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特琳日記

魏特琳日記

《魏特琳日記》作者明妮・魏特琳,江蘇人民出版社於2000年10月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明妮・魏特琳 明妮・魏特琳
已塵封60多年的《魏特琳日記》,首次以全貌與讀者見面。
日記全文50多萬字。《魏特琳日記》是繼《拉貝日記》、《東史郎日記》之後,又一部反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真相的第一手原始資料。拉貝是一位德國人淇日記以保持原始史料價值見長;東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為加害者一方的日記;而魏特琳則作為一位美國人,一位女性、大學教授、南京大屠殺親歷者和南京女性難民心目中的“活菩薩”,其日記具有其他資料不可取代的價值。首先,《魏特琳日記》記載了日軍從轟炸南京、進攻南京到南京大屠殺及日軍在南京進行殖民統治的全過程,它的翻譯出版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南京大屠殺和淪陷時期南京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資料。其次,由於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是專門收容婦女難民的難民所,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這裡成了日軍實行性暴力的重要目標,作為該難民所的負責人,魏特琳所寫的日記是揭露侵華日軍性暴行最具說服力的證據。第三,魏特琳女士愛憎分明,感情真切,想像力豐富,其日記文筆優美流暢,可讀性強。正是由於魏特琳日記的重要價值,章開沅先生編譯的《天理難容》和朱成山先生主編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外籍人士證言集》,都曾節譯魏特琳日記中有關記載南京大屠殺的部分。

作者簡介

魏特琳(或譯沃特林,中文名華群Wilhelmina "Minnie" Vautrin,1886年9月27日-1941年6月14日),美國基督會在華女傳教士。 魏特琳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斯州的Secor,1912年畢業於伊利諾伊斯大學,同年受美國基督會差會(United Christian Missionary Society)派遣來中國,擔任安徽廬州府(合肥)基督會三育女中校長。1916年金陵女子大學在南京成立時,她擔任教育系主任。1919年-1922年校長德本康夫人(Matilda Thurston)回美國募捐期間,她曾經擔任代理校長。後擔任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教務主任。1937年日軍占領南京,大部分教職員撤往四川成都,借華西協和大學的校園繼續開辦,魏特琳則留在南京照管校園。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她積極營救中國難民,利用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保護了上萬名中國婦孺難民,她從1937年8月12日到1940年4月的日記中,詳細記載了日本占領夏南京的情形,並郵寄給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在美國紐約校董會的校友。日記的最後一頁,1940年4月14日(星期天),她寫道:“我快要筋疲力盡了。以前,雖然工作進展緩慢,但還能有步驟地制定工作計畫,而現在連這些也做不到了,雙手也不聽使喚。我希望能馬上去休假”2周后她神經失常,返回美國。1941年5月14日,在美國寓所,打開廚房的煤氣自殺。

