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鎮

高士鎮

高士鎮是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下轄的一個鎮。古名高嶺。意為高明之士居地,歷史久遠,人傑地靈。是省級中心建制鎮、安徽省擴權中心鎮、省創建文明鄉鎮工作先進鄉鎮、市級文明鄉鎮、省新農村建設“百鎮千村”示範鎮。高士鎮地處望江縣風景秀麗的焦賽湖與武昌湖畔,全鎮國土面積122平方公里,總人口8萬餘人,轄16個行政村。347國道與363省道呈“十”字型從鎮區穿越而過,鎮村道路四通八達。鎮區離縣城20公里,距安慶市區僅40公里,三縱六橫的交通網路凸現了無可比擬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發展環境。 2019年1月9日,高士鎮憑藉黃梅戲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高士,古名高嶺,意為高明之士居地,歷史久遠,人傑地靈。地處望江縣風景秀麗的焦賽湖與武昌湖畔,2005年望江縣鄉鎮區劃調整,由原高士鎮、毛安鄉、新壩鄉合併成立新的高士鎮。鎮域總面積122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總人口近8萬人。

自然環境

高士鎮位於安徽省西南邊緣望江縣,長江中下游北岸。北緯30°63′~30°26′,東經116°26′~116°55′之間,地處望江縣風景秀麗的焦賽湖與武昌湖畔,全鎮國土面積122平方公里,總人口8萬餘人,轄16個行政村。347國道與363省道呈“十”字型從鎮區穿越而過,鎮村道路四通八達。鎮區離縣城20公里,距安慶市區僅40公里,三縱六橫的交通網路凸現了無可比擬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發展環境。

地形

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緩斜、大致呈現丘陵──崗地──平原階梯狀分布;三面臨水,素有“水鄉澤國”之稱。

氣候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年平均氣溫16.5℃,無霜期252天,是全省熱量資源最豐富的縣份之一。年均降水量1300毫米,年日照為1962.7小時。

地理環境

347國道與363省道呈“十”字型從鎮區穿越而過,鎮村道路四通八達。鎮區離縣城20公里,距安慶市區僅40公里,三縱六橫的交通網路凸現了無可比擬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發展環境。

高士鎮 高士鎮

多年來,經過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該鎮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均取得不俗成績。未來的高士鎮,在加快城鎮化、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中,將建設成為開放、繁榮、文明、法治的花園式現代化名鎮。高士鎮以盛產優質糧、油、棉著稱。水產資源豐富,武昌湖鮮魚、武昌湖牌大閘蟹遐邇聞名,武昌湖作為全縣的經濟旅遊中心正在火熱開發之中。“碧湖山莊”似一顆閃亮的明珠鑲嵌在鎮區中央,“武昌湖休閒中心”更是理想的娛樂休閒場所。古色古香的高士老街,風光宜人,商貿活躍。市政設施配套到位,鎮區自來水廠日供水10000噸以上,中石化直設大型加油站兩處,全自動化控制的11萬伏高壓供變電所坐落鎮內。現代化、開放型、高規格的汽車站為每一位投資商和創業者大開方便之門。鎮區文化、教育、醫療體系齊全。是你理想的投資興業和生活之地。依法治鎮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全鎮上下,誠心引商,誠意留商,誠信護商,以高士人的誠意留住外商的心,真正使每一位投資商在政治上有榮譽感,生活上有舒適感,投資上有滿意感,人財上有安全感,辦事上有輕鬆感,讓高士成為海內外能人志士發展事業、實現價值的投資熱土。

鎮黨委、政府圍繞“拉高新標桿,建設大高士”的指導思想,堅持“人口向鎮區移居、工業向園區聚集”的發展思路,以集鎮規劃為龍頭,以招商引資為主線,以工業興鎮為核心,以規範管理為手段,在業已審批通過省級中心建制鎮的基礎上,加速向重點中心建制鎮邁進。通過總體規劃的工業、紡織、生態、商貿四大園區將是投資者大展宏圖的理想寶地。

