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建飛

魯建飛

魯建飛,男,1962年9月生,安達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綏化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安達市政協委員,民建會員,安達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魯建飛在2014北蘭亭上巳雅集電視晚會上 魯建飛在2014北蘭亭上巳雅集電視晚會上

魯建飛,男,1962年9月生,黑龍江省安達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綏化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安達市政協委員,民建會員,安達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人物成就

魯建飛被《青少年書法報》報導 魯建飛被《青少年書法報》報導

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展獲獎(提名)(中國書協主辦)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百人精品展(中國書協主辦)

第二屆書法蘭亭獎 藝術獎(中國書協主辦)

第四屆書法蘭亭獎 佳作獎(中國書協主辦)

第四屆梁披雲書法展 全國獎(香港書譜社)

第三、四屆中國青年書法百強榜書法百強 (上海書法雜誌)

迎十八大毛澤東詩詞書法展 一等獎(西泠印社)

二‘四屆“性靈派”書法展 最佳創作獎 “隨園書譜獎” (中國上海主辦)

第一、二屆全國書法教師作品展 優秀獎(中國書協主辦)

魯建飛作品受到翟老師的高度評價 魯建飛作品受到翟老師的高度評價

農行杯”首屆中國電視書法大賽 進入決賽 (中國書協主辦)

孔子藝術獎 (中國書協主辦)

王羲之獎 (中國書協主辦)

首屆臨帖展媽祖杯 (中國書協主辦)

瘞鶴銘全國書法作品展 (中國書協主辦)

百里杜鵑全國書法作品展 (中國書協主辦)

蘭亭雅韻·第二屆北蘭亭電視書法大賽 優秀獎 ( 北蘭亭 )

黑河之行三劍客在魯建飛作品前合影 黑河之行三劍客在魯建飛作品前合影

中國書法五百人展(中國書協主辦)

千人千作展(中國書協主辦)

首屆敦煌國際書法藝術展(書法百家獎稱號)全國獎(中國書協主辦)

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 (中國書協主辦)

首屆手卷書法作品展 (中國書協主辦)

第二屆全國隸書展 (中國書協主辦)

一、二屆篆書展(中國書協主辦)

魯建飛被書法雜誌報導 魯建飛被書法雜誌報導

一、二屆青年書法篆刻展(中國書協主辦)

全國第二屆扇面書法作品展(中國書協主辦)

一、二屆“杏花村汾酒集團杯”全國電視書法大展(中國書協主辦)

全國第四屆正書展(中國書協主辦)

第一屆大字書法作品展(中國書協主辦)

首屆普洱茶展(中國書協主辦)

首屆皖北煤電杯全國書法大展(優秀獎)(中國書協主辦)

黑龍江建飛書苑成立 黑龍江建飛書苑成立

全國首屆“小欖杯”縣鎮書法大賽(中國書協主辦)

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全國大型書法展(中國書協主辦)

第三屆“性靈派”書法展(中國上海主辦)

全國首屆走進青海書法展(中國書協主辦)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全國書法篆刻展(中國書協主辦)

紀念建國五十五周年楹聯書法大展(創作一等獎)(中國書協主辦)

第二屆流行書風·流行印風(北京今日美術館)

黑龍江建飛書苑成立 黑龍江建飛書苑成立

中央電視台書畫展(三等獎)(中央電視台主辦)

首屆西泠印社楹聯書法展(西泠印社主辦)

首屆西泠印社手卷書法作品展(西泠印社主辦)

首屆西泠印社手卷扇面作品展(西泠印社主辦)

二屆、三屆“梁披雲”杯全國書法作品展

第二屆康有為獎書法作品展(中國書協教育委員會主辦)(優秀獎)

黑龍江建飛書苑 黑龍江建飛書苑

文字之都·魅力安陽”“貞元杯”二等獎

首屆中國千字文書法大展三等獎

廉江“海洋杯”書法大賽三等獎

第二屆中國海西書畫大展賽三等獎

首屆“同龢杯”全國書法展三等獎

濮陽市“公路杯”全國書法、美術作品展二等獎

第二屆中日議員書法展(優秀獎)

