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液張力增高

體液張力增高是身體攝於溶質過多或水丟失過多,超過機體調節能力時,體液滲透壓升高,高於320mmol/L(mOsm/L)的現象,簡稱高張,又稱高滲血症。

體液張力增高

內容

身體攝於溶質過多或水丟失過多,超過機體調節能力時,體液滲透壓升高,高於320mmol/L(mOsm/L)的現象,簡稱高張,又稱高滲血症。正常人體能保持體液滲透壓在280~320mmol/L範圍內。細胞內液的陰離子,主要是有機磷酸酯,其分子量較大,不易通過細胞膜,因此細胞內液的溶質含量保持相對穩定。細胞外液由於不斷與外環境進行物質交換,並受細胞代謝產物的影響,溶質滲透濃度較易發生變化。當細胞外液高張時,細胞內的水到達細胞外,直至內外液滲透壓達到平衡。結果細胞內發生脫水,可致煩渴、發熱、甚至驚厥、昏迷等。構成細胞外液滲透壓的主要溶質有 Na體液張力增高及其相應的陰離子(Cl體液張力增高及HCO體液張力增高等)、葡萄糖(分子量 180)及尿素(分子量28)。細胞外液滲透壓 (mmol/L)=血Na體液張力增高×2+葡萄糖(mg/dl)/18+尿素氮(mg/dl)/2.8。由於尿素分子量小,能迅速通過細胞膜,使細胞內外液的尿素濃度達到平衡,因此其濃度改變一般不影響細胞內、外液間水的分布,它所產生的滲透壓稱為無效滲透壓。體液張力實際是指體液滲透壓 (mmol/L)-無效滲透壓。但由於正常血尿素氮含量很少(7.5~14.3mmol/L),故除了在嚴重尿毒症時外,體液張度幾乎等於其滲透壓,故此二詞在臨床上常被通用。正常血糖濃度<5.6mmol/L,對細胞外液張力不產生明顯影響,除非血糖明顯增高,如糖尿病時。另外由體外輸入的高滲溶液,如葡萄糖、甘露醇、NaCl體液張力增高NaHCO體液張力增高體液張力增高尿素、乙醇等,均可使體液滲透壓增高。細胞外液Na體液張力增高及其相應陰離子的滲透濃度為280mmol/L左右,約占細胞外液總張度的95%,故除了高血糖或體外輸入高張溶液時外,血[Na體液張力增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細胞外液的張度,因此臨床上將血[Na體液張力增高]作為體液張度的指標體液張力增高 正常血[Na體液張力增高]為130~160mmol/L,這稱為等張,血鈉高於150mmol/L時為高張,亦即高鈉血症

配圖

所屬分類

體液張力紊亂
體液紊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