開放的高士,將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質的服務,熱忱歡迎各界人士來高士投資興業。我們將不斷最佳化環境,以更廣闊的胸懷繼續提供更廣泛的合作領域和便利條件,特別是在旅遊業、農業、來料加工業和資源開發等領域與廣大投資者加強合作,共同發展。

領導成員

黨委書記:王紹東

鎮長:王紹東

政法委書記:王革新

司法所所長:吳文竹

團委書記:鮑亞麗

政法委員:吳根平

財政分局局長:龍彬

國土分局局長:陳福海

城鎮建設

高士鎮 高士鎮

高士鎮依據城鎮發展總體規劃,始終堅持以城鎮化建設為龍頭,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抓手、以農業產化為基礎、以新農村建設和提高城鎮發展承載力為重點,全面提升城鎮綜合競爭力,城鎮建設實現了快速發展。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鎮內市政設施配套齊全,鎮區街道路面全部實現了綠化、亮化。鎮區自來水廠日供水10000噸以上,中石化直設的大型加油站兩處,全自動控制11萬伏高壓供變電所坐落鎮內,現代化高規格的汽車站為每一位投資商和創業者大開方便之門。鎮區文化、教育、醫療、金融、通迅等體系一一齊全。城鎮管理日趨規範:組建了市政中隊和環衛隊,鎮區髒亂差現象得到有效治理,居民生活質量達到新高。“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文明創建氛圍濃厚。休閒旅遊區初具雛型:境內湖光秀水景色怡人,籌劃開發的武昌湖生態文化園將是人們理想的娛樂休閒場所。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花園村、童嶺村被確定為“百鎮千村”示範村,毛安、武昌、龍口等村的新農村建設,在鎮村兩級的引導下,在村民理事會的積極參與下都取到了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經濟概況

高士鎮以紡織服裝、工業、商貿、生態四大集聚區區建設為平台通過招商引資已初步發展成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建材、旅遊四大支柱產業。2008年全鎮GDP達8.5億元,財政收入900萬元,工業總產值2億元。

高士鎮 高士鎮

高士鎮以產業集聚區、紡織服裝工業小區、生態門工業小區以及便民新區建設為平台,通過招商引資已初步發展成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建材、生態旅遊四大支柱產業。農業方面:已形成雷豐公司、宏強油脂、南山禽業為龍頭的三個綠色產業群。工業方面:緊緊圍繞“工業立鎮、工業強鎮”的發展理念,以招商引資為抓手、民營經濟為主體、產業集群為方向、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大力發展鎮域工業經濟,通過最佳化投資環境強勢招商,先後引進了雷豐農產品公司、宏強油脂、大通塑化、宏順工貿等二十多家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家,形成了“小園區、大聚集,小企業、大產業”的工業發展格局。 集市貿易和第三產業:鎮區商貿活動異常活躍,是望江以北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及農副產品、農資、仔豬、木材、建材集散地,從業個體工商戶達到18000人,在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中,著力打造寬鬆的政策環境,高效的政務環境,親和的人文環境,誠信的信用環境。全鎮安商、親商、富商的和諧氛圍濃重。

農業

以盛產優質糧、油、棉著稱。水產資源豐富,武昌湖鮮魚、武昌湖牌大閘蟹、南山綠鴨遐邇聞名。近幾年來,高士鎮按照“抓龍頭、建基地、創特色、打品牌”的發展思路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重點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形成雷豐公司、盛晟油脂、金燕紅米業、南山禽業為龍頭的農業產業群。

工業

緊緊圍繞“工業立鎮、工業強鎮”的發展理念,以招商引資為抓手、民營經濟為主體、產業集群為方向、以產業聚集區為載體,大力發展鎮域工業經濟,通過最佳化投資環境強勢招商,先後引進了雷豐農產品公司、盛晟油脂、金榮華玻璃纖維、宏順工貿等二十多家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企業3家,形成了“小園區、大聚集,小企業、大產業”的工業發展格局。
木材、建材集市已形成規模,新的建材交易市場正在積極籌建當中。

