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波

魏春波

魏春波(1891年-1940年6月8日),男,原名魏長河,遷安縣西莊村(今遷西縣)人,革命烈士。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6月8日,魏春波在轉移途中壯烈犧牲,時年49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原名魏長河,1891年生,遷安縣西莊村(今遷西縣)人。1928年後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帶領全家投身革命事業,他家因此成為冀熱邊特委的落腳之地。

人物事跡

1937年10月,他協助特委組建華北抗日聯軍第三軍區第一支隊,打響了冀東抗日游擊戰爭的第一槍。為籌措活動經費,他說服親屬,賣地買槍獻給革命。1938年7月被任命為抗聯第二路軍司令部顧問。親自帶隊伍進軍興城、三屯營鎮等地。西進受挫後,他積極收攏失散隊伍,整飭部隊,組建了300餘人的抗日隊伍編入八路軍主力。1940年2月,被任命為豐(潤)灤(縣)遷(安)聯合縣長。他積極開闢新區,為冀東第一個抗日政權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貢獻。“一個挎包一顆章,一雙腳板一支槍,早出東村夜宿西,敵來我走捉迷藏”是他從事游擊抗戰的生活寫照。
在不足一年半的時間裡,日偽軍殘暴地殺害了魏春波兄弟妻侄4位親人,還以5000塊大洋懸賞他的人頭。妻子倒下了,他把惟一在身邊年僅14歲的小女兒魏淑敏送到前線;兄弟犧牲了,他又把作戰致殘的侄兒送回部隊,依然以堅定的信念繼續奮力為黨工作。1940年6月8日,魏春波在轉移途中壯烈犧牲,時年49歲。
1946年,冀東軍分區為烈士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並敬獻了大幅輓聯:為革命犧牲一切,毀家紓難,死兄死弟死妻死侄,鮮血灑遍燕山麓;與倭寇搏鬥數年,捐軀殉國,成仁成義成英成烈,勛獻洋溢灤水濱。

