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橋

駱駝橋

中國有多處以“駱駝”命名的橋,現在還有一些由“駱駝橋”延伸出來的地名。

基本信息

北京駱駝橋

寶善橋東北,舊時有駱駝橋,南對東大街(今建國北路),俗名樂渡橋落渡橋。 清時有絲織品專用裝船埠頭,每日在此裝運綢緞經東河外運,來往船隻川流不息。駱駝橋河下18號走廊牆上嵌有明代文徵明書寫的蘇軾《赤壁賦》石碑一通,碑高75厘米,寬43厘米,正體小楷,落款為“長洲文徵明書”,下有印三方,碑文共537字,字跡大部分清晰。

湖州駱駝橋

湖州駱駝橋湖州駱駝橋

在浙江湖州城中心,始建於唐垂拱元年(685)。據宋嘉泰《吳興志》,“以其形穹若駱駝背”,故名。北宋太平興國中(976――983)改名迎春橋。時城中有橫亘溪上三巨橋(迎春、儀鳳、甘棠),迎春其甲也,驚湍箭馳,列柱櫛比,覆以飛宇,約於雕欄。南宋時復名駱駝橋,並重嵌唐大曆湖州刺史顏真卿所書“駱駝橋”三字,後失。古代的許多大文人也為其傾倒,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在詩中寫道:“駱駝橋上蘋風起,鸚鵡杯中箬下春。水碧山青知好處,開顏一笑向何人”,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在詩句中這樣描寫駱駝橋:“三年京國厭藜蘺,長羨淮魚壓楚糟。今日駱駝橋下泊,恣看修網出銀刀。”,橋經宋、元、明、清等朝重修、至民國20年(1931)左右,吳興縣教育局對橋作了改建,降低高度,改上下石級為大坡度,使得車輛可以通行。 中國建立後,對駱駝橋整修多次。1953年,湖州市人民政府將石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橋樑。1981年7月,駱駝橋加寬人行橋。1985年,湖州市人民政府在橋南側新建駱駝橋,原橋保留。新建駱駝橋為一孔,淨跨25米,橋長33.44米,橋寬24.5米,分機動車、非機動車、人行道等三道。

宜興駱駝橋

位於宜興太華鎮石門村,太華山道上,相傳為梁祝十八里相送路上的石橋。

宜興 駱駝橋宜興 駱駝橋

鎮海駱駝橋

鎮海駱駝橋始建於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相傳駱駝街沿河,史稱慈東後江。出慈城東門觀莊橋起至駱駝,有大橋六座,駱駝即“六大”諧音。

高淳駱駝橋

高淳駱駝橋 位於漆橋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