高士鎮 高士鎮

高士鎮產業聚集區坐落於風光旖旎的武昌湖畔,347國道和363省道縣內主要交通大動脈橫穿而過,總規劃面積75公頃,是高士鎮規劃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以發展工業基礎為重點的城鎮新區。發展目標是高效能的基礎設施、高質量的複合環境、高品質的風貌景觀、高水平的規劃管理。其規劃範圍西起規劃中的新壩路,東至347國道北依363省道,南至規劃中的武昌路(道路名稱均為暫定名)。

組織建設

高士鎮 高士鎮

高士鎮以爭創“五個好”黨委為契機,以“三爭一促”為平台,充分與開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提升年”的各項活動相結合,以落實“雙向承諾制”為抓手,按照創新農村工作思路,建立農村工作新機制的要求,認真抓好“雙培雙帶”、“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和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全面鞏固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進一步夯實我鎮基層組織建設基礎,促進我鎮各項事業的發展。 高士鎮黨委、政府圍繞“建好園區、做亮集鎮、創新機制、跨越趕超”的指導思想,堅持“借用外力、激活內力、增強實力”的發展思路,以集鎮規劃為龍頭,以招商引資為主線,以工業興鎮為核心,以科學管理為手段,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努力構建和諧的新高士。

旅遊景點

武昌湖

高士鎮 高士鎮

位於望江縣高士鎮,昔為武昌鄉,347國道穿湖而過,為古雷池遺蹟的一部分,景區水域面積達102.5平方公里,距城區6公里,水生資源極為豐富,武昌魚蟹馳名中外;湖光旖旎,勝景八處,曰:猴潭映月、龍堪溫泉、磨丫白石、渡口紅蓮、赤湖浴日、正堂碑碣、“雙節”陵園等。天高氣爽,登樓遠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詩情畫意令人叫絕。在大雨將臨之際,還會有魚躍龍門,群魚共舞的奇觀。

基礎條件

供水

高士鎮 高士鎮

DN300輸水管線、DN150輸水管線引入園區,日最大供水量為1萬立方米。供電 由高士110千伏變電所作為區域電源;規劃區內設三個配電所,大型企業可自設配電所。規劃道路均布置10千伏供電線路,10千伏系統終期為環網布置,開環運行,計畫採用電力電纜地下敷設。

排水

採取雨污分流制,污水通過Wde600的污水管道自西北向東南匯入規劃位於347國道的城鎮污水乾管。

電信

市政通訊設施可完全覆蓋,通訊光纜橫穿園區,通訊模組局可完全滿足工業園區電信需要。

道路

產業聚集區內以高士路、童嶺路兩條城鎮主幹道作為規劃區域的兩條發展軸,並藉此形成北部工業區、南部工業區兩大區域。規劃區域內形成“五橫四縱”的幹道交通體系,分別為東西向的窩甘路、童嶺路、虎山路、武昌路等及南北向的安九路、振興路、高士路和新壩路。其中主幹路紅線寬度為25-30米;幹路紅線寬度為16-20米;支路紅線寬度為12米。

規劃

經安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控制性詳細規劃,並通過縣政府組織的專家評審,規劃已經望政辦[2008]43號檔案批准實施。

環保

規劃區域執行大氣環境質量二級標準,水體將達到地面水環境質量Ⅲ類水質標準。

主導產業

著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紡織服裝、機械電子三大主導產業,同時引進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領域高新技術產業。

高士產業聚集區建設將成為我鎮經濟發展的又一亮點和新的增長點,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鎮產業聚集區不久有望成為全省一流的鎮域工業產業聚集區,將對我鎮的經濟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按照產業聚集區總體規劃,還有大面積空閒土地有待開發、利用,熱忱歡迎各地客商前來投資辦廠。

