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壩洲鎮

高壩洲鎮

高壩洲鎮地理位置是在萬里長江之濱,八百里清江之尾,緊鄰宜都陸城。全鎮總面積有9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有2.4萬畝。管理11個村,村民小組82個,農戶有7613戶,人口有26163人。

基本信息

高壩洲鎮地處萬里長江之濱,八百里清江之尾,緊鄰宜都陸城。1987年10月撤區建鄉設立曾家崗鄉,由於省重點工程——高壩洲水電站建於此,1998年5月改設高壩洲鎮。全鎮版圖面積9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萬畝。轄11個村,82個村民小組,7613戶,26163人。2006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58000萬元,農村人平純收入4361元,財政收入325萬元。

高壩洲鎮高壩洲鎮

 

 

區位優勢

高壩洲鎮高壩洲鎮
區位優勢明顯。高壩洲鎮地處宜都市郊,水、陸、空交通發達。水上處長江岸邊,擁有長江深水碼頭兩個,可泊千噸以上船隻;陸上交通縱橫交錯,省級紅東公路貫穿全鎮東西,本鎮十公里內兩座大橋橫跨長江,往西北10公里經318國道、宜昌長江大橋、往東南15公里經枝城長江公路(鐵路)大橋聯通大江南北,正北10公里有宜(昌)黃(石)高速公路、三峽國際機場。

 

 生態環境

高壩洲鎮高壩洲鎮
生態環境宜人。該鎮地處鄂西南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境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東北屬長江中下游小型平原。海拔105米,土地肥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汽溫16.8℃。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為1200毫米。境內土壤類別為黃棕壤土和石灰岩土類,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已探明60多種,主要有石灰石硫鐵礦、石英砂等。

旅遊資源

高壩洲鎮高壩洲鎮
旅遊資源豐富。距鎮5公里的宋山被列為湖北省重點開發的森林公園。宋山主峰海拔高度406米,宋山森林公園有48處迷人風景,古木參天,洞石奇異,景觀迷人,回味無窮,叫人留戀往返,已列入省級森林公園。高壩洲庫區廣闊的平湖,風景秀麗,清江天龍灣旅遊園區布局於庫區之中,清江國際高爾夫俱樂部項目已完成前期搬遷,建成後景觀更是宏偉壯觀;庫區青林寺村已命名為“中國謎語村”,現擁有耐人尋味的謎語積澱10000餘則,經整理現已正式出版四部《青林寺謎語選》,並納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擬建的高壩洲風景區,由千島湖景區,水上樂園,斗笠山大型溶洞群、大壩景區以及宋山森林公園組成一個大型文化旅遊風景區,與大三峽、張家界一併構成一道旅遊風景線。

物產豐富

鎮內物產豐富。水泥石灰石儲量8000萬噸。高壩洲柑桔享譽海內外,“清江魚”已打入美國市場,高壩洲水電工程的興建,為我鎮提供了豐富的水電資源。建材、機械加工、蔬菜加工為全鎮的支柱產業。

基礎設施

高壩洲已形成了曾家崗、高壩洲、中光廠三個有一定規模的集鎮,集鎮總面積達5平方公里,鎮內通村硬化水泥路達100多公里,供水、供電(鎮內建有110千伏變電站一座)、教育衛生、郵電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備。

柑桔之鄉

高壩洲鎮素有“柑桔之鄉”之稱,鎮內三萬畝桔園、清江魚大養殖、庫區大旅遊,已成為全鎮人民奔向富裕小康的希望之所在。

黨建工作

高壩洲鎮高壩洲鎮
高壩洲鎮黨委、鎮政府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優勢、旅遊資源優勢、產業規模優勢,確定“緊扣一大任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兩大基礎(工業強鎮基礎、產業富民基礎),實現三大目標(文化旅遊大鎮、特色產業強鎮、社會和諧新鎮)的經濟發展思路,在工作中,將舉全鎮之力,努力建設環境更加優美的文化旅遊大鎮;努力建設農村更加富裕的特色農業強鎮;努力建設各項工作更加協調的和諧新鎮。

高壩洲鎮黨委、鎮政府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優勢、旅遊資源優勢、產業規模優勢,確定“緊扣一大任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兩大基礎(工業強鎮基礎、產業富民基礎),實現三大目標(文化旅遊大鎮、特色產業強鎮、社會和諧新鎮)的經濟發展思路,在工作中,我們將舉全鎮之力,努力建設環境更加優美的文化旅遊大鎮;努力建設農村更加富裕的特色農業強鎮;努力建設各項工作更加協調的和諧新鎮。

——努力建設環境更加優美的文化旅遊大鎮。充分保護好我鎮原汁原味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以青林寺謎語文化底蘊為平台,與宋山森林公園、清江高爾夫球場、楊守敬書院聯為一體,構成清江庫區獨特的旅遊風景線。繼續推進村莊整治工程建設,廣泛開展新農村建設。加快村莊道路建設,逐步實現鎮村組硬化路面網路化。不斷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全面解決農村人口安全衛生飲水問題,完成生態家園建設3000戶。

——努力建設農村更加富裕的特色農業強鎮。全鎮突出柑桔、清江魚、精細菜、黑山雞、桑蠶等農村五大主導優勢產業,高起點規劃,高標準管理,高品味行銷。實行區域布點,規模發展,專業生產,品牌銷售。拉長產業鏈條,增強循環互動,提高就地轉化增值能力。力爭到2010年,五大產業收入突破3億元,農村人平純收入達到8000元以上,人民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努力建設各項工作更加協調的和諧新鎮。堅持在和諧中求發展,以發展促和諧。不斷完善社會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處理各種突發事件能力。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強化農村基礎教育,鞏固普九成果,確保國小入學率100%,國中實現零輟學,推進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學校改水、改廁、改廚、改電的步伐,創建安全衛生文明健康的和諧校園。加強公共衛生體系、農村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救治體系、健康保障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進一步加強設施建設,完善服務體系,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共同發展。加快建立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的覆蓋廣大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農村最低生產保障制度,規範農村五保戶供養、完善助學幫扶、大病醫療救助、法律援助等制度。加強扶貧開發,實行整村推進,全面落實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改善貧困地區和庫區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徹底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2007年,全鎮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各項公益事業,著力推進五項實事工程。

——實施集鎮亮化工程。圍繞集鎮建設修編,進一步完善配套集鎮建設,安裝路燈50盞,規劃選址垃圾填埋場。

——實施末級渠整治工程。進一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成10000米渠道三面光整治,提高農業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加強江堤堰渠等設施的保護,消除隱患,除險保全。

——實施安全飲水工程。全鎮解決1—2個村的安全飲用水,新增安全衛生自來水用戶1000戶。

——實施生態家園建設工程。圍繞提升農村家庭居住環境,淨化、美化家園,完成“一池三改”400戶,完成生態家園建設200戶,形成農居庭院淨化、生態環境優美、文明富裕祥和的新農村;

——實施扶貧幫困工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農村絕對貧困戶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開展“幸福工程”和“關愛女孩”活動,解決農村30個低保戶和特困戶的危房改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