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氏雙足蜥

鮑氏雙足蜥

鮑氏雙足蜥屬於動物界,分布於香港喜靈洲島、周公島和石鼓洲島,卵生。棲息於島嶼上的泥土中。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 鮑氏雙足蜥

俗名別名香港雙足蜥

英 文 名 Hongkong blind skink

拉丁學名 Dibamus bogadeki

地理分布 香港喜靈洲島、周公島和石鼓洲島

繁殖方式 卵生。

習性

棲息於島嶼上的泥土中。

體形特徵

體長17—18厘米,尾長4—5厘米.通身粗細相似,形似蚯蚓,但被覆大小相近的圓鱗,中段一周有鱗片23枚,再生尾尾下鱗51枚,無四肢,僅雄性泄殖肛孔兩側有呈扁平鰭狀的後肢一對,後肢長4.7 mm,占頭體長的2.6%。無耳孔,眼隱於眼鱗下方。與白尾雙足蜥很相近,二者的區別是本種的鼻鱗溝不完整,體形較大,薦前脊椎數較多(136,白尾雙足蜥為115-129)。生活時淡紫色或淡紫灰色,不規則地散以深、淺斑點;尾灰白色,頭部亦略有灰白色斑點。

食 性 以昆蟲為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