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廷茂

魏廷茂

魏廷茂,1953年生於河南沁陽。現為鄭州綠影書畫院常務副院長,河南省書協會員。自幼受家庭影響,酷愛書法,幾十年如一日臨習唐宋諸名家名帖。自80年代末,研習當代大家啟功先生書法。他堅持“三更燈火五更雞”,每天筆耕不輟,孜孜以求。認為:書法應當半師古,筆墨重在能通今。三十多年來。魏廷茂以“置身敢於古人爭”的精神,大膽探索,積極進取。同時他對書法的認識也不斷深化。他堅持認為書法是中國的獨特藝術。其源淵流長,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文明。他認為書法是漢字的藝術形式。換言之,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離開了漢字,書法便無從談起。自秦統一文字後,書法藝術達到了高峰,古人為書法藝術作出了巨大貢獻。

魏廷茂,字石瘦、古風。1953年生,河南沁陽人。
供職於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現為中國藝術家協會會員,河南書法家協會
員,鄭州綠影書畫苑常務副院長。
中文名: 魏廷茂職業: 書法家,學者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南省沁陽市
出生年月: 1953.6

評論文章

啟功‘弟子’談書法

(記者田國慶)

魏廷茂研究傳統書法幾十年,近年由於研究啟功書法藝術名聲大振,聽到有人這樣說魏廷茂寫的字跟啟功的字一模一樣,簡直就是啟功再現,所以好多人都
認為魏廷茂是啟功的弟子。
2012-11-19日我專門拜訪了魏廷茂,下面是我和魏廷茂談話的內容。
記者:你簡單說一下你的簡歷?
魏廷茂: 1953年生於沁陽(古稱懷慶府)字石瘦、古風。
1971年高中畢業後在當地從事教育工作。後在部隊13年,1986年轉業至鄭州市某單位做宣傳工作。
記者:談談你的書法情緣?
魏廷茂:自幼喜歡書法、上高中時恰遇班主任陳全興是當地書法名人,擅長漢隸,於是,在其老師指導下刻苦學習隸書。1973年應徵入伍後,因部隊建設需要,經常做版面、寫標語、一直走在研修書法藝術的道路上。1985年後開始專心研究啟功書法藝術。
記者:你為什麼喜歡‘啟體’書法
魏廷茂:啟功先生的書法具有典雅、清秀、圓潤、端莊、靈動之形;無粗俗、狂野、怪異之態;有平和親切之力;無誇張做作之勢。
記者:請談談練書法的要點?
魏廷茂:書法藝術要從無法到有法、再從有法到無法。具體的說無法是剛起步,不知道怎么寫,臨帖就是比照法帖,掌握方法,臨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甚至需要一輩子。待入帖後即是有法。有法即:離開法帖後,無論書寫內容,其作品都具有法帖的影子。所謂社會公認的個人風格,就是從有法到無法的形成。
記者;何為入帖?
魏廷茂:入帖就是無論寫什麼內容的字,一眼就能看出是哪種字型,即出處。
記者:你現在處在哪個階段?
魏廷茂:我現在剛剛從入帖階段往外走。
記者:舉例說明一下你的字型和啟功的字型不同之處?
魏廷茂:啟功先生極少寫榜書、我在探索用“啟體”筆意寫榜書。
記者:你認為你現在寫的字型應該屬於書法的那種字型?
魏廷茂:行楷。
記者:你是啟功的弟子嗎?
魏廷茂:我是跟啟功先生學過書法,但是共產黨反對個人崇拜,何談拜師。
據了解魏廷茂幾十年如一日、每天筆耕不綴、不斷研習和提升自己的書法藝術水平。魏廷茂說書法藝術是點線藝術,離不開漢字載體與美學思想。脫離漢字就談不上書法,所以書法藝術一定要遵循我國傳統文字的結構和規律,不能盲目創新,“造字”。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藝術無涯,我祝願魏廷茂先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書法家魏廷茂其人其字

