駒伏轅

漢武帝 時, 魏其侯 竇嬰 與丞相 武安侯 田蚡 不和。一次宴會上,與 魏其 交好的 灌夫 衝撞了 武安侯 , 武安侯 治之重罪, 魏其 竭力為之開脫。

基本信息

詳細釋義

典源

《史記》卷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傳〉~285~
魏其之東朝,盛推灌夫之善,言其醉飽得過,乃丞相以他事誣罪之。武安又盛毀灌夫所為橫恣,罪逆不道。魏其度不可柰何,因言丞相短。武安曰:「天下幸而安樂無事,鼢得為肺腑,所好音樂狗馬田宅。鼢所愛倡優巧匠之屬,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壯士與論議,腹誹而心謗,不仰視天而俯畫地,辟倪兩宮閒,幸天下有變,而欲有大功。臣乃不知魏其等所為。」於是上問朝臣:「兩人孰是?」御史大夫韓安國曰:「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馳入不測之吳軍,身被數十創,名冠三軍,此天下壯士,非有大惡,爭杯酒,不足引他過以誅也。魏其言是也。丞相亦言灌夫通姦猾,侵細民,家累巨萬,橫恣潁川,淩轢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謂『枝大於本,脛大於股,不折必披』,丞相言亦是。唯明主裁之。」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內史鄭當時是魏其,後不敢堅對。余皆莫敢對。上怒內史曰:「公平生數言魏其、武安長短,今日廷論,局趣效轅下駒,吾並斬若屬矣。」

譯文

魏其侯到東宮,極力誇讚灌夫的長處,說他酗酒獲罪,而丞相卻拿別的罪來誣陷灌夫。武安侯接著又竭力詆毀灌夫驕橫放縱,犯了大逆不道的罪。魏其侯思忖沒有別的辦法對付,便攻擊丞相的短處。武安侯說:"天下幸而太平無事,我才得以做皇上的心腹,愛好音樂、狗馬和田宅。我所喜歡的不過是歌伎藝人、巧匠這一些人,不像魏其侯和灌夫那樣,招集天下的豪傑壯士,不分白天黑夜地商量討論,腹誹心謗深懷對朝廷的不滿,不是抬頭觀天象,就是低頭在地上畫,窺測於東、西兩宮之間,希望天下發生變故,好讓他們立功成事。我倒不明白魏其侯他們到底要做些什麼?"於是皇上向在朝的大臣問道:"他們兩人的話誰的對呢?"御史大夫韓安國說:"魏其侯說灌夫的父親為國而死,灌夫手持戈戟沖入到強大的吳軍中,身受創傷幾十處,名聲在全軍數第一,這是天下的勇士,如果不是有特別大的罪惡,只是因為喝了酒而引起口舌之爭,是不值得援引其他的罪狀來判處死刑的。魏其侯的話是對的。丞相又說灌夫同大奸巨猾結交,欺壓平民百姓,積累家產數萬萬,橫行潁川,凌辱侵犯皇族,這是所謂'樹枝比樹幹大,小腿比大腿粗',其後果不是折斷,就是分裂。丞相的話也不錯。希望英明的主上自己裁決這件事吧。"主爵都尉汲黯認為魏其侯對。內史鄭當時也認為魏其侯對,但後來又不敢堅持自己的意見去回答皇上。其餘的人都不敢回答。皇上怒斥內史道:"你平日多次說到魏其侯、武安侯的長處和短處,今天當廷辯論,畏首畏尾地像駕在車轅下的馬駒,我將一併殺掉你們這些人。"

釋義

漢武帝 時, 魏其侯 竇嬰 與丞相 武安侯 田蚡 不和。一次宴會上,與 魏其 交好的 灌夫 衝撞了 武安侯 , 武安侯 治之重罪, 魏其 竭力為之開脫。 武帝 召群臣問是非,因兩人都是外戚,大臣不敢直言。“上怒內史曰:‘公平生數言 魏其 、 武安 長短,今日廷論,局趣效轅下駒,吾並斬若屬矣。’”後因以“駒伏轅”形容畏縮不前,無所作為。

用典示例

陸游《聞孫岩老掛冠嘆仰之餘輒賦長句》:“後人競作駒伏轅,未死奄奄如九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