魯建飛作品被中國書法雜誌刊登 魯建飛作品被中國書法雜誌刊登

黑龍江書畫精品晉京展黑龍江書法上海展

黑龍江書法台灣展黑龍江書法廣東展

首屆黑龍江書法小品展二等獎

黑龍江第二屆書法小品展特邀

黑龍江北京書法聯展

人物評價

其一

我說建飛兄

文/常永富

魯建飛書法作品 魯建飛書法作品

很早就聽過立志苦讀的學子因貧寒而進不了學堂,卻又求知若渴,無奈只能窗下或門外偷聽潛學的故事,那種情境讓人慨嘆求知的艱難……而對於這種人的每一點進步都使人心動側目,為之感奮不已。

現實生活中,芸芸眾生為了身家溫飽進而榮華富貴,輟學的、改行的、放棄專業的,甚至丟掉人格去換取名利者比比皆是,如過江之鯽。

而魯建飛,一個工人出身的青年書法家則憑藉一種堅韌和倔強,在近些年悄然躋身書壇主流行列。

“洗心圖古道;篤志變新辭”。讀建飛的自撰聯,欣賞他豪放大氣的書法作品,撲面而來的是一股股醇厚拙古中透出的自在清涼,放浪揮灑中蘊蓄的博大胸臆,縱橫跌宕處風雲變幻般的舒暢與自然。體恤他多年來潛心書藝而付出的艱辛,身為摯友,一時間竟不知從何入手記之。

魯建飛書法作品 魯建飛書法作品

草堂內古韻幽雅,墨香撲鼻,綠茶沽酒,酣暢淋漓;摯友新知往來不絕,舉案齊眉,捷報頻傳。是建飛的生活寫實,確信他內心平和怡然自樂道是天經地義,合乎常理。

生計的需要,讓利八方賓客,方便新知故舊,乃其經商之本。這與他習字時那種信筆揮灑,力透紙背的風格形成鮮明對照。市井繁喧之中,勞心費力,仍能持久地守神浸墨,臨池不輟,成績斐然,讓人難以置信。

雖不曾專業進修,又無緣常對名師,可從理論到實踐,他的心路歷程可謂獨具特色。

曾有人問起他的師從,其笑答“尊師重道乃為人之本,所有書家前輩皆為吾師”。一次酒後在寫給友人的信札中他有過這樣的流露“當我回首遙望墨海中的座座燈塔,時常潸然淚下。那種光芒的傳遞應該是對時間的否定,先輩們的藝術精神和魅力在我心裡充滿活力,永遠年輕”。

魯建飛書法作品 魯建飛書法作品

數十年的學書和人生歷程使他練就了一副善於汲取,坦誠做人的風骨。而立之年偶得弘一法師真跡,深愛不已。竟自隨緣度性,潛心於斯,漸添了佛學的領悟,在有法與無法之間已有幾分駕馭的把握與自信。

2003年8月“敦煌國際書法藝術節”獲得“書法百家”稱號,浸透了他多年的心血。而同年的首屆中央電視台“杏花村汾酒集團杯”全國電視書法大獎賽的入展,更堅定了他傳承古道,追求完美的決心。此後便一發不可收矣。

建飛擅學。篆、隸、草、楷廣泛臨帖卻不泥古、不遵表。於提按頓挫間揣度名家前賢筆意,形神中,重神略形,漸成習慣。建飛善思。自覺底蘊不足,而注重“詩”外功夫,一部散氏盤銘文,拆解組合數年之久,對其淨利、圓融、渾厚的法度,古逸峭勁的形神漸熟於心。

筆澀時,覽先秦文化,研諸子百家。從迥異的角度窺視歷代書法文化淵源,興致盎然;閒暇時,以鋼筋造形成字聯想篆書骨力;於詩詞平仄中暗合虛實,自覺事物規律及音樂起伏皆可入墨,似有融會貫通之感。

