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釋老志

魏書釋老志

《魏書釋老志》是一部中國最早關於佛教歷史和思想的全面記載的書籍。

基本信息

介紹

〈釋老志〉為《魏書》最末一篇,內分述佛教與道教二家之略史。
《魏書》為二十五史(正史)中,北魏之歷史書。正史皆為紀傳體,《魏書》亦然。內分帝紀、列傳、志三大類。‘志’含天象、地形、律歷、禮、食貨、刑罰、靈征、官氏與釋老等篇。
《魏書》為正史中之首創釋老志體裁者,其中所述佛教史實,在諸正史中亦最詳盡、有條理。後之諸史,雖間有〈釋老傳〉、〈方伎傳〉、〈藝術傳〉等收載佛門事跡,然皆不如《魏書》之可觀。
魏收字伯起,北齊時鉅鹿(河北晉縣)人,曾官中書令,兼著作郎。北齊文宣帝天保二年(551),奉敕撰《魏書》,乃據諸家魏史,並采輯遺事軼聞,三年後書成。原書一三0卷,今存本僅一一四卷,為劉恕、范祖禹所校補者。
《魏書》之評史態度‘黨齊毀魏’,其對人物之評頗為當時人所不滿,且作者生性輕薄,故其書被稱為‘穢史’,蓋謂該書持論不公也。唯後人頗有為該書辨誣者,《四庫提要》卷四十五〈魏書〉條雲︰‘蓋(魏)收恃才輕薄,有驚蛺蝶之稱,其德望本不足以服眾;又魏齊世近,著名史籍者並有子孫,孰不欲顯榮其祖父?既不能一一如志,遂譁然群起而攻。平心而論,人非南(史)董(狐),豈信其一字無私?但互考諸書,證其所著,亦未甚遠於是非。穢史之稱,無乃已甚之詞乎?’
〈釋老志〉分述佛道二教,而以佛教為主。該文有關佛教方面,其初略述佛教大意及傳入中國之簡史,而主要內容則為對元魏一朝佛教之描述,故該文可視為北魏佛教史略。其中較為治史者所重者,有下列

諸事

其一,本文對元魏僧官制度之施設始末,皆曾敘及。其文有雲︰‘皇始(道武帝年號)中,趙郡有沙門法果,戒行精至。(中略)太祖聞其名,(中略)征赴京師,後以為道人統。’此實為我國僧官制度之開始。此外,文成、孝文諸帝之僧官制置,皆曾述及。而於僧籍、僧律、寺職等問題,亦偶有論列。
其二,本文於北魏諸帝對佛教之態度,敘述頗多。其中太武帝之排佛事件,為我國佛教之第一次浩劫。此事件在本文中有頗詳細之記載,對助成其事之崔浩、寇謙之二人之態度,亦有描寫。
其三,佛教經濟問題,頗為現代佛教學術界所重視,而此文即曾提出一佛教經濟史上之重要事項,即北魏僧祇戶佛圖戶之設定。其文雲︰‘(沙門統)曇曜奏平齊戶,及諸民有能歲輸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為僧祇戶,粟為僧祇粟,至於儉歲,賑給饑民。又請民犯重罪及官奴,以為佛圖戶,以供諸寺掃灑,歲兼營田輸粟。高宗並許之,於是僧祇戶粟及寺戶遍於州鎮矣。’
舉此三項,可見其文之史料價值。唐·道宣《廣弘明集》卷二收有此文,然有增刪之痕跡,且附有道宣之評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