便民新區

高士鎮 高士鎮

高士鎮便民新區位於347國道與363省道交叉處以西,占地85畝,其中行政辦公區35畝,總投資867萬元。投資300萬元建築面積2510平方米共五層集各大行政辦公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大樓,投資各90萬元各1000平方米的國土、財政大樓都已入駐辦公。欲投資480萬元配套修建363省道兩側各半圓型修閒廣場21000平方米; 居民生活區(即“新士花苑”)50畝,總投資2174.8萬元,擬建三縱六橫的居民生活居住區,建築面積近30000平方米;同時拉通高士大道直達高士老街,打造高士商業步行街。

並鎮後的高士鎮財力十分有限,要建設如此規模的便民新區,只能走市場化運作之路。在征地過程中,我鎮黨委、政府以以貼近高士實際的價格征高士鎮區較新照片收土地85畝,經市場化運作,將生地養成熟地,以較高的價格將50畝居民生活區用地通過招拍掛成功拋給開發商。其間的價格差,主要是用於道路、下水道、綠化、供電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便民服務辦公大樓的建設資金主要來源是靠閒置固定資產的處置和爭取中心鎮的配套項目資金支持。

在便民新區正對面的是在建的高士鎮產業聚集區,一期占地270畝,征地工作已結束。

法制環境

高士鎮 高士鎮

1、實行治安保護制度。依法保障所有外來投資企業的生產經營權、合法財產權。對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外來企業,公安部門(派出所)在企業內設立治安執勤點。同時,建立公安幹警聯繫企業制度,對所有外來投資企業都明確一名幹警聯繫幫扶。所有規模不同的外來企業在鎮內發生被盜等案件,公安部門(派出所)在接到投案後1小時內趕赴現場,開展偵破,限時破案。 2、實行經濟補償制度。外來投資企業在鎮內被強裝強卸、強買強賣、強包強建、被敲詐勒索,公安部門(派出所)連同企業所在地政府必須在接案後迅速追回經濟損失,妥善解決問題。十五日之內如不能查處到位,導致無法挽回經濟損失的,由公安部門(派出所)和所在地政府給予經濟補償。

忠節故里,黃梅之鄉——高士鎮歡迎您!

據《乾隆望江縣誌》載:望江縣轄宗德上鄉、樂善中鄉、世美下鄉等三鄉,鄉下轄孝感里、司馬里、來仙里、忠節里、同仁里、思棠里、慈順里、青蓮里、崇孝里、聯璧里、茗南里、棲鳳里等十二里。高士鎮屬忠節里,就是因忠節先生——王之慶而得名。

王之慶,字修祜,號天寵,謚忠節。生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卒於清順治二年(1645)。

王之慶家住望江縣高士鎮佩山腳下的王家老屋。幼年家貧,"躬耕養父母,讀書尚奇節。"崇拜歷史上的英雄豪傑,尤其仰慕愛國大詩人屈原。著有詩文集多冊,惜已亡佚。流傳下來的僅有一篇《草堂印月池記》,讀者認為有"南華秋水之神逸。"其文曰:

予夜讀書方疲,覷明月射我齋頭,疾呼門人啟戶。忽月影跌入室中,予掩牒而出,散步窗前。矯首望青天,見陰雲歸岫,巽二入山,疏星幾點,河漢通明,四碧晴空,一望無際。惟一輪皎潔,吐自在清光,落我懷中。予袒腹當之,展襟而月滿予之腹,斂衽而月浴予之衣,渾身如玉,可挹而不可餐。平視樹影橫斜,月之光倒穿樹隙,鋪地作花茵,此景堪入圖畫。微聞枝頭啞啞,灌木參差,儼若沙中偶語軍也。時促織傍草清吟,鄰家尨斷續狺狺。因縱步池邊,水光蕩漾,與月光相映,亦天地相連氣象也。予俯首窺池中而問之曰:爾即天上月乎?池中月不答;復仰問天上月曰:爾即池中月乎?天上月亦不答。始惺然悟曰:先儒有言:"月印萬川,處處皆圓。"此之謂也。予得月之趣,趨入齋中,見月光徘徊送我,予不忍舍。乃滌盪塵胃,大收拾於胸中,尋閱簡編,在在皆池上章也。興逼更闌,竟相忘疲,隨為之記。

