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應松

高應松,出生於1212年,卒於1276年,長樂縣人。

基本信息

名稱

高應松

解析

高應松(1212~1276年)字篔畝,長樂縣人。宋開慶元年(1259年)進士。由衡州教授,通判廣德軍,召為國子監丞,權禮部員外郎,翰林權宜。德佑元年(1275年),元軍沿江南下,於年底進逼臨安(今杭州)。太皇太后命高應松寫降表,應松泣辭。德佑二年(1276年),元兵攻陷臨安,朝中文武官員紛紛奔逃,留者僅應松等9人。被提升為中書舍人、直學士院、權工部侍郎,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等職。應松謙辭,宋帝趙手詔“疾風板蕩,始識誠臣。卿經緯全才,險夷一節。當國亂身危之際,主憂臣辱之時,人多偷生而自全,卿獨效死而勿去。”其時,南宋江山已無力挽回。三月,元兵俘獲趙GFEB3、謝道清、全氏等北去,應松隨往,於閏三月抵達燕京(今北京)。應松絕食不語七日,殉國。宋地舉哀,郡邑並祀。至明太祖朱元璋追謚為“文忠”,旨贈“文忠”匾及“經緯全才,險夷一節”聯。永樂初(1403年),長樂知縣王遵道將其入祀鄉賢祠。著有《篔畝策集》1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