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條螟

高梁條螟在我國大多數省、區均有發生。主要為害高梁、玉米、甘蔗、栗、麻等作物,在華北、西北、東北、華東和華南等地區與玉米螟混合發生。

為害症狀

幼蟲為害隨齡期的不同為害狀有差別,低齡幼蟲在心葉內蛀食葉肉,只剩表皮,呈窗戶紙狀,齡期增大則咬成不規則小孔或蛀入莖內取食為害,有的咬傷生長點,使高梁形成枯心狀,莖稈易折斷。

生活習性

高梁條螟在華南一年可發生4~5代,長江流域以北旱作地區通常一年發生2代。老熟幼蟲主要在高梁、玉米莖稈內越冬,也有少數幼蟲越冬於玉米穗軸中。
成蟲喜晝伏夜出,白天大多棲息於寄主植物近地面的莖葉上,有趨光性,黑光燈下常是雌蛾多於雄蛾。卵多產於寄主植物的葉背基部和中部,少數可產在葉面和莖稈上。卵成塊,呈魚鱗狀排列。在2代區,第一代卵主要產在春高樑上,並全部落在心葉期,部分產在春玉米上,分別落在心葉期和抽雄期;第二代卵主要產在夏高梁和夏玉米上,且常是心葉期多於穗期。套種玉米的第二代卵則全部落在穗期。
初孵幼蟲活潑,爬行聲速,在玉米、高梁心葉期的初孵幼蟲大部分在卵株上順葉爬至葉腋,然後上爬潛入心葉叢中;也有少數幼蟲吐絲下垂轉至它株,最後潛入心葉內。
一般高梁條螟越冬基數較大,死亡率低,春季雨水較多的年份,第一代發生重,一般田間濕度較高對其發生有利。
高梁條螟的天敵主要有赤眼蜂、黑卵蜂、絨繭蜂和稻螟瘦姬蜂,赤眼蜂一般自然寄生率可達25%,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它天敵還有寄生蠅、白僵菌、細菌等。

防治方法

高梁條螟在高梁和玉米上的防治方法基本上同玉米螟的防治方法,主要有處理越冬寄主,心葉期施用顆粒劑;利用赤眼蜂或白僵菌或蘇雲金桿菌等生物防治措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