崇禎二年,以明經除福建尤溪令,政績卓著。後因離家數千里,父母無人照顧,思"報劉之日短矣!"遂致仕歸。

幾年後,雙親去世,服滿,擬赴任湖廣岷藩理正。時逢天下大亂,義軍四起,土匪橫行。遂請示安慶知府黃配元,召集良家子弟成立人和社。在王之慶的統領下,多次擊退來犯之敵,保衛瞭望江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祟禎十五年(1642),張獻忠部義軍壓境,圍困攻打縣城三晝夜沒有攻破,後終於退去。

十七年(1644),李闖王攻陷北京,崇禎皇帝自殺,明朝滅亡。不久,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王之慶痛哭欲死。

弘光元年(1645),清軍英親王阿濟格部左夢庚(左良玉之子),領兵數萬攻打望江縣城,王之慶率領望江軍民奮起抵抗,時間長達兩個多月,在左軍沒有辦法攻占縣城的情況下,報告英王說:“望嚴邑難降,終必負固;請即屠之。”阿濟格聽後大怒,調集大軍,準備屠城。城外刀戟搌列,摩擦有聲。城內諸人見大勢已去,驚慌失措,都勸王之慶投降。王之慶說:

"我生為明臣,死為明鬼,決不賣城求生!你們取下我的首級去投降吧!"

眾人大哭道:“公若不去,則全城人命在頃刻之間!我們情願死在您的面前!”

王之慶不忍,即出城赴英王營,直立不跪。

阿濟格怒道:"我已命大兵屠城,你竟敢負隅頑抗!"

王之慶反駁道:"我為國守城,何謂之抗?你大軍初到,德威未著,就如此大肆殺戮。奮起反抗的恐怕遠遠不止一個望江!"

"那么你又來乾什麼呢?"

王之慶仰天大笑:

"我來尋一明白死所耳!屠城之虐,古有赫連、石曜,近有李自成、張獻忠。我望江人原不惜死!可惜的是你呀!後人一定會說你英王的殘暴勝過那些兇手百倍、千倍!"

當時,阿濟格身邊的一個叫徐勇的將軍也極力勸說。

阿濟格醒悟,謝道:"要不是聽了先生一席話,差一點就背上了嗜殺的千古罪名!"即傳令撤兵。又愛王之慶的才華,遂任命王之慶為黃州守。王之慶笑而不言。為救全城百姓,只得隨軍去黃州。

閏六月十六日,行至九江府,寄示子書一封曰:

我前慷慨一去,為合邑大事,事濟矣。此徐大將軍之賜,通邑之福,而忍因此謀仕進乎?親墓不廬,國恤不憂,何以為人!待吾懇辭,辭不獲,吾將卜居汨羅矣!大節不修,死者不能成禮,復何恨。吾父吾母春秋慎勿匱祀,爾宜善事爾母。一切細事都不題,是在爾隨事處分而已。

十八日,寄合邑書一封曰:

徐鎮台活望數萬生靈,而人不感,亦不深知;慶知且感,而以不孝,故自取速死,不能報。然雖莫報,即在泉壤不能忘也。尚望合邑知且感之。丈夫不輕灑淚,即大別無心細事。余故不及。

又附示子書曰:

前書已論者,今不再示。獨是親墓不廬,壽石不立,萬世而後知為誰人之親也。九泉之下,吾親將不以我為子也。今故辭不克,已決志歃盟於屈大夫也!忠孝兩虧,以青蠅為弔客,以魚鱉為棺槨,足矣!骸不必覓,魂不必招。古有三不弔,此其一也。私哭之堂上,不應設位。兒其聽而從之。

次日清晨,王之慶穿上明朝官服,步至琵琶亭後之碧水池邊,駐足良久,縱身跳入池中。

當時有一軍士,叫洪瑞宇的,聽到落水聲,大呼來救。但為時已晚。池水雖不過兩尺,但池底滿是淤泥。王之慶一心求死,自沉時頭先入水,以致口鼻都被淤泥塞住,最終窒息而死。三軍將士皆舍戈泣拜。