人物經歷

1938年7月7日全國抗戰爆發一周年這天,魏春波直接參加領導了著名的岩口暴動,成立了400多人的冀東抗聯第四總隊,其中參加暴動的西莊青壯年就有100餘人。隨後,他和總隊長孔慶同等指揮部隊攻克了遵化縣玉皇廟據點,擊潰了偽保全隊,取得了俘敵80人,繳馬11匹的首次勝利。繼之,該部取興城,進三屯,占領王官營,攻克楊店子,連戰皆捷,又擴編出第十、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等總隊共五六千人馬。這些總隊的主要幹部好多是魏春波發展的黨員或爭取過來的警團頭目。在暴動初期,魏春波陪同李運昌司令和胡錫奎主任不知熬了多少通宵,協助他們調兵遣將,擴編部隊,頒發布告,籌糧籌款,日以繼夜而無倦意。全村民眾都爭先恐後地為抗聯做事。魏春波全家人男子參軍,女人支前,更是忙得不可開交。當時西莊村紅旗招展,軍號嘹亮,人歡馬嘶,一片歡騰。鄉親們看到以往出入魏家大門的“老客”或“小販”一改戎裝,成了抗聯幹部,無不佩服魏春波的深謀遠慮,都說他真是個“大買賣人”。
人民歡呼勝利,日偽漢奸卻不甘失敗。8月,漢奸和言乘抗聯主力轉戰外縣之機,勾來一個營的日偽軍向暴動中心區域瘋狂反撲。他們衝散興城大集,打死打傷十餘名無辜民眾,又冒雨偷襲西莊村。日偽軍由漢奸領認抗聯戰士家門口,從屋內縱火,燒房270多間,其中把魏春波三弟兄的房屋燒成一片瓦礫。漢奸地主魏老志幸災樂禍地對徐桂芝說:“看看吧,你家燒得多可憐,耗子都燒死了!”徐桂芝答道:“燒得好,我心裡可高興了!等革命勝利了,我們還要住高樓呢!”
不久,魏春波率領抗聯主力回到了西莊,目睹家鄉遭敵塗炭的慘景,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他當即派出精幹力量將和言這個惡貫滿盈的漢奸惡霸抓捕歸案,遊街示眾,當眾正法,不僅為民除了一害,也勾銷了和言欠下的那筆陳年老帳。
抗日大暴動的風暴席捲了冀東22縣,暴動軍民奪回了9座縣城和許多集鎮與鄉村。但是,1938年秋後,日軍回師冀東,冀東數萬抗聯西撤受挫,大部被打散。曾幾何時,暴動中心區域又成了日偽軍的天下,興城、新庄子、新集等大集鎮都安上了敵人的據點。魏春波和他的家屬成了日偽重點捉拿的目標,畫著魏春波頭像的通緝令到處可見。
面對白色恐怖,魏春波不灰心,不動搖,他堅決擁護李運昌司令主持召開的柳溝峪會議決議,投入了收攏舊部、重整旗鼓、創建冀東抗日游擊根據地的艱苦鬥爭。
12月25日夜,魏春波回到家中,把檔案和槍枝交給妻子秘密掩藏起來,並交代了與他聯繫的地址,不料有漢奸告密。第二天,駐興城據點之敵突然包圍了西莊村。“要保住丈夫,西莊村需要他,創建抗日根據地的許多工作等著他。”共產黨員徐桂芝挺身而出纏住搜查的敵人。周圍民眾也全力掩護,魏春波才得以脫險。可是,徐桂芝卻落入魔掌,與在村頭被捕的三弟魏長慶等人一起被押到興城據點。敵人企圖從他們口裡得知魏春波的藏身之所和槍枝的埋藏地點,對徐桂芝嚴刑拷問。
“只要招出來就放你回去!”敵人狡詐地說。
“辦不到!”一句斬釘截鐵的回答。
“你一個婦道人家為啥幹這個?”敵人急了。
“為了消滅你們,不當亡國奴!”徐桂芝仍不屈服。冬夜,寒風刺骨,滴水成冰。敵人把她的褲子裡裝滿沙子灌上水,捆緊後戳到院裡去凍,她的腳趾被凍掉了,也沒讓敵人得到半點東西。在憲兵隊看守所里,徐桂芝堅決不吃敵人送的飯菜,而吞食著自己身上的破棉爛絮,以示抗爭。最後,日本憲兵竟殘忍地割去了她的雙乳……38歲的女共產黨員徐桂芝為了保守黨的秘密和敵人鬥爭到最後一息。她沒有辜負魏春波的培養,不愧是一名好黨員、好伴侶。
和徐桂芝一同被捕的魏長慶也是堅定的共產黨員。大暴動期間,他按照二哥的指示組織西莊、南莊、陳家鋪一帶20餘名青年,成立報國會,他任主任,堅持地方抗日鬥爭。在日本憲兵隊里任憑敵人毒刑拷打軟硬兼施,他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寧死不泄露黨的秘密,最後與二嫂一起慷慨就義,時年45歲。
