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感音樂美容

1995年,日本東邦大學牧野真理子等用體感振動音樂療法治療55例心療內科患者,結果顯示,體感振動音樂療法可明顯減輕患者緊張和抵抗感,增加親和力,減輕抑鬱焦慮感。 1997年,日本橫濱市立市民醫院岩谷房子採用體感振動音樂療法對22例腫瘤晚期患者進行臨床觀察。 2003年,日本新體感株式會社將體感振動音響技術和產品引入中國。

1969年,挪威教育家和醫學專家Olav Skille,從事重度認知和軀體障礙兒童的康復醫療工作。他發現,將肌肉緊張痙攣的腦癱兒童放在臥式大音箱上,所播放的音樂可使患兒愉悅,肌肉痙攣緩解並放鬆。他認為,這些症狀和體徵的改善是音樂聲波振動所致,便著手進行研究,從而掀起體感振動音響技術的革命篇章,並使得音樂治療技術產生本質的提高。
自1987年起,日本音樂治療聯盟理事、先鋒音響創始人、工學博士小松氏經過20餘載研發,今天的第五代小型高效換能器,能將音樂中16-150Hz低頻電信號分揀出來,並經過放大轉換成物理振動。其令人驚嘆的獨特效果,遠比各大高級發燒音響更低的低頻還原性能,隨著專業開明人士的熱烈回響,已在全世界發展成為一種新的聲學治療技術——(北京美洋體感音樂)體感共振音樂療法。
1995年,日本醫生(坪井康次,筒井末春,1995)分別發表了套用體感共振音樂治療失眠症的臨床研究,發現體感共振音樂療法在誘導睡眠方面的功效非常顯著,對於希望從長期服用安眠藥中解脫出來的患者非常適宜。
1995年,日本東邦大學牧野真理子等用體感振動音樂療法治療55例心療內科患者,結果顯示,體感振動音樂療法可明顯減輕患者緊張和抵抗感,增加親和力,減輕抑鬱焦慮感。同時治療期間指端皮溫升高,血壓降低。
1996年,愛沙尼亞的塔林教育學院的Ruutel等人的研究結果顯示,音樂振動療法對心臟病、痛苦、神經過敏、睡眠障礙、頭疼等均有積極的治療效果。
1997年,日本橫濱市立市民醫院岩谷房子採用體感振動音樂療法對22例腫瘤晚期患者進行臨床觀察。結果顯示,22例抑鬱狀態顯著減輕,便秘症狀得以明顯改善,鎮痛鎮靜藥服用量減少,沒有褥瘡的發生。患者在臨終前聆聽著自己喜愛的音樂,平靜地離開人世,使家屬感到格外欣慰。
1998年,日本山梨縣中巨摩郡秋山醫院,套用體感振動音響分娩台在1年內觀察300名產婦順利分娩。結果表明:在無痛分娩、優生優育方面,體感音樂能消除緊張、減輕痛苦,刺激子宮收縮縮短產程、為順產創造良好條件,甚至對降低嬰兒腦缺氧可能導致的腦癱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2003年,日本新體感株式會社將體感振動音響技術和產品引入中國。與中日友好醫院開展合作,魏育林研究員成為國際體感音樂療法在中國開展科學研究的第一人。依照循證醫學方法,做了各種多中心樣本統計,對國外科研印證的最終結論令人滿意,並連續發表了多篇高質量論文。繼而在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的支持下成立體感音樂療法學組,協助醫學專業人士進行多方面科研和臨床套用。
2006年,衛生部中日醫院魏育林、孔晶等人以164例經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評定存在睡眠障礙者進行測試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體感振動音樂療法可以有效改善睡眠狀況。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睡眠門診,醫生和患者對體感音樂的卓越效果非常看好。
2006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歷時一年多對59名中國現役優秀運動員(國家國際健將)進行測試。2007年8月8日成功召開了課題結題會,結果證明對緩解運動員心理和生理疲勞具有明顯效果,甚至對於激發潛能起到一定作用。
臨床觀察表明,體感振動音樂治療方法能緩解失眠、抑鬱狀態、過敏性腸綜合徵、便秘、神經性貪食、厭食症等心身症狀,同時在國際上也套用在輸血、手術、血液透析、老年痴呆、腫瘤、疼痛專科、針灸、褥瘡的預防和治療等方面。
體感音波系統(體感音樂按摩床——北京美洋)自03年進入中國,並在2009年9月9日 ... 國慶閱兵村首次引入心理諮詢師配備音樂按摩床,成為廣大官兵不可或缺的心理減壓及訓練康復設備(心理減壓 放鬆睡眠)!
美洋體感音樂按摩床自2009年金融危機一年來成為醫療,保健,養生業內人士廣泛認可的減壓康復設備,並正式並進入尋常百姓家……
主要行業套用:
1、健康美容
2、睡眠障礙
3、康復護理
4、康體養生
5、心理健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