洪瑞宇乃用小舫載屍,以手代槳,往望江而來。

王之慶以身殉國之舉,引起瞭望江及周邊各縣的強烈震動。數日之內,有成千上萬的人前去弔唁,都稱他為“忠節先生”。

當時,望江名士龍之珠作了一首《哭盡節潯池》,把王之慶比作愛國大詩人屈原。詩云:

公亦今之人,印須誼素篤。晨夕話生平,惟以專愚勖。貌僅及留侯,官未逮典屬。為支千古天,來此潯江曲。長笑不深言,煙波供枕褥。志潔鬚眉光,此身何待浴。夜月出其心,早潮抱孤旭。水底萬怪朝,蛟龍求一矚。公魂誰敢招?或者許宋玉。

墓初建在望江城北,後遷葬於太湖。順治二年,望江縣公建“忠節祠”於望江城西街。安慶府亦建祠,將他與左光斗、雷縯祚同祀,名曰:“三賢祠”。

又:高士鎮龍口村三門樓是望江黃梅戲北派藝術的發源地,故稱“黃梅之鄉”。

鎮域文化

◆高士鎮賦(並序)

○望江縣財政局 潘承祥 撰文

「序」昔者,雷池為兵家必爭之地;今者,雷池為商家投資沃土。有浙商因聞雷池之名欲訪望江者,擬投資萬萬,問其情於余曰:“成語『不敢越雷池一步』之雷池,安在哉?以其品牌效應,吾將獨資開發之,可乎?”余對曰:“古之雷池,今之武昌湖,二名而一地也。蓋武昌湖為古雷池之一部,鍋底焉。湖之陽,有鎮舊稱高仕嶺,今謂高士,即寓高明俊傑騷客雅士雲集之寶地意,由原武昌、新壩、毛安、高士四鄉並為一鎮,系安徽省級中心建制鎮、『百鎮千村』示範鎮,乃皖江之明珠、安慶之首鎮也。可放心投資”。如若不信,茲爰成一賦如次:

維我高士 大哉盛焉

八皖名鄉之譽,三水重鎮之尤。枕三吳而控全楚,背淮泗而吭豫章。攜天柱而引雷池,依香茗以襟武昌。西南可眺匡廬並小孤,東北直通宜城與九華。越長江直抵南國,過高河可達北疆。踞望江版圖之中心,系縣域交通之鎖鑰。西鄰鴉灘,東挽賽口;北接懷寧,南瞰太慈。雷水潤其襟帶,皖河濡其裙袍。八萬斯民之多,百二平方公里。高名雅士輻輳之地,皖省江左富庶之域。黃家堰之遺址,留初民之石器;龍山村之岩畫,存部落之信仰。先人開拓之功,散在兩湖左右;後世繁息之力,遂多圩口良田。浩蕩湖水,環鎮而濱。依山作障,憑湖為險。蔚然景觀,天下獨絕。