2012年春月,在白雲觀的真武殿,相遇了一位河南籍的書法家。他給人印象極為普通,但引人注意的是那雙眼睛,似乎道出一股山河氣勢與松石傲風。當時沒有多交流,我就去燒香去了。到了炎夏的一天,在北京一次書畫界朋友的聚會上,又一次見到了魏廷茂先生。他現場給幾位軍界和地方領導與友人書寫幾幅書法,傳遞給我的感性認識是,平淡之中剛柔互濟,濃淡之中雅俗同音。細觀筆畫字型,布局大方,墨色豐富,細微精緻,節奏韻美,沉穩而乾淨,樸實而晶潤,淡然而泰然,嚴謹而溫柔,其字形、氣韻,頗得啟功先生真傳。
魏廷茂每次提及啟功先生,溫婉深情:“啟功先生的書法,之所以能夠得到廣泛流傳,是因為先生的書體典雅、清秀、飄逸、端莊、圓潤、靈動等元素,更重要的是,先生的字型既有深厚的傳統功底,又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觀點。啟功先生的學養、人格、年齡可以與任何一位先賢相比”。他對啟功先生的崇拜和景仰,體現在他竭盡畢生精力研究、學習啟功先生的書法。在那一個個如痴如醉的日夜,困了就睡,醒了就寫,餓了就是速食麵。時間最長的一次是他有一個星期沒有出過房門,留下了一堆速食麵的空袋子。當他在一居室簡單的房子裡看見窗外鵝毛大雪紛紛揚揚,不時地從樹權樹葉上墮落的時候,他忽然想起了一位還在上國中的孩予的學費問題,他端著一杯己經涼了的清茶,喝了幾口,讓自己從被書法膨脹了的熱情中清醒過來,這樣天天寫下去,一種是寫出了名,社會認可,一種是寫到終老,孤芳自賞。但是,當一杯涼茶喝完了以後,他又一頭扎進了一紙一墨一天地的自由王國里去了.潛意識的堅毅個性主宰了他“不信東風喚不回”,我怎么就會寫不出來呢??
清人劉熙載說過:“寫字者,寫志也,書者,書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己矣。
魏廷茂給自己的字取為石瘦、古風,勉勵自己尊賢敬古、寧可石瘦,不為利犬。他想,當年李可染先生為了學畫畫,在齊白石先生家住了10 年,天天看齊先生畫扭畫,我也要“十年磨一劍”。只要堅持不懈,總有雲開日出見天光的。歷代大書法大家們是人也不是神啊,他們寫出神來之筆,也是用羊毫、兼毫、狼毫、雞毫等毛筆寫出來的,也沒聽說是文殊菩薩賜予他們有神筆啊!他刻骨銘心地記住了李可染先生的一句話“對於畫畫與書法來說,沒有什麼捷徑,第一是勤奮,第二是勤奮,第三還是勤奮!
書法應當半師古,筆墨重在能通今。他在學習、研究啟功先生《 論書絕句首音》上,幾乎能背誦,字字句句都是領會要義然後運用到自己的書寫當中。他認為,· 書法是漢字的藝術表現,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國粹,應當正本清源,絕不能虛玄。在反覆臨摹的基礎上,逐漸有了自己的新意.他巧中生花的新意,不是哪一天冒出的新芽,是花開融月下的悄無聲息。
達· 芬奇曾經說過一句直白的經典“最早的畫是一條線”。為了寫好“橫”、“豎” 、“撇”、“捺”寫了多少紙墨,熬了多少通宵,只有他的書桌知道,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了。他的指、腕、肘、肩的力平衡嫻熟,筆劃圓勁秀潤,剛柔相濟,起筆呼山時剎那間承筆能應水,節奏鏗鏘時驟然間有遊絲蟬鬢飛。他尋找到了字裡行間會心一笑的情感歸真,他體會到了墨線宣紙碰撞出的生命之美,他感悟並感謝中原大地的靈秀帶給他南北兼修的剛柔。
河南沁陽,古時叫懷慶府,李商隱、韓愈等文化名人的故土。
