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挪太極拳

第二十八式:雲手; 第四十三式:單鞭; 第六十一式:單鞭;

簡介

騰挪架太極拳源於河南省溫縣南張羌村,是趙堡太極拳的一個重要分支,為太極拳宗師陳清平先生的高徒李作智(1844——1914)先師所創。拳法身樁下扎、拳走底架、松沉兼備、螺鏇起伏、剛柔相濟、氣勢磅礴、古樸典雅、獨具風格。講究丹田內轉,處處襠胯帶動。身法立身中正。步法虛實分明,體用一致,技理相合。是太極拳大觀園中的一朵奇葩。
李作智(1844-1914),男,字鏡心,河南溫縣南張羌村人。太極拳騰挪架創編人。師承陳清平學太極拳,為陳清平五大著名弟子之一,功力非凡。在師傳拳藝基礎上,遍訪名手,結合自己多年習武對陣心得體會,創編了一套適當增加左手運動,強調雙手並重、拳法更加靈活,身形起落幅度更大的太極拳套路,被稱作為“太極拳騰挪架”。異名有:矮樁架(矮架)、衩拖架(衩架)。李作智著有《太極拳講述》等。目前已到第五代,並傳播到全國各地。騰挪架的歷代傳人很少有以教拳為生者,並且拳架套路難度較大,因此雖有100多年的傳承歷史,卻並不為世人所熟知。目前傳播地域主要有:溫縣境內的南張羌村、東南冷村、西南冷村、張王莊、許北張村、灘張莊、杜莊、小黃莊等;河南省境內的溫縣、濟源市、博愛縣、武陟縣、沁陽市等;全國境內的河南、陝西、四川、山東、安徽等省。

風格特點

騰挪架太極拳和其他傳統太極拳一樣,同樣具備“虛靈頂勁、含胸拔背、開檔下腰、分清虛實、上下相隨、沉肩墜肘、用意不用力、相連不斷、內外相合、動中求靜”除此之外還有其自身的特點.
1: 身樁下扎、拳走底架.騰挪架太極拳屬於低架太極拳,要求身法儘量降低,步法以撲步、半弓半馬步居多,少有弓步,半弓半馬步和弓步要求弓著的腿必需小腿豎直,大腿要平與小腿成直角。
2:螺鏇起伏,氣勢騰挪。其它流派的太極拳一般演練時高度在一個平面上,雖有起伏,但不占主要地位。騰挪架太極拳起伏動作比較多,大起大落,很有氣勢,並且起伏和螺鏇運動相結合。
拳法以騰挪命名。不僅表現在氣勢上,同樣表現在手法和步法上,手法上以豎掌為主半陰半陽,始終處於將展未展,將發未發,將用未用的狀態。步法上要求動作變化既有騰空之意,又不太離開地面,雖然拳架很低,動作卻很敏捷,毫無遲滯之慮。、
3:五趾抓地,落地生根。其他流派的太極拳一般要求兩腳鋪著地。而騰挪架太極拳確要求五趾抓地,兩腳時時依地生根,落步即抓地,腳不準隨便移動。
4襠胯帶動,以襠帶手。其他流派的太極拳一般要求以身帶手。而騰挪架太極拳的要求更高,必須以襠帶手,以襠胯帶動全身肢體的運動,帶動全身的四大節,八小節。襠活,氣機自然通暢,襠不活,運動必然遲滯。所謂‘‘以手領手,力笨手粗;以身領手,圓活鬆柔;以襠領手,心意神馳。’以襠帶手是重要的入門之法,不會以襠帶手,很難掌握本門拳法。
5可高可低,可大可小。騰挪架太極拳雖然以低架為主,但在熟練掌握以後,可逐漸升高架子。逐步收縮其圈。從大開大合變成小巧緊湊。這樣從健身角度來說,就可以適應的不同人群。
除以上的特點以外,他還有“大架不大、小架不少;手不貪出,勁不離懷;兩臂處撐,對拔拉長”等多個特點。