維我高士 甲哉豐焉

風景秀麗,氣候宜人。交通便利,四方順達。河澤棋布,原野青曠。低崗逶迤,湖岸綿長。三面環水,兩分山陵,多過五成圩區;十餘村部,百餘村組,殆將一千村莊。一年四季之中,五穀三熟之穰。僅以一厘國土,給養六厘人口。開墾三厘耕地,出產八厘棉糧。焦賽一湖,界於東部;窩甘一線,通往西旁。武昌湖水,沾溉全境;新壩河流,滋潤百姓。舊長江之故道,水患治成水利;泥塘河之新溝,瘠地變為沃壤。水則有皖水雷水江水三脈,山則有龍山虎山佩山數行。安九公路,縱貫全境,車馬尚享其利;沿湖岸線,列於東南,麋鹿得返故鄉。河湖所出,魚鱉蝦蟹;土田所獻,稻麥油棉。上有香茗之利,下有水晶之藏。鯿鯽紅鯉,“焦賽三鮮”之味;螃蟹銀魚,“武昌特色”之享。河上可一竿獨釣,湖中有多家漁場。農耕既已稔熟,百業作於坊巷。古有水陸之便利,今有五棲之集群。交織成網,國道省道縣道;列隊編航,江運湖運河運。南來北往,車流穿梭如織;西電東輸,線桿密布似網。武昌大橋,彩虹飛架,變天塹為通途;安九公路,素練平伸,寄天涯若比鄰。開發區,遍布南北各地;工業園,雄起窩甘兩側。自來水方便農家庭廚,人人盡歡;沼氣池清潔莊戶院落,個個喜顏。電網改造,明亮了千家萬戶;衛生達標,乾淨了社區街道。五好家庭,相接若畦;花園新村,散擲如星。物產之多,宏強之油脂;工藝之絕,瑞勝之化工。聞名遐邇,西圩之糧倉;馳譽華夏,金燕之紅米。漆嶺花炮,蜚聲於九州;佩山採石,聲播乎四海。南山禽業,遠銷新馬泰;雷豐農物,出口歐美加。大通塑化,冠蓋江北三千里;宏順工貿,威震江南二十州。休閒渡假中心,吃住娛游一條龍;創業新村衣廠,產供制銷一條街。浩龍、永鎮、恆峰,製衣三巨頭;雙塘、花園、范嶺,新村三示範。碧湖山莊,聚生態、旅遊、立體養殖在一身;客運車站,融車流、人流、各種物流於一體。水陸並行,河湖相伴。畫舫經於橋下,遊人往復花前。商賈溯沿為市,漁民枕河而眠。景致甲於天下,天堂宛在人間。

維我高士 人文昌焉

歷史名鎮,風靡已久;文化底蘊,源遠流長。高士常出高士,武昌更勝武昌。武昌湖之浩浩,高士嶺之巍巍。地以人傳,千古各留勝跡;文因史載,一時都到心腸。唯靈秀終須化毓,況天地亦有獨鍾。文士風流,揮毫萬字;武夫豪強,一飲千盅。過江白鯽,江南俊才,占盡江淮之美;捲地風雲,江北豪客,集齊吳楚之英。唱清韻之悠揚,奏絲竹之婉轉。任虬龍其破壁,運翰墨於筆尖。探關山之難易,證湯藥於溫寒。窮汗青之載記,訪勝地以留連。雷水之戰,太陽山之崇巔,英靈鐫刻巔銘;渡江之役,望江城之豐碑,史跡永存碑鏨。高士四強,開實業以圖存;毛安三傑,鬧革命而救亡。新壩七賢,文壇頂禮膜拜;武昌八虎,倭寇聞風喪膽。明清文人之強,多生新壩一鄉;天下桃李之眾,皆出高士學校。香茗山之材,大而無當,棄置荒郊,固其宜也,贔屓可堪背負?屠九龍之術,精亦何奇,淪同市井,得其所哉,世人誰肯承擔?民族聚居,和睦相處。民風民俗,多姿多彩。或東西而同化,或南北而異俗。或有太宿望之質醇,或具皖鄂贛之精熟。河南多演黃梅戲,形婉媚而溫柔;河北則唱大風歌,似粗豪而質樸。唯唯,若是其言乎?否否,其實不然也。

