鯤鵬志廣場附近的壽春路橋鯤鵬志廣場附近的壽春路橋

”這個概念,與室內雕塑相對應。而它是一座城市的標誌,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品位,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精神氣質。

合肥的城市雕塑亦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初,業內人士說,合肥城雕起步不晚,當年在全國小有名氣。

城市雕塑,確確實實在見證著城市的變遷。大凡一些具有世界知名度的歷史文化名城,都可在其重要廣場或者街巷見到精美絕倫寓意深刻的城市雕塑。這些雕塑見證城市的風風雨雨、歷史變遷,並且融入到了城市的血脈中,成為城市精神文化的標識之一。

時間可以洗去歷史的塵埃,但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厚重的只能是屬於這座城市的文化符號與精神印記。而它們又是我們回望歷史的視窗。城市雕塑裝點城市環境的同時,也打開了這樣的窗戶。在一些合肥人心中,“鯤鵬志”的確代表了當時的城市精神與理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