妻子和弟弟就義的噩耗傳來,魏春波猶如五雷轟頂。他把巨大的悲痛埋在心底,又繼續忙於開闢根據地的緊張工作。1939年上半年,魏春波正在整訓抗聯,剿匪安民,以便在山地扎住腳跟。當時,次侄魏順德害怕艱苦,擅自離隊,打著抗日的旗號特別是借著魏春波的名義收捐詐財,亂搞女人,屢教不改,嚴重地毀壞了抗聯部隊的聲譽。為了嚴明軍紀,魏春波決定將這不肖子侄歸案正法。行刑之前,親戚朋友和本地幹部紛紛出保求情,勸他看在叔侄(實為他的過繼之子)情份上放魏順德一條生路。魏春波不允,嚴肅地說:“我最恨的就是徇私枉法!越是這種關係越得嚴辦,要不還算什麼共產黨員?還怎么服眾!”
魏春波執法如山,大義滅親之舉在抗聯部隊引起了很大震動。各界民眾更加由衷地信服共產黨員,擁護子弟兵。提起魏春波,人民敬慕,敵人懼怕。日偽抓不住他,嚇不倒他,便使出拉攏、規勸伎倆。
一天,興城據點的偽警長朱蘭田攜特務朱成義來到西莊,吩咐偽大鄉長何宗禮備辦一桌豐盛的酒席,請魏春波赴宴。魏春波將頭一晃,答應“賞個面子”。這天,本來就身材魁梧的魏春波穿一身八路軍的灰色軍裝,打著裹腿,腰挎手槍,很是威嚴。再加上身後那個精幹的警衛魏長金,不亞於關公“單刀赴會”,頭一個照面就把“二朱”鎮住了。席間,手槍明擺在桌面上,大有兩軍對壘、劍拔弩張之勢。何宗禮媚顏勸酒,朱蘭田滿臉堆笑,說:“顧問的大名如雷貫耳,兄弟福淺只是沒見過面。今天本人私下拜訪,想交個朋友……”
魏春波一陣大笑之後正顏厲聲地說:“你朱大警長跟我交朋友?笑話!既然來了嘛,就請你朱蘭田聽我一句正告:別忘了自己還算箇中國人,不要給日本人賣命了!認賊作父,當鐵桿漢奸的人不會有好下場!今天給你個機會,回去考慮吧!”說完,拂袖而去,把朱蘭田等人擱在席前。不日,魏春波根據何宗禮貪污我方下撥西莊挨燒的賑濟款和為朱蘭田通風報信的兩條罪狀,派人將其處決,作為對朱蘭田的“回敬”。
經過1939年的艱苦努力,冀東抗戰形勢終於走出低谷,東、中、西三小塊游擊根據地已經形成。10月,黨在東部豐潤、灤縣、遷安(今遷西)三縣交界山區根據地創建了冀東第一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豐灤遷聯合縣政府。為開闢該縣初轄的抗日基本區,魏春波殫精竭慮做出了重要貢獻。當時冀東幹部奇缺,鬥爭十分殘酷,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權隨時有被扼殺的危險。1940年2月,首任縣長盧啟明上任僅四個月就犧牲了。誰來接此重任?地委書記周文彬首先選定了魏春波。50歲的“老壽星”二話沒說,又一次受命於危難時刻,鄭重地接過了縣政府的大印。“一個挎包一顆章,一雙腳板一支槍,早出東來晚宿西,敵來我走捉迷藏”,這便是魏春波縣長工作環境的真實寫照。
在魏春波為革命奔走的同時,他的親人們和他一樣都在為抗戰不懼兇險,盡心盡力地工作著。年近六旬的魏長勝老當益壯,擔任著縣政府秘密交通員工作。一次在從三十二嶺出傳送信途中遇敵追擊,在數九寒天竟甩掉棉鞋,沿崎嶇的山道飛奔,終於甩掉了敵人,完成了任務。對次子被正法,他深明大義,支持二弟的嚴明執法。長期秘密工作中,老人成了二弟的得力助手。1940年4月17日,新庄子據點之敵又來西莊“掃蕩”、“清鄉”。這位59歲的老黨員在突圍時,中彈犧牲。4月29日拂曉,魏春波的大侄子(魏長勝的長子),曾任軍分區供給科長的魏順龍,被敵人圍困在西莊。這位37歲的共產黨員也犧牲在父親倒下的地方,爺倆先後犧牲僅隔12天。
在不到一年半的腥風血雨中,日本侵略者奪走了魏春波四位親人的生命。這是何等沉重的精神創傷!同志們唯恐魏縣長撐不住,都來安慰他,而他反安慰起同志們來:“幹革命就得流血,我們都早有這個準備。他們為抗戰犧牲,死得光榮,死得值!這筆筆血債要鬼子漢奸加倍償還!”燕山多磐石,磐石不可摧。魏春波像磐石一般屹立在眾多日偽據點包圍中的豐灤遷抗日根據地內。他多次鼓勵愛侄魏順興要繼承父兄們的遺志,化悲痛為力量,傷好後重返部隊奮勇殺敵(後於1948年犧牲)。他還親自把年僅14歲的四女魏淑敏送到戰地醫院,叮囑她要像媽媽那樣為黨工作。女兒走了,父親少了牽掛。魏春波決計以破釜沉舟的大無畏英雄氣概與敵人血戰到底。
在敵強我弱的惡劣環境裡,魏春波奔走於深山老峪之中,穿插於日偽據點炮樓之間,他不只一次地在以5000塊大洋懸賞他人頭的通緝令前駐足,看後付之一笑。
1940年6月8日晨,忙了一夜的魏春波從豐潤縣小劉莊村向北山轉移,突然與新庄子據點外出討伐之敵相遇。敵人的機槍一頓狂掃,魏春波捐軀殉國,血染青山,終年50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