維我高士 旅遊旺焉

武昌一湖,銀濤翻卷。似蓬萊之仙境,美景無限;如海市之蜃樓,風光旖旎。湖面寬廣,間有島嶼。岸線蜿蜒三十公里,峰巒層迭多在上湖。自然景觀,清新絢麗;湖光山色,獨具特色。水面碧波蕩漾、濤光粼粼,媲美西湖;灘涂星羅棋布、果木蔥籠,秀嫣瑤池。湖亦浩瀚,島也嶕嶢。鷺飛鷗翥,鴨逐雁翮;鳳凰來儀,天鵝棲息。蛟龍潛隱,仙女常臨。似鶴非鶴,時或身棲雪溟;如雕非雕,猶愛翅搖霜皋。綠茵環圍,翠柳縈繞;紅花點綴,彩蝶紛飛。鳥語清脆鳴於林間,荷香芬芳飄之湖畔。瑞雪皚皚而過,冬意悄退;煦雨淅淅經處,春色漸濃。夏風飄飄而至,怡人之姿;秋果碩碩以呈,豐年之兆。淅瀝傾搖,嬌媚醉青崗;延綿飄曳,窈窕撫微波。青燈微灼,曾是極樂佛祖白蓮座;紫霞淺繞,嘗為碧游老君逍遙袍。荷花搖醉,少女翩翩起舞;蘆盪鋪紗,嬋娟屢屢浣裳。隨潮泛渚,對八方遊客均獻媚;水宿沙眠,望萬頃煙波俱怯巢。山一重,水一重,檀萃之筆難狀其景;情千疊,意千疊,檀璣之墨難描其態。丹青凝止,李公麟折聖筆,未可繪其神;錦繡鋪華,潘龍鳳窮麗辭,不能言其真。不速之客初冬來,皚皚翩翻捷;未辭之賓陽春別,皓皓顧盼遙。輕煙與晚霞共舞,湖蟹共遊艇同行。“猴潭明月、龍堪溫泉、磨丫白石、渡口紅蓮”,為八景之一組,同在也;“赤湖浴日、炭岫飛煙、正堂碑碣、雙節陵園”,為八景之二組,並存焉。感嘆天然傑作,領略生態奇觀。為旅遊、觀光、度假之絕境,乃療養、休閒、娛樂之勝地。

維我高士 鎮區興焉

新思維重振新事業,大手筆描繪大目標。高樓鱗次櫛比,道路筆直寬敞。燈火晝夜通明,機器轟聲隆隆。財源茂盛通東瀛,生意興隆達西邦。一、二、三產業齊動,大、中、小項目並舉。農業穩鎮,工業強鎮,商業富鎮。功能完善,“雙輪驅動”戰猶酣;設施齊全,“三大工程”藍圖展。重開顯學,更彰法制;教育浮霞,科技創新。市場興旺,文明進步;經濟飆升,社會繁榮。百貨商城,列排街側;玲瓏行市,散布胡同。老字招牌,主營地方特色;新潮門面,暢銷國際品牌。夜市、超市、皮市、鳥市,多元化經營體制;娛樂、休閒、購物、餐飲,多功能服務平台。支柱集團,鑄就東西玉帶;開發新區,打拚南北金廊。文化舞台,傳統與新潮鬥妍;體育陣地,民眾與專業爭雄。望江貿易之關,物資堪眾;貨物流通之口,商賈盈鎮。創業之期,聚會五湖能人;銷營之約,招徠四海賓朋。政府論壇,高士建言之舉;鎮域園藝,爭奇鬥豔之英。新景問世,驚煞幾多學人;奇象叫絕,隱含無數心血。建設者托雲播雨,縱橫捭闔,繪成大高士錦天繡地;文化人握春在心,引商刻羽,譜奏新時代華彩樂章。

維我高士 前景煥焉

今朝傳寶地,明日振雄風。拉高新標桿,建設大高士。望江崛起,斯是龍頭;雷池開發,此當要衝。展現傳承,復興雷池文化;招商引資,催生經濟繁榮。稟我祖二千載英名,聚吾鄉古雷池浩氣。待龍飛之霄漢,看虎嘯乎雷霆。誓超漢雄唐盛,無負地傑人靈。如斯古皖國獨有之聖區,是為現代之桃源;若此海內外投資之勝地,因稱探寶之名鎮。同心同德謀發展,合力共建新高士。有道是:不到長城非好漢;何如說:未到高士恨此生。倘若仍未信,請君蒞臨之。虛聽一回何妨?眼見為實卻真!遂作歌曰:

百花齊放春風盪,城鄉共建奔小康。
賦詩高歌改革好,頌辭盛讚國運昌。
振興望江皆有責,敢越雷池慨而慷。
人傑地靈高士美,心潮逐波鬥志昂。

丁亥歲秋九月一日雷池賦翁潘承祥應高士鎮政府之邀而撰於雷池文苑(2007.9.1)。

所獲榮譽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