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闕

基本信息

魏闕
詞目 :魏闕
注音:wèiquè
英語:gate of the imperial palace
解釋:宮門上巍然高出的觀樓。其下常懸掛法令,後用作朝廷的代稱。

典源

《莊子集釋》卷九下〈雜篇·讓王〉~979~
中山公子牟謂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柰何?”瞻子曰:“生。重生則利輕。”中山公子牟曰:“雖知之,未能自勝也。”瞻子曰:“不能自勝則從,神無惡乎?不能自勝而強不從者,此之謂重傷。重傷之人,無壽類矣。”魏牟,萬乘之公子也,其隱岩穴也,難為於布衣之士,雖未至乎道,可謂有其意矣。

釋義

魏,古代宮門上的樓台。闕,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 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築,用作朝廷的代稱。 “身在江湖,心存魏闕”,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後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同源典故

魏闕 子牟眷魏闕 心存闕 心居魏闕 心魏闕 忘魏闕 戀魏闕 魏闕心子牟心  子牟意 子牟戀 

套用示例


作者

詩題

詩句

令狐楚

王昭君

魏闕蒼龍遠,蕭關赤雁哀。

元結

忝官引

公車詣魏闕,天子垂清問。

劉長卿

夜宴洛陽程九主簿宅送楊三山人往天台尋智者禪師隱居

魏闕從此去,滄洲知所便。

劉駕

送李殷游邊

君居洞庭日,詩句滿魏闕。

嚴維

韋情獻相公

魏闕望中何日見,商歌奏罷復誰聽。

孟浩然

初下浙江舟中口號

回瞻魏闕路,空復子牟心。

孟浩然

自潯陽泛舟經明海

魏闕心恆在,金門詔不忘。

崔湜

襄城即事

子牟懷魏闕,元凱滯襄城。

張九齡

忝官二十年盡在內職及為郡嘗積戀因賦詩焉

仲尼在川上,子牟存闕下。

李商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

徒欲心存闕,終遭耳屬垣。

李德裕

夏晚有懷平泉林居

眷闕悲子牟,班荊感椒舉。

李白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空持釣鰲心,從此謝魏闕。

李華

詠史十一首之四

魏闕心猶在,旗門首已懸。

杜牧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橋即事十六韻獻居守相國崔公兼呈工部劉公

人慚公幹臥,頻送子牟還。

杜牧

奉和門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領相印出鎮全蜀詩十八韻

丹心懸魏闕,往事愴甘棠。

杜甫

晴二首之二

回首周南客,驅馳魏闕心。

杜甫

送李卿曄

晉山雖自棄,魏闕尚含情。

武元衡

甫構西亭偶題因呈監軍及幕中諸公

信矣子牟戀,歸歟尼父吟。

王昌齡

次汝中寄河南陳贊府

豈惟長思君,日夕在魏闕。

皇甫曾

酬竇拾遺秋日見呈

欲送近臣朝魏闕,猶憐殘菊在陶家。

竇常

酬舍弟牟秋日洛陽官舍寄懷十韻

幾變陶家柳,空傳魏闕書。

竇牟

元日喜聞大禮寄上翰林四學士中書六舍人二十韻

大哉環海晏,不笇子牟心。

羅隱

下第作

塵迷魏闕身應老,水到吳門葉欲殘。

羅隱

宿荊州江陵驛

西遊象闕愧知音,東下荊溪稱越吟。

耿湋

赴許州留別洛中親故

山遮魏闕路,日隱洛陽雲。

蔣防

藩臣戀魏闕

如何子牟意,今古道斯存。

貫休

送崔使君

子牟戀闕歸闕,王粲下樓相別。

郎士元

題劉相公三湘圖

誰言魏闕下,自有東山幽。

錢起

奉使采箭簳竹谷中晨興赴嶺

誰見子牟意,悁勞書魏闕。

錢起

海畔秋思

魏闕賁翹楚,此身長棄捐。

錢起

送宋征君讓官還山

魏闕辭花綬,春山有杏田。

錢起

送衛功曹赴荊南

惆悵江陵去,誰知魏闕情。

錢起

送襄陽盧判官奏開河事

千里趨魏闕,一言簡聖聰。

錢起

重送陸侍御使日本

定知懷魏闕,回首海西頭。

陳子昂

群公集畢氏林亭

子牟戀魏闕,漁父愛滄江。

韋莊

婺州和陸諫議將赴闕懷陽羨山居

望闕路仍遠,子牟魂欲飛。

韓偓

余寓汀州沙縣病中聞前鄭左丞璘隨外鎮舉薦赴洛兼雲繼有急征鏇見脂轄因作七言四韻戲以贈之或冀其感悟也

公幹寂寥甘坐廢,子牟歡抃促行期。

韓翃

家兄自山南罷歸獻詩敘事

魏闕心猶系,周才道豈捐。

孟浩然《泛舟經湖海》:“觀濤壯枚發,吊屈痛沉湘。魏闕心常在,金門詔不忘。”“魏闕”即大闕,本來是宮裡的一個建築,後來常常代指朝廷,成為一種象徵。《莊子·讓王》:“中山公子牟謂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奈何?’”,成玄英疏:“魏闕,象魏觀闕,人君門也,言心存榮貴。”《呂氏春秋·審為》:“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高誘註:“魏闕,象魏也,懸教象之法,浹日而收之,魏魏高大,故曰魏闕。言身雖在江海之上,心存王室,故在天子門闕之下也。”孟浩然繼承了這一象徵義,在其它詩句“未能忘魏闕,空此滯秦稽”、“回瞻魏闕路,空復子牟心”中,都是以魏闕意象象徵朝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