1953 年出身於這方土地一戶農民家庭的魏廷茂,由普通的農民到平凡的軍人到一般的國家幹部,由於愛好書法並為之傾倒,“三更燈火五更雞”地堅守了二十年。他每天晚上八點半就睡覺了,早上三點半起床,喝茶,看書,五點半出門鍛鍊、打太極拳,自天整天在畫苑寫字。這樣的生活方式,在別人看來有點不合時宜,但魏廷茂自己形成了自己的規律。他與眾不同的是他的眼神,咬定青山不放鬆。或許在日後的歲月,他的名字也能與故土的文人騷客沾親帶故,讓世人對這位喜歡書法的苦行僧,沒有官銜“冠名”,沒有職稱“符號”的基層書法家,抬頭多觀望。魏廷茂自幼愛好寫毛筆字,源自家淵。父親的書法很好,十里八鄉的都找他寫招牌,寫春聯,是百姓認同的平民秀才。但父親以農耕謀生,也沒時間教他寫字。直到他上高中時,‘被班主任陳全興老師發現了這棵可以扶植的苗子,特別用心栽培,教他練《曹全碑》 、漢隸等帖,從這階段開始,魏廷茂接受嚴格的、正規的書法練習,的文化浸潤的中原土地,落下了一穎蒲公英的種子。
1970 年,縣裡舉辦“階級鬥爭教育展覽館”,陳全興老師推薦魏廷茂以隸書書寫解說詞,他第一次有了讓書法成為自己引以為傲的載體,讓大家知道了一位初出茅廬的書法新秀。
1 卯3 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部隊在河南招兵,魏廷茂光榮入伍。個子不高大、不壯實的他,揚長避短地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利用一切訓練後的業餘時間,刻苦勤奮地堅持書法練習。到部隊的第二年他當文書時,工作上的需要也給他的書法提供了更多的機遇,他的毛筆用武之地也更加遼闊,他越寫越來勁。官方書寫用的還是以隸書為主,但他自己私下裡書寫的是顏真卿的《多寶塔》 、王羲之的《 蘭亭序》 、懷素的《 敘事帖》 等。其中《 蘭亭序》 是他最喜歡、練了無數遍都不厭倦的。這個階段,是魏廷茂從以隸書為主轉型到以楷書為主的重要過渡,也是他書法從初級階段向中級階段的攀岩。
1986 年底,魏廷茂從部隊轉業到隸屬水利部的黃河水利管理委員會,地方工作與部隊工作的節奏迥然不同,輕閒的工作模式又給魏廷茂提供了馳騁在書法空間的便車。對自己的時間管理得很苛刻、很吝音的他,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幾乎沒有浪費過除了吃飯、睡覺以外的時間。他也不擅於交際,他的愛好一直與書法為伴,說起來是業餘作者,但他比專業的作者付出的時間精力會更多一些。他供職於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是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鄭州綠影書畫苑常務副院長。書法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及省市展覽,並作為省市外事活動的禮品,深得讚許。到地方工作了5 年多以後,也許是對書法的過多痴迷,魏廷茂竟然選擇了每月基本生活費600元錢,全職地在以家當書法工作的主戰場了。他揮毫鋪紙,一瀉千里,人情不問地進入了書法的迷陣。
2002 年以來,魏廷茂在鄭州以“黃河書苑”為滋養書法的平台,切磋書法。魏廷茂在書法追求的路途走得很辛苦,“五嶽尋山不辭遠,一生好人名山游”,一個人付出的心力精神與雲氣聚集成雨一樣,與水到渠成一樣,都是有備而來,相信魏廷茂的書法不負心意,修得正果,老天是不會讓他空手而歸的。

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