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大斑病

高粱大斑病

高粱大斑病是高粱產區常見葉部病害,一般從植株下部葉片逐漸向上擴展,雨季濕度大擴展迅速,常融合成大斑致葉片乾枯。

高粱大斑病高粱大斑病

症狀

高粱大斑病是高粱產區常見葉部病害。主要為害葉片。葉片上病斑長梭形,中央淺褐色至褐色,邊緣紫色,早期可見不規則的輪紋,大小20—60×4—10(mm),後期或雨季葉兩面生黑色霉層,即病原菌子實體。一般從植株下部葉片逐漸向上擴展,雨季濕度大擴展迅速,常融合成大斑致葉片乾枯。

病原

Setosphaeria turcica (Luttr.) Leonard & Suggs稱玉米毛球腔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無性態為及Exserohilum turcicum (Pass.) Leonard et Suggs稱大斑凸臍蠕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異名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等。本菌與玉米大斑病是同一個種兩個不同的生理專化型。高粱專化型不侵染玉米,但玉米專化型能侵染高梁。形態特徵參見玉米大斑病。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孢子萌發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7月可造成較重的為害。常溫多商的年份易流行,引致高粱面積翻秸。

防治方法

(1)選用抗大斑病的品種或赤雜5號、龍雜4號、松雜l號等葉斑病輕的品種。
(2)加強高粱田管理。適時秋翻,把病殘株漚肥或燒毀,減少菌源。
(3)增施有機肥或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提倡溝施農用活性有機(糞)肥,每667m2施用2500kg,溝施後蓋土。也可噴灑奧普爾有機活性液肥800倍液或“墾易”微生物有機肥500倍液。
(4)其他防治方法參見玉米大斑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