魯建飛書法作品 魯建飛書法作品

建飛是沉重的。生活中,上有古稀老母,需其侍奉,下有女兒正讀大學,妻子下崗多年,生活的重負可想而知。養家易,學書難卻是建飛這本色男兒的由衷心曲。年幼時不理解嚴父真意,多有違頑。而今老父作古多年,其受衝擊時在台上頭帶高帽,雙臂反剪,倍受屈辱的情景卻時常浮現眼前……每每回想內心酸澀無人能懂,方覺唯發奮進取才可告慰先慈。

隨著書藝的精進,各種文化積澱的增厚,他愈發覺得傳承此道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小有學養,更加勤勉自勵,不廢光陰。

從事教學以來,他不拘一格,寬嚴相濟“以鼓勵是最好的鞭策”為教書良方。讓學生放膽走筆,正確理解做人與藝術的關係。從柳翁“心正則筆正,筆正則心安”入手,使學生直接了解書法真意。認為只要方法得當,愛字當頭,輔之以恆,進步提高當是自然而然。2004年,建飛在總結了一段教學心得之餘,有感而發,撰寫一篇《書法教育應在中小學生教學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論文。其獨到超前的憂患意識,不遺餘力宏揚國粹的理念躍然紙上,負責而誠摯之心可見一斑。

魯建飛書法作品 魯建飛書法作品

談及學書體會,建飛自覺受益終身。從古碑摩崖線條中參悟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書法語言,更愧自身的渺小。他認為書品及人品,單純追求技法變化而忽視自身人格的修正是書法研習的迷霧。通過習書積累使自己的心境日漸開闊,表達流暢自然,是最大心得。

建飛也是幸運的。他的周圍活躍著一群有各種藝術愛好的朋友,當然以同道者居多。多年來大家在日常交往中相互砥礪,相互促進使他受到各種薰陶和影響。他坦誠直言,沒有這些朋友和這般持久而良好的藝術氛圍,自己的書藝肯定沒有今天的進步。而他心裡對朋友的感激卻從不言表,往往在團聚之際向朋友們毫無保留地傾吐自己多年習書從藝心得,這一點實屬難能可貴。

朋友聚會,舉杯小酌,涉及書藝探求,雖不及醉,亦直言率性,心不留私,容易傷人。過後總有悔意,其實絕非不敬。但求對方自解索性從不解釋,卻在心中默念“人無完人”聊以自慰。

魯建飛書法作品 魯建飛書法作品

建飛更是欣慰的。如今他輔導的學生已有多名在全國青少年書法比賽中獲獎入展,他的付出終於有了一點結果。這使我覺得這個工人出身的藝術追求者,似乎已經從狹長的思想縫隙中掙出,擠入了書法藝術這個高雅殿堂。

朋友,想祝你在這條路上一帆風順!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學無止境。雖然生活的壓力,內心的焦灼讓你總是不得已要推掉一些繁瑣,但請不要忘記“沒有文化的文化”也是一種文化。純粹的文化雖然是人人都嚮往的,卻無法單獨存在。只不過,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罷了。

其二

高古典雅 文墨並佳 ——我說魯建飛其人其書

文/傅德鋒

魯建飛書法作品 魯建飛書法作品

我素來欣賞一類書家,那就是他不僅具備較深厚的傳統書法功底,又有較強的創造思維,還能夠有較好的詩文修養作為依託。否則,假如只把書法理解為單純的寫字,從技術到技術,無論僥倖獲得多少獎項,終究難以走遠,不為真正的識者所看好。

黑龍江魯建飛先生入展過數十次中國書協和西泠印社的展覽,但他依然保持著一種強勁的發展勢頭。他在剛剛過去的十屆國展獲得全國獎(提名),緊接著又入展四屆蘭亭獎。可謂好運連連,喜事成雙。他之所以能夠不斷取得驕人成績,乃是源於他不僅忠厚樸實,勤學善思,恰好也在於他於書法以外,在詩文對聯方面也具有較高修養,且能夠將二者互為融合,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品位和思想境界。

