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和已

高橋和已(1931—1971)日本戰後作為人派代表作家。生於大阪市浪速區貝殼町。父親經營一個家庭副業型的小工廠。1967年4月,高橋和已曾來我國訪問。同年6月開始任京都大學副教授,1969年1月參加了京都大學的學生運動,受到了全國學生界的支持。並著有《文學的責任》、《戰後文學論》、《政治和文學》等。1971年5月3日死於結腸癌,享年只有39歲。

基本信息

相關

1945年3月,大阪遭第一次空襲,小工廠和住宅被燒毀,高橋和已隨父母疏散到香川縣三豐郡大野原村,疏散地的寂寞生活使他過早地大量閱讀文學作品。戰後,一家重新搬回大阪,他在今宮中學復學。1948年考入松江高校文科開始學漢文。1949年考人京都大學文學部中國文學專業,畢業後考入研究生院,攻讀博士課程。1958年8月發表了一本《李商隱選集注釋》,由岩波書店出版。1959年研究生畢業後,在立命館大學任講師,教授現代漢語。1961年4月參加了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文藝理論研究會,之後發表了一些理論文章和埴谷雄高、竹內好等作家論。1962年11月由河出書房新社出版長篇小說《悲器》,同年獲文藝獎,從而確立了文壇地位。其後又發表了武田泰淳、椎名鱗三、三島由紀夫等作家論,並著有《文學的責任》(1963)、《戰後文學論》(1963)。《政治和文學》(1964)等。1965年發表長篇小說《邪宗門》,通過對這一教團興起和衰落過程的描述,抒發了作家自己日本式的社會主義思想。同年11月發表長篇小說《憂鬱的黨派》,主人公西村恆一大學畢業後回到故鄉廣島,他花費了7年的時間蒐集整理核子彈爆炸死傷者的資料。他拋開妻室,到處尋找出版社,但均遭到拒絕。主人公積極參加六十年代的學生運動,但學生運動最後也瓦解。西村恆一因白血病惡化而死去。小說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破滅觀。1966年至1968年連載發表長篇小說《日本的惡靈》,描述了政治吞食人的過程。1967年4月,高橋和已曾來我國訪問。同年6月開始任京都大學副教授,1969年1月參加了京都大學的學生運動,受到了全國學生界的支持。1969年10月《高橋和已作品集》全九卷開始出版。1971年5月3日死於結腸癌,享年只有39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