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東鎮

高東鎮

高東鎮位於浦東新區東北部,長江入海口的東海之濱,東與崇明縣長興島、橫沙島隔江相望,南與曹路鎮毗鄰,西與高行鎮交界,北與高橋鎮接壤。鎮域面積 36.24平方公里。總戶數52875戶,總人口36150人,外來流動人口76386人。現有耕地面積4690畝,非耕地面積4021.4畝。鎮政府機關駐高東鎮光明路718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58年成立東風公社,1959年更名高東公社,1984年置鄉,1995年建鎮。1997年,位於浦東新區東北部,面積12.3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珊黃、張家宅、樓下、沙港、竹園、鹽倉、陳家墩、沈家弄、試驗場9個村委會。2000年,撤銷高東鎮、楊園鎮,設立新的高東鎮。

行政區劃

高東鎮高東鎮

高東鎮下轄珊黃、張家宅、樓下、沙港、先鋒、金光、競賽、上游、踴躍、徐路、永新、革新12個村民委員會和高東新村居委、高東新村第二居委、高東新村第三居委、千秋嘉苑居委、楊園一居、楊園二居、楊園三居、楊園四居、欣連苑居委、先鋒居委、新高苑、新高苑二居12個居民委員會。

經濟發展

社區夜色社區夜色

2010年,鎮域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全鎮實現三業總收入從2000年的16.66億躍升至2010年530.33億,年平均增長41.35%;工業總產值從13.81億升至123.72億,平均增長24.52%,2009年,經濟園區每平方公里產出達78億元;稅收從0.81億升至16.12億,平均增長34.86%。可支配財力3.74億元,同比增長27%;經百戶農戶家庭 收入調查,我鎮農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300元。

和諧穩定

晚情多美好晚情多美好

近年來,高東鎮近八成土地被徵用,12個村撤銷建制,但仍實現了高東社會的總體和諧穩定。堅持“陽光動遷”,按照公開、公平、透明的原則,實行動遷結果公示制度,確保動遷任務的完成和動遷戶的合法權益。

高東鎮以推進“三不”工作為抓手,有效整合司法、信訪、綜治、職能部門、律師等各類資源,構建基層大調解工作平台,形成基層維穩工作的合力。2009年,市委、政法委在高東召開“424以司法所為平台構建基層大調解工作格局”為主題的現場推進會,年內共接待國家法務部、國家信訪局、中央綜治委等全國各地考察團20批410多人次,對高東鎮綜治中心、基層綜治工作站等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高東鎮連續兩年被評為上海市平安社區。

集鎮建設

門球場廣場門球場廣場

堅持新鎮建設與老鎮改造並重,全面完成平改坡、雨污水改造、天然氣進戶、樓道刷白等改造項目。加快推進動遷配套商品房建設,通過組織各界代表視察動遷配套樣板房建設等措施,不斷提升動遷住戶滿意度;規範和完善鎮動遷商品房建設的監管工作,確保動遷商品房的質量。堅持建設和管理並舉,集鎮市容環衛質量在新區評比中名列前茅,高東集貿市場被評為浦東郊區唯一一家上海市四星級集貿市場。

建成集中綠地5萬平方米,綠地率近41%,被國家建設部評為城市綠化建設人居環境範例獎。高東形成了濃郁的公園文化:4.2萬平方米的櫻花園、供百姓活動的楊園體育公園、環境優美的高東門球主題公園等。2005年,上海市健康城區聯席會議、國際健康城區論壇先後在高東舉辦,與會專家、領導對集鎮管理的規範化、高水平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同時,將“鎮管社區”向村延伸,開展了村公共服務經費由鎮財政保障的試點工作,保障農村地區與城市化地區百姓平享受到同質化的公共服務。目前,高東鎮呈現出小、巧、秀、美的格局,先後創成上海市文明鎮、全國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文明村鎮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民生工作

高東公園景色高東公園景色

教育衛生方面,建立1000萬元幫困助學基金,提高補助標準,擴大補助範圍;完成“1箇中心,1個分中心,2個醫療服務站”的衛生服務點建設,方便百姓就醫。就業方面,將失業登記率控制在3%以內,建成新區首批上海市充分就業達標社區;我鎮戶籍高校畢業大學生就業率達到90%,居新區三甲。

保障方面,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復蓋,大病報銷額度提高到5萬元;擴大外來務工人員參加綜合保險的復蓋面,參保率居新區前列。養老方面,為白內障老人免費實施“復明工程”,開展60周歲以上老人體檢和建立健康檔案工作,有6690名老人受益,建設高東福利院,設立綜合性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為社區老人提供助餐和居家養老服務。同時,重視百姓對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提出了“文化民生”的理念。堅持每年一個主題,開展精神文明創建,爭創全國文明鎮。培育了民俗打擊樂隊、門球隊等特色品牌,高東民俗打擊樂隊獲得全國第三屆鼓藝大賽金獎;高東被評為“中國門球之鄉”,提出“門球走向世界,文明點亮高東”的口號。2010年9月,成功舉辦第十屆世界門球錦標賽,13個國家和地區92支隊伍參賽,中國門球運動博覽館也同時在高東開館。

浦東新區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