魯建飛書法作品 魯建飛書法作品

以前與建飛先生並不認識,對他也知之甚少。在王懷罡先生所主持的平涼市書法家協會所主辦的“鼎元杯平涼首屆電視書法大賽”決賽當中,我和他進行過較深入的思想交流,也看到了他的很多書法作品。後來上網搜尋,一番,方知他早已是一位“國展老手”,而且具有很高的創作水平。但他當時那種謙虛低調的處事風格給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以至於我總是產生寫他的衝動。

魯建飛以篆、隸書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其作主要特徵是高古奇崛,巧拙相參,變化豐富,自然隨意。當代作篆隸者並不乏其人,然裝腔作勢搔首弄姿者多,高古典雅雍容大度者少。魯建飛則不然,他對篆隸的基本態度首先是“入古要深,臨古須精”,就是在對古人經典心存敬畏的前提下,力求深入古法,學到古人書法的精髓。今天,我們面對的古人篆隸書經典不是碑刻就是摩崖,更多的時候看到的都是影印的拓本,而非墨跡。如何體現古人用筆的原貌及其風神?那唯一的辦法就是“透過刀鋒看筆鋒”,就是需要把自己的臨池功底和學養、見識以及觀察、想像能力結合到一起來進行自己的創作實踐。

看得出來,魯建飛對《石鼓文》、《散氏盤》、《鐘鼎文》、《毛公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等大篆經典和《張遷碑》、《石門頌》、《華山碑》、《禮器碑》、《西峽頌》等這些漢隸代表作都是下過很深功夫的。從他的作品來看,他對這些篆隸書經典之作的筆法與結體的理解是比較深刻而到位的。他在強調書寫性而調整結構變化時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篆隸書的高古質樸的精神風貌為前提的。隸中有篆,篆中有隸,篆隸相參,各得其長。

仔細推敲他的作品的用筆和結體,發現他在這方面的確具有很強的通變化合能力。用筆時而穩實厚重,時而逸筆草草,非常靈活柔韌而富有韻味;結體並不似一般之作篆隸者大多分行排布整齊劃一,他追求字字不同,行行有別,但卻能從氣息和格調上把整幅字統一起來,絲毫不給人以拼湊之感。這般功夫,實在不是人人皆可為之的。

他處理收放和虛實關係的手法是很具自身特點的,從用筆、結體到章法、墨色,從細部的處理到整體的經營都極具匠心。這就使得他的作品始終在一種古典精神的觀照下融合現代意識,體現出古樸典雅,空靈多姿的藝術特點。而當下很多作者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則或者亦步亦趨,克隆複製,不敢跨越雷池半步;或者為變而變,炫技鬥巧,而遠古氣息蕩然無存。以至於追風逐潮,千人一面,流於低俗而不自知。這恐怕才是人們比較看好魯建飛篆隸書作品的一個重要原因。

篆隸以外,魯建飛對行草、魏碑亦有涉獵,所作亦頗為客觀。

魯建飛之所以有如此之好的創作能力是與他具有較好的詩文修養是分不開的。我在他的部落格看到過他寫的很多詩文、楹聯,不僅文辭優美,古意盎然,而且多有自己的思想意識和審美理想在裡面。他有一首《五蘊皆空》,詩曰:“心花起舞弄清弦,瑟瑟如歌滌塵緣。五蘊皆空悟禪境,神來妙筆得幽然。”讀來朗朗上口,令人不覺神清氣爽,其豪情幽思可見一斑。他還能做現代詩,佳句妙境,時或得之,亦清新可讀。尤其是他善於賦聯,才思敏捷,頗有針對性。如他曾贈我藏頭聯一幅,曰:“德高敦厚文壇妙手,鋒利鏗鏘隴上尖刀。”此聯有所喻,有所指,也較為工整。從中反映出他駕馭文字的不凡能力。我自知如此美譽受之有愧,但對建飛先生的才華卻是器重有加的。

故在此鄭重推舉他,在祝福他的同時也對他的未來充滿更多期待。

作品欣賞

魯建飛書法作品 魯建飛書法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