作者事跡

炮火中她堅持留在南京
1937年11月,戰火逼近南京,城裡難民的數量陡然激增,來自美、德兩國駐寧的各界人士不約而同地建議創立國際安全區。12月初一份《告南京市民書》標誌著南京國際安全區已經開始運行。難民們如潮水般湧入難民區。
12月8日晚上,專門收容婦女兒童的金陵女子大學迎來了第一批女難民。而這位將學校改成難民收容所的是美國傳奇女性明妮·魏特琳,她中文名字叫華群,被南京人稱為“華小姐”。
魏特琳作為一名虔誠的基督徒,魏特琳在大學畢業後選擇了到中國傳教的事業。1912年秋她受聯合基督教傳教士公會派遣,來到中國,出任合肥三育女中校長,1919年來到南京,被聘為金陵女子大學教務主任,開始了她與南京、與金陵女大長達二十多年的不解之緣。
戰火到來之前,魏特琳盡力做一個優秀的教育者,她號召學生每周兩次為貧民看病。
1937年7月,她本來在青島休假,但是,當她獲知“七七事變”爆發的訊息後,就立即返回學院。魏特琳把學生召集起來,告訴她們當空襲發生時應該如何躲避。她還安慰學生們說,她認為空襲不會那么快發生,只要大家有思想準備而已。然而到了8月15日,悽厲的空襲警報聲響徹全城,日軍海軍航空兵開始對南京進行轟炸。轟炸次數越來越頻繁,南京城硝煙瀰漫。
8月27日晚上美國大使館強令魏特琳撤離南京,並表示如果魏特琳拒絕,今後發生的事情,美國大使館將不負責任。魏特琳謝絕了大使館的好意,表示自己這時候不能離開南京。“我覺得我能夠擔負起一些責任,這也是我的使命,就像危險中的男人們不應棄船而去,女人也不應丟棄她們的孩子一樣。”
守衛學校門口保護難民
12月13日,日軍從南京坍塌的城牆缺口蜂擁而入,日軍開始持續六周的大屠殺,強姦、搶劫、焚燒。此時婦女和兒童蜂擁來到金陵女大的難民收容所,一個個驚恐萬分。
從12月13日到17日,金陵女大難民所收納了8000多位難民,學校所有的大廳和走廊都住滿了人。魏特琳既充當了保姆的角色,又要充當保護者。她製作了一面巨大的美國國旗鋪在校園當中的草坪上,以此趕退前來侵犯的日本兵。
魏特琳在寫給金陵女大校方的報告中說:“我們怎么也忘不了在校門口目送妻子、女兒進入收容所的那些丈夫、父親的面容。”
在這段日子當中,魏特琳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每天的生活,如今則成了揭露日軍暴行的力證。魏特琳在12月15日的日記中寫道:從早上8點半到晚上6點,我一直站在校門口,看著難民們源源不斷地湧進校園,許多婦女神情驚恐。昨夜是恐怖之夜,許多年輕婦女被日本兵從家中抓走。”
因為這裡專門收容婦女,因此金陵女大成了日本兵的目標。1937年12月17日,兩個日本兵前來滋事,魏特琳和他們爭執。事後魏特琳才發現她中了日本兵的陰謀,原來那兩個日本兵把她困在前門,其他人則乘機從後門闖進樓里輪姦三名婦女,甚至還搶走了十二名姑娘。對這件事魏特琳一直懷著深深的內疚。
從14日開始,魏特琳便守衛在學校大門口,阻止一批又一批的日本兵進入校園,當日本兵欲強行進入校園,魏特琳就會沖日本兵大喊:“這是美國學校!”
金陵女大收容難民一萬多人
1938年的春節,南京城降下一場大雪。日本占領軍已經一再發出關閉安全區的威脅,然而,人們並沒有喪失希望。
這天一名少年進入難民區給姐姐送飯,忘記將臂章取下來,魏特琳喊住他:“你不用佩戴這個,你是中國人,你的國家並沒有亡。你年紀很輕,你要記著,是哪一年哪一月戴的這個。你看見些什麼,永遠不要忘記!”說完她幫少年取下了太陽臂章,拋在地上。
在南京大屠殺那段黑暗的日子中,魏特琳是南京婦女眼中的守護神,是難民們賴以生活的精神支柱。隨著婦女和兒童源源不斷地湧入,校園裡的難民一再暴漲,1938年年初,金陵女大難民所中難民的數量達到了一萬多人。
1938年2月,在日本方面的壓力下,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被迫解散。
1938年5月21日,南京安全區正式關閉。
她的墓碑上刻著“金陵永生”
長期的勞累、繁重的校務,以及戰爭給魏特琳精神上帶來的長期刺激,使得魏特琳總處在一種疲憊不堪的狀態中。1940年春天,魏特琳得了精神憂鬱症,病情日益嚴重,那年5月19日,病重的魏特琳離開了她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中國。
在美國治療期間,她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說:“多年來我深深愛著金陵女大,並試著盡力幫助她。”“倘若有第二次生命,我仍願為中國人服務。”
1941年5月14日,也就是她離開中國一周年的日子,她選擇這一有意義的日子, 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魏特琳去世後,被葬在美國密西根州的雪柏得鎮,墓碑的正面,刻著四個中國漢字:金陵永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