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挪忽靈太極拳

騰挪忽靈太極拳

騰挪忽靈太極拳是河南溫縣古老的拳種,因在演練是渾身處處帶圈,人們稱為“太極神拳”第三趟故稱太極軟捶,以練氣為主,步法上邁步如貓行,運動如抽絲來體現盤架子,外形上運氣如九曲珠,運勁如百鍊鋼之起勢,整體上圓活、輕靈、吐納自如、天人合一,是體弱者養生健身之妙拳,三趟舊時又稱為“太極軟捶”是趙堡太極拳之原架形。

簡介

相傳張彥傳至陳清平時,河南溫縣在太極拳的架形上,趙堡和陳家溝基本上都一樣,並沒什麼很大差別。陳清平之後在趙堡出現了四種架式:王賜信、李景炎――精研太極,創騰挪忽靈架、根頭棍架:陳應德所傳為騰挪忽靈架;博愛縣謝功吉所傳架式為根頭棍架,也就是現在陳新塘一帶所練的架式,現時人稱忽雷架;和兆元創和氏背折扣
騰挪忽靈太極拳騰挪忽靈太極拳

架,李作智創代理架。王銀鋼、王學富老師交代,以後敬祖師要帶上李景炎和楊虎,這也證明一個拳種的出現是經過多人的錘鍊和定型才能流傳下來。騰挪忽靈太極拳,是根據太極陰陽學說作為理論基礎創造出來的。她在架形上從太極分為兩儀,兩儀變四相,四相分八卦,八封歸太極,太極回無極,打臥牛之地。忽靈架可練小至在八仙桌上練習,大至竹蓆一張,舊傳拳打臥牛之地即此拳。
在架形內在功夫上,以太極十三勢氣功為基礎,結合外形一圈一太極,循環往來,無始無終,分大圈、小圈、橫圈、豎圈、肩圈、跨圈、足圈、轉換圈、摺疊圈、圈內圈,一動四肢百骸皆有圈。所以人們稱為一圈一太極,久練此拳可祛病、防身歸於一身。

拳法要義

騰挪忽靈太極拳,在練法上,開合明顯、剛柔並舉,開勁為哈、合勁為哼,結合步法上,有促步、跌步、躍步、墊步、箭步。擊人時,有圈擊、忽靈三角擊人構成,以腳跟為中心,緊湊而開展,招招靈活多變,剛柔相濟,接骨斗榫,一動無有不動,由圈走方,由方歸圈,大引大合,卷放開合,回落自然
騰挪忽靈太極拳,在練法上,老師傳分五層功夫可練好。
忽靈太極拳:
一聯、二圈、三招、四節、五骨:
一聯:即初學,一招一式聯結起來,稱聯;
二圈:即你能把忽靈太極一招一式聯結起來後,把一招一式加圈演練,即為一圈一太極,並分每一招之界;
三招:即每招分圈後,演練每一招之實際用法,即稱招或著,古時稱“人家擊人有著了”即此講,就是你在擊人時,用你所學、有理,把人打倒並不傷害,如高探馬、豹虎推山式等,教師把每一招給學者講解,講明用法,就叫三招,也稱外五行;
四節:節實際上是內五行之講解,講人身各部注意事項,講人身外部和內部之結合,舊時人稱為“道”,即氣功講走化、講無為、講玄學,武術與氣功怎樣結合,推手時講懂勁。到此時,你才懂得太極之奧妙
五骨:就是將以上所學進行演練,循序漸進將氣收斂入骨,使你在發勁時有力,用招時準狠,轉換時靈動輕捷,運勁時如百練剛,何堅不摧,走化時柔弱無骨。何堅不摧即寸勁,輕靈柔弱似靈貓,發勁如雷貫耳,是開勁、合勁只聽一聲哼哈,到這時你才知太極之妙用!太極者一開一合而已。
以上講騰挪忽靈太極拳之練法,何謂騰挪忽靈太極拳、趙堡太極拳,現在在世流行太極拳,每一種拳都有一種特定勁路,和氏稱背折扣,李氏傳為代理,陳應德所傳為騰挪忽靈,謝功吉所傳為根頭棍。騰挪忽靈架就是盤架子時,騰挪閃戰,腳步靈活多變,身手輕靈矯捷,渾身是圈、忽靈三角,運動時,呼呼有風,神乎其神稱為騰挪忽靈架。武術吐息十三勢氣功集一體,稱內家忽靈太極拳。

由來和傳播

騰挪忽靈太極拳和其他太極拳一樣,經過一代傳一代,一代一代演變、整理、創新而成。原占國先生於46年前練此架時,不過六七人而已。1984年溫縣舉行首屆擂台賽,原
騰挪忽靈太極拳騰挪忽靈太極拳

