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新村街道

濰坊新村街道

濰坊新村街道是上海市浦東新區下轄的一個街道。

基本信息

街道簡介

濰坊新村街道是上海市浦東新區下轄的一個街道。地處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東至源深路,西臨黃浦江,南抵張家浜河,北達張楊路,轄區面積3.89平方公里,居民3.51萬戶,常住人口 9.81萬,流動人口近2萬。街道下轄27個居委會,擁有市、區級文明小區27個,文明小區覆蓋率達96%以上。濰坊新村街道下轄濰坊一村社區、濰坊二村社區濰坊三村社區、濰坊四村社區濰坊五村社區、濰坊七村社區濰坊八村社區、濰坊九村第一社區、濰坊十一村社區、濰坊十二村社區竹園社區、源竹社區、竹南社區、福竹社區、張楊社區、朱家灘社區、泉東第一社區、王家宅社區、嶗山東路社區、楊家渡社區、張家浜社區、謝家宅社區、陳家宅社區、東南社區、泉東第二社區和世茂濱江第一社區。辦事處在浦東南路濰坊六村627號。境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明中葉以後,農業漸趨興旺,以出產白菜享有盛名。當時有浜河10餘條,縱橫交錯,尤以張家浜和華漕 為通黃浦江的主要航道,航運繁忙,促進了地區經濟發展和居民點的形成。

歷史人文

明萬曆前後,已形成吳家堰(今張家樓)、沈家宅等6個自然村落。清康熙至鹹豐年間,已形成龔家宅、朱家灘、楊家宅、王家宅等10餘個自然村落。清鹹豐七年(1860年),上海縣知縣劉郇膏為防太平軍進攻,下令在華漕 南北岸,用泥土將村落圍成似城牆的圈,南岸3座,北岸1座。境內泥牆圈在北岸,故習稱北泥牆圈。清同治年間,又形成康家宅自然村落。20世紀起,境內人口逐漸增多,自然村普遍擴大。40年代中期,泰北村、錢家港,逐步形成人口密集的棚戶區。商業網點多集中在張家樓、唐家浜和今浦東南路一帶。抗戰期間,日軍侵擾朱家灘、錢家港等,搶占民房,沈家宅全部毀於炮火,部分居民流離失所。胡家木橋被拆毀,張家浜南北兩岸交通斷絕,店鋪關閉,市面趨於冷落。解放前,境內僅建築新馬路(今浦東南路的一段)、張楊路、張六路(今源深路)等少數道路的部分路段。現境內主要道路有東西向的張楊路、濰坊路、浦電路,南北向有浦東南路、嶗山東路、文登路(今東方路)、源深路等共11條。有6條公交線路經過境內,其中有隧道四線起點站。解放前夕,國民黨瘋狂屠殺革命志士,李白、秦鴻鈞、張困齋、楊竹泉等12位革命烈士殉難於沈家宅西部的農田中。解放後,人民政府在此曾建烈士紀念碑。

經濟發展

境內有匯眾汽車製造公司、上海市牛奶公司第十一牧場、上海玩具磁鋼廠、上菱電冰櫃總廠微波爐分廠、東海服裝廠、嚴橋毛紡廠、上海駁船機修廠、上海矽膠廠、上海家具塗料廠、上海濾清器廠等近40戶企業單位。按照居民新村的整體設計,郵電、儲蓄、專業商店、生活服務行業、農貿市場等均配套設定。嶗山東路已闢為商業街,有糧油、五金、電器、建材、百貨、家具、服裝、食品、醫藥、飲食等各種商店。並有浦西遷來的多家特色商店。嶗山東路、浦電路口新建一幢內設旅社、餐廳、浴室、商店等綜合性的建築。公用事業有市東供電局、浦東供電所等。境地劃為金融貿易區後,文登路(今東方路)兩側初步形成商業街,外省市投資動工新建有齊魯、裕安等大廈,初步改變新村居住區的格局。1987年建立街道合作聯社,已開設有機電、五金、食品、菜場等廠店,1987年營業額為286.57萬元,1992年為1442.76萬元,利潤1987年12.18萬元,1992年為50.81萬元。街道企業籌建於1988年,現擁有百貨、五金、家用電器、建材、裝潢、飲食、果品、菸酒雜貨、文教用品等零售商店和市政工程隊、打包託運站等30戶。1988~1992年,銷售收入由332.83萬元,上升到1991.04萬元,利潤由34萬元上升到106.31萬元。

社會事業

境內居民住房建設發展迅速。解放後先後填浜平冢,徵用農田,拆除舊宅基。1952年,在浦東南路東側,建浦電新村。1976年,在東張家宅和西張家宅原址,建濰坊三村。1978年,在康家宅原址建濰坊二村。1982年,徵用唐豐四隊農田,建濰坊四村,在唐家浜宅建濰坊七村。1983年,又在唐豐四隊建濰坊一村,在趙家門建濰坊五村,在唐家浜宅建濰坊六村。1984年,建濰坊八村、九村和十村。浦東南路東側,興建張楊新村。文登路(今東方路)以東地區,於1986年,興建大型居民住宅區──竹園新村,1991年竣工並投入使用,建築總面積為44.60萬平方米,綠化面積6.10萬平方米,綠化建築頗有特色,有竹門、竹牆、竹亭、竹凳,還有竹子搭建的“雙龍合鳳”、“斑竹傳說”、“八仙過海”、“萬竹園”、“吉祥園”等景點10多處。竹園新村已連續兩年獲得上海住宅區綠化評比第一名,1992年3月被列為上海市涉外開放參觀單位。1990年、1991年、1992年,黃浦旅遊節期間,許多國家的旅遊者曾到此作客。街道有新村住宅共500餘幢,總建築面積約120萬平方米。絕大多數居民已用上管道煤氣。綠化面積17.5萬平方米,是黃浦區的大型新村住宅區。居民多來自原征田戶、動遷戶和浦西住房困難戶。境內現有中學、國小、幼稚園、託兒所及黃浦區聾啞學校等共37所。還有街道文化中心、圖書館、濰坊街道醫院、黃浦區老年護理院等。

歷年榮譽

近年來,濰坊社區(街道)榮獲了全國第一、二次經濟普查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和諧社區建設自主創新獎、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先進單位、全國民政全優街道、全國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國和諧鄰里建設示範街道、全國社區共建共享先進街道。全國安全社區等國家級榮譽。是上海市先進街道、上海市社區建設模範街道、是首批榮譽05版文明社區的街道、並連續10屆20年榮譽上海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上海市愛國衛生先進集體、上海市科普示範街道、上海市民族團結進步優秀社區。上海市交通文明街鎮、上海市學習型社區創建獎、迎特奧優秀組織獎等市級榮譽。

浦東新區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