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信博士莊園

魯信博士莊園

著名葡萄酒莊園。

簡介

魯信博士莊園 魯信博士莊園(Weingut Dr Loosen)
世界頂級葡萄酒生產商談到自己的葡萄酒時都有點怪。一些人因情之所至,一舉一動恰如喜劇專家。而另一些則泰然自若,不喜形於色。魯信博士莊園的所有者艾爾尼·魯信(ErnieLoosen)也是這樣的人,他的言行很容易被認為是怪僻。

歷史淵源

艾爾尼·魯信為了釀製優質酒,幾乎打破了教科書中的所有規矩。他的葡萄園小而處理不易,葡萄藤未經嫁接,用有機方法種植,產量低,果實小。但村釀成優質雷司令酒亦即世界優質葡萄酒不僅無礙,反而有利。
魯信博士葡萄園由莫舍爾中部的一些小葡萄園組成,距邊卡士梯爾(Bernkastel)約12英里以內。有些葡萄園屬於他的父母,此前用聖約翰尼斯霍夫(StJohannishof)和布格維拉—普隆(Bergweiler—Prum)標籤出售。20世紀80年代木,艾尼爾繼承了這些葡萄園,標籤改為“DrLooSen”。
他的父親為他們做些兼職工作,但他們卻一直訃他父親虧本。艾爾尼接手時有人建議他為提高產量而投資重植葡萄園。葡萄園以前一直被忽略了。那裡的葡萄樹都有100年的歷史,都生長在自身的根上。正常計算說明這個方案沒有什麼好處。艾爾尼想法不同,低產量可以出好酒,只要質量上得到顧客認同,他們自會花高價購買。
最初艾爾尼·魯信就和他的手下發生了分歧。他們習慣舊制度,不願改換新規則。比如以前葡萄一次摘完,而現在則要對不同品種分幾次採摘。又如以前酒在裝瓶前規矩地進行三次澄清和過濾,但現在不這樣做了。葡萄酒在裝瓶前只作最輕微的處理。很多員工辭了工,他雇用的新人對此沒有先入之見。如酒閣主管伯思哈爾德·斯庫格(BernhardSchug),出身農戶,擅長飼養家畜而不是葡萄。
魯信博士在莫舍爾的五個葡萄國分別是:於夕格香辛園(UrzigerWurxgarten)、格拉查天堂葡萄園(GraacherHimmerlreich)、偉那陽光園(WehlenerSonnenuhr,有個鎮日晷)以及愛登那·特列普什園(ErdenerTreppche)和愛登那·普拉勒園(ErdenerPralat)。莫舍爾的大多數葡萄園,如天堂葡萄園和偉那陽光園都用板塊土壤收集熱量,再反射回葡萄藤。普拉勒園和香辛園的土壤部分是由風化的沙石組成,這給葡萄酒附加了礦物香味和泥土香。
艾爾尼·魯信曾重新引入了1971年葡萄酒法廢除的葡萄園分級概念。天堂葡萄園過去常認為是第一土酒(PremierCru),而魯信其他的葡萄園則是屬正土酒場。無怪只有少量的雷司令葡萄了。
他們採用的引枝方法與眾不同,葡萄藤不是綁到金屬線或桿子上而留下長長的名,而是引成垂直的單幹形,一個主幹帶著若干結葡萄的短枝。這樣葡萄的果實就在底下的花蕾處結出,不如結在長簽上那樣高產,但由於它不需搭架子,可節省勞動力。
普通質量的酒在不鏽鋼容器中發酵,而較高質量的特質(Pradikat)葡萄則用30年的舊大桶(Fuder,約1182升)發酵,不會有橡木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