占國先生榮獲重量級第一名。那時表演忽靈太極拳為原占國先生和王頓,表演根頭棍架為張姓,並沒有其他人。從1984年到2004年,不覺已二十年整。這二十年原占國先生以武為生,和溫縣體委結下良好友誼,這二十年為查明溫縣現時所稱“忽雷”太極拳,原占國先生費了很大精力。在這二十年原占國先生帶領門下弟子,十三次參加溫縣國際節和河南省武術擂台賽,取得良好成績。

有些拳師,擂台賽沒有本事,為爭正宗,胡說八道,胡弄了廣大太極拳愛好者。普天之下,練騰挪忽靈太極拳只有溫縣北冷、溫縣許北張、西安市、台灣省這幾個地方,分為兩類或兩個老師所傳。溫縣北冷村、溫縣許北張村、西安市、台灣省,這四個地方同為陳應德所傳,架形完全一樣,其它為謝功吉所傳,陳應德所傳架子和謝功吉所傳架子大不相同。原占國先生在北冷調查此拳來歷:一、根椐老師傳授:據王銀鋼老師和王學富老師口傳;二、調查一些年老知情人士:調查北冷南莊,有些老人講:陳應德跟王賜信學了,把架改了,沒有根頭棍架硬了,為騰挪忽靈架了;有些老人講,這個架分兩個勁傳下傳,一個為騰挪忽靈,一個為根頭棍。

李景炎,經調查,李景炎把太極拳傳於兒子與楊虎。李景炎的兒子李火印,李火印又傳於兒子李復周。李復周,當年在西安原朝章開的織布廠時為武術教練,太極拳傳於原朝章的兩個兒子:原小桃、原得慶。1984年原占國先生在溫縣得了第一名,特意從西安寶雞來家看望原占國先生,表演了太極拳並沒忽靈勁。(註:原朝章為原占國先生六伯父)
根椐以上三條調查情況和各自拳架形狀和傳播情況,可以斷定騰挪忽靈架和根頭棍架與王賜信、李景炎--陳應德--謝功吉、王銀鋼、王學富有直接的關係。王賜信和李景炎之前根本沒有騰挪忽靈架或根頭棍架。溫縣現時稱為“忽雷”更是沒有。經調查這兩種拳是研究於王賜信與李景炎,定型於陳應德,發揚於王銀鋼。王銀鋼為國民黨54軍大刀教練官,開封市國術館館長。台灣王晉讓老師臨終時也交代此拳為忽靈太極拳。

王銀鋼、王學富所傳弟子有原占國、王頓、王富臣、王小太、馬忙種、閻滿圈、李小武、宋天長、王黑周、閻如意等,原占國先生曾任2屆、3屆、4屆、5屆溫縣國際節裁判員,全國武術之鄉散打裁判員,有責任說明箇中情況。為什麼騰挪忽靈太極拳傳播到現在傳播面積這么小?在2004年7月份原占國先生聯繫台灣鄭國輝師弟說的好,不要說:要乾,台灣2千3百萬人有三個人傳播,大陸13億人口只一個人在傳播。一個人只能傳五個或十個城市,而十個人就傳多了。還有些人說:此拳太利害,不能輕易傳人。這樣的話是不對的。正如台灣陳家箴師兄說得好,1992年以來輾轉大半箇中國,沒找到家,現在找到了家,讓我們騰挪忽靈太極拳的愛好者,好好學習,努力傳播,多出人才,才能被人們認識他、接受他、發展他。什麼叫多出人才,就是要培養新的一代,有表演搏擊能力的人。

多參加國家或地市、省級體育部門舉辦的正式比賽,如擂台賽。從1984年至2004年時間並不短,20年了,在擂台賽上,哪怕是縣級,我們溫縣趙堡系奪取冠軍的只有許北村,其它冠軍都被練陳氏拳的拿走了。人們要問:二十年你們什麼地方去了?這就是這種太極拳傳播不開的主要原因。有些人在紙張上講得天花亂墜,在擂台上不堪一擊,在溫縣成了笑話。有人講,我忽雷太極拳打人象打雷,這二十年在擂台上你怎么不打雷,上了台就下來了。所以勸各位,要正視這個問題。抬起頭朝前看,只有多拿冠軍才有希望。

以上所寫是忽靈架,或說趙堡架,應該注意的關健問題,要發展就得有人才,出人才,人們才信服。原占國先生以微淺之理論,介紹忽靈太極拳之大概。望廣大太極拳愛好者,能領會忽靈太極拳之要義,正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望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細揣摩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