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菊花酒

簡介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溥傑先生曾為菊花白酒賦詩:“媲蓮花白,蹬鄰竹葉青。菊英夸壽世,藥估慶延齡。醇肇新風味,方傳舊禁廷。長征攜作伴,躍進莫須停。”為蓮花白酒題詩為:“釀美醇凝露,香幽遠益精,秘方傳禁苑,壽世歸聞名。”

歷史記載

早在屈原筆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五曾在重陽贈菊給鍾蹈,祝他長壽。晉代葛洪《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我國釀製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據《西京雜記》載稱“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據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沂己載,漢高祖時,宮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據南朝梁關均撰《續齊諧記》記載,“九月九日……,飲菊酒,禍可消”。這是舊俗重九為重陽節,需飲菊花酒的開始。
晉代陶淵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之說。後來飲菊花酒逐漸成了民間的一種風俗習慣,尤其是在重陽時節,更要飲菊花酒。 《荊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
到了明清時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藥,其效更佳。製作方法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藥。
由於菊花酒能疏風除熱、養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指出,菊花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瘺癉、治百病”的功效。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入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時逢佳節,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酒,共賞黃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後世留下不少佳句。

酒神節

由於菊花酒的緣故,重陽又成了祭祀酒業神的酒神節。如《山東民俗·重陽節》介紹,山東酒坊於重陽節祭缸神,神為杜康。在貴州仁懷縣茅台鎮,每年重陽,開始投料下藥釀酒,傳說是因九九重陽,陽氣旺盛才釀得出好酒。每當烤出初酒時,老闆在貼“杜康先師之神位”的地方點香燭,擺供品祈禱釀酒順利。

製作方法

▲配方一
【處方】
菊花(一斤)、杜仲(一斤);防風、附子、黃蓍、乾薑、桂心、當歸、石斛,各四兩;紫英石、肉蓯蓉,各五兩;萆薢、獨活、鍾乳粉,各八兩;茯苓(三兩)。
【製法】
以酒七斗,浸五日。
【功能與主治】
治男女風虛寒冷,腰背痛,食少羸瘦,無顏色,噓吸少氣,去風冷,補不足。
【用法與用量】
一服二合,稍稍加至五合,日三。
【摘錄】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配方二
[配方]
菊花生地黃、構杞根各2500克,糯米35千克,酒麴適量。
[製法]
前3味加水50千克煮至減半.備用;糯米浸泡,瀝乾,蒸飯,待溫,同酒麴(先壓細),藥汁同拌令勻,入瓮密封,候熟澄清備用。
[功用]
壯筋骨、補精髓、清虛熱。
[主治]耐老、延年益壽。
[用法]口服。每次溫服1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太平聖惠方》。《集驗良方》菊花酒,即本方去枸杞根,加地骨皮,余同上。
▲配方三
[配方]
甘菊花500克,生地黃300克.枸杞子、當歸各100克,糯米3000克,酒麴適量。
[製法]
將前4味,水煎2次.取濃汁2500毫升,備用;再將糯米,取藥汁500毫升,浸濕,瀝乾,蒸飯,待涼後,與酒麴(壓細)、藥汁,拌勻,裝入瓦壇中發酵,如常法釀酒,味甜後;去渣.即成。
[功用]
養肝明目、滋陰清熱。
[主治]
肝腎不足之頭痛、頭昏目眩,耳鳴、腰膝酸軟、手足震顫等症。
[用法]
口服。每次服20-30毫升,日服2次。
[附記]
引自《藥酒彙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