招式

騰挪架共有74式,這74式分別是:
第一式:起勢; 第二式:金剛搗碓; 第三式:攬扎衣
第四式:白鶴亮翅; 第五式:單鞭; 第六式:金剛搗碓
第七式:白鶴亮翅; 第八式:斜形; 第九式: 餓虎撲食
第十式:順手牽羊; 第十一式:躍步; 第十二式:斜形
第十三式:餓虎撲食; 第十四式:順手牽羊; 第十五式:躍步
第十六式:對捶; 第十七式:撇身錘; 第十八式:黑虎掏心 
第十九式:肘底錘; 第二十式:倒攆猴; 第二十一式:白鶴亮翅
第二十二式:搭手斜形; 第二十三式:餓虎撲食; 第二十四式:順手牽羊
第二十五式:閃通臂; 第二十六式:白鶴亮翅; 第二十七式:單鞭
第二十八式:雲手; 第二十九式:小擒拿; 第三十式:玉女穿梭
第三十一式:右擦腳; 第三十二式:白蛇吐信; 第三十三式:左擦腳
第三十四式:左蹬腳; 第三十五式:沖拳; 第三十六式:擊地錘
第三十七式:當頭炮; 第三十八式:二踢腳; 第三十九式:摟膝蹬跟
第四十式:右蹬腳; 第四十一式:掩手肱拳; 第四十二式:暴虎推山
第四十三式:單鞭; 第四十四式:雲手; 第四十五式:野馬分鬃
第四十六式:小擒拿; 第四十七式:白蛇吐信; 第四十八式:攬扎衣
第四十九式:白鶴亮翅; 第五十式:單鞭; 第五十一式:雲手
第五十二式:跌岔; 第五十三式:左右金雞獨立; 第五十四式:倒攆猴
第五十五式:白鶴亮翅; 第五十六式:搭手斜形; 第五十七式:餓虎撲食
第五十八式:順手牽羊; 第五十九式:閃通臂; 第六十式:白鶴亮翅
第六十一式:單鞭; 第六十二式:雲手; 第六十三式:十字擺蓮
第六十四式:指襠捶; 第六十五式:金剛搗碓; 第六十六式:攬扎衣 
第六十七式:右七星; 第六十八式:白鶴亮翅; 第六十九式:單鞭
第七十式:左七星; 第七十一式:跨虎; 第七十二式:雙擺蓮
第七十三式:金剛搗碓; 第七十四式:收勢

當代名師

1 李紀興
李紀興,河南省焦作溫縣北冷鄉東南冷村人,1968年出生於騰挪架太極拳世家,是騰挪架太極拳第四代傳人。其祖父李在榮是清朝末年著名的太極拳家,也是騰挪架的創始人李作智(1844—1914)的再傳弟子。 李紀興家學淵博,從小跟祖輩學習太極拳,功夫純正,套路規範。至今,李紀興已練習家傳七十四式騰挪架太極拳三十餘年。由於種種原因,騰挪架流傳範圍較小,教授面很窄,遠不如其他門類的太極拳出名。為了保住這一門古老而優秀的拳種並發揚光大,李紀興不僅每日堅持晨起習拳,還廣泛閱讀武學、醫學書籍,遍訪各地名家切磋交流,閒暇之餘不忘記錄行功教學心得,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練功帶來的益處。
近十多年間,李紀興老師的教學足跡遍布深圳、鄭州、北京、上海等地。除過硬的功夫之外,也具有相當的實踐和理論知識,在內功、推手、技擊等方面均有過人的成就。現在上海做騰挪架太極拳的推廣及拳術研究工作。
職業成就:
中國國際太極拳傳播大使
河南省武術協會會員
溫縣李作智騰挪架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
上海騰挪太極功夫館館長、總教練
曾獲榮譽:上海“精武杯”第七屆太極拳、劍暨傳統武術比賽男子組金牌 
2 黃集體
黃集體,男,現年50歲,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許良鎮狄林。
趙堡太極拳騰挪架第十一代傳人黃集體先生,是當今騰挪架主要表人物之一,有良好的武德武風,謙遜好學,他苦心習練騰挪架已有35餘年,在騰挪架的研究上,頗有造詣,深得其精髓,如今他門下的入門弟子有100多人,對初學者,更是苦口婆心,一招一勢,悉心傳教。讓學生儘快掌握要領是其最大的願望,現在求學者是不計其數。
2007年10月份,黃集體先生應邀參加了在湖北武當山舉辦的武術戰略發展研討會,這是黃集體先生習練騰挪架以來,第一次出山,參加太極拳交流活動,並在表演賽上一舉獲得金獎!
焦作溫縣是太極拳發源地,太極拳文化源遠流長,而趙堡太極拳騰挪架就是眾多流派中的一朵奇葩。
當今騰挪架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騰挪架第十一代傳人黃集體先生介紹說,趙堡太極拳騰挪架叫軟十三,也叫騰挪架。騰挪架太極拳發源於溫縣的趙堡鎮,屬於趙堡鎮太極拳流派的一個重要分枝,由於種種原因,騰挪架流傳的並不廣泛,但是這套拳鮮明的特點依然讓習練者喜愛不。為太極拳大師陳清平的高徒李作智先師所創。拳法以王宗岳《太極拳論》為基礎,以陳清平大師“身樁下扎,練拳有繩,練勁圓轉,用勁自然,捻手變化,急毒不覺”為指導。拳架舒展大方,輕靈圓活,氣勢磅礴,古樸典雅。身法、步法、手法層法分明,周到明確。大架不大,小架不小,風格上獨具一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