駟不及舌

駟不及舌

駟不及舌出自《論語·顏淵》。舌字指代講出來的話;原意是一句話說出口,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話說出來,再也無法收回。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注音:ㄙㄧˋㄅㄨˋㄐㄧˊㄕㄜˊ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

釋義:,古時由四匹馬拉的車;舌:指說的話。一句話說出口,四匹馬拉的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話說出來,再也無法收回。言已出口,駟馬亦難追回。謂說話當慎重。

出處: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示例

酒自外入,機繇內泄。悔從醒生,~。(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回) 何晏集解引鄭玄 曰:“過言一出,駟馬追之不及舌。” 唐劉知幾史通·書志》:“談何容易,駟不及舌,無為強著一言,受嗤千載也。”清和邦額《夜譚隨錄·貓怪三則》:“貓曰:‘無有不能言者,但犯忌,故不敢耳。今偶脫於口,駟不及舌,悔亦何及。’”

相關典故

駟不及舌 駟不及舌

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孔子愛徒子貢在衛國為相。一天,同朝大夫棘子成對相國子貢說:“君子只要具有搞好實實在在的事情能力就可以了,研究那些關於文的學問乾什麼呢?”子貢慨然作答:“棘大夫啊,真為你感到可惜!這難道就是你的君子之說嗎?快快收回你所說的話吧,我聽見你這樣說,眼前仿佛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一架四匹馬拉的快車,在死命的追你說的話,想把這話追回來關回到你嘴裡.我告訴你吧,有文事才能謀划行事,有行事才能搞好文事,文不離質,質不離文,這兩個夥計形影不離。我還可以給你棘大夫講個寓言故事聽:一天,一隻虎豹一覺醒來,發覺自己漂亮的虎豹花紋不見了,感覺渾身不得勁,怎么也快活不起來,因為同伴們都不能認同它為同類了。這個虎豹想:天啊!沒有花紋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將不成其為我了。不行,我要去搞身狗皮或者剝件羊皮來恢復我的花紋。虎豹想謀犬羊之皮,棘大夫啊,你說,這隻虎豹的行事荒唐嗎?”

出自《論語》的成語典故(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