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根

馮道根(463年—520年),字巨基。廣平酇(今湖北老河口)人。南朝梁將領。年少喪父,幫人做工以養母。以勇救湖陽戍主蔡道斑而知名。南齊永元二年(500年)以母喪還家。蕭衍在襄陽起兵,他率鄉人子弟悉歸之。蕭衍使輔佐蔡道福,常為前鋒陷陣。於鍾離之戰立有大功,卒贈信威將軍、左衛將軍,諡號威。

馮道根,字巨基,廣平酇人也。少失父,家貧,傭賃以養母。行得甘肥,不敢先食,必遽還以進母。年十三,以孝聞於鄉里。郡召為主簿,辭不就。年十六,鄉人蔡道斑為湖陽戍主,道斑攻蠻錫城,反為蠻所困,道根救之。匹馬轉戰,殺傷甚多,道斑以免,由是知名。
宋書齊建武末,魏主托跋寇沒南陽等五郡,明帝遣太尉陳顯達率眾復爭之。師入均口,道根與鄉里人士以牛酒候軍,因說顯達曰:“汋均水迅急,難進易退。魏若守隘,則首尾俱急。不如悉棄船艦於酇城,方道步進,建營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則立破之矣。”顯達不聽,道根猶以私屬從軍。及顯達敗,軍人夜走,多不山路;道根每及險要,輒停馬指示之,眾賴以全。尋為汮均口戍副。
宋書永元中,以母喪還家。聞高祖起義師,乃謂所親曰:“金革奪禮,古人不避,揚名後世,豈非孝乎?時不可失,吾其行矣。”率鄉人子弟勝兵者,悉歸高祖。時有蔡道福為將從軍,高祖使道根副之,皆隸於王茂。茂伐沔,攻郢城,克加湖,道根常為前鋒陷陳。會道福卒于軍,高祖令道根並領其眾。大軍次新林,隨王茂於朱雀航大戰,斬獲尤多。高祖即位,以為驍騎將軍,封增城縣男,邑二百戶。領文德帥,遷游擊將軍。是歲,江州刺史陳伯之反,道根隨王茂討平之。
宋書天監二年,為寧朔將軍、南梁太守,領阜陵城戍。初到阜陵,修城隍,遠斥候,有如敵將至者,眾頗笑之。道根曰:“怯防勇戰,此之謂也。”修城未畢,會魏將黨法宗、傅豎眼率眾二萬,奄至城下。道根塹壘未固,城中眾少,皆失色。道根命廣開門,緩服登城,選精銳二百人,出與魏軍戰,敗之。魏人見意閒,且戰又不利,因退走。是時魏分兵於大小峴、東桑等,連城相持。魏將高祖珍以三千騎軍其間,道根率百騎橫擊破之,獲其鼓角軍儀。於是糧運既絕,諸軍乃退。遷道根輔國將軍。
宋書豫州刺史韋睿圍合肥,克之。道根與諸軍同進,所在有功。六年,魏攻鍾離,高祖復詔睿救之,道根率眾三千為睿前驅。至徐州,建計據邵陽洲,築壘掘塹,以逼魏城。道根能走馬步地,計馬足以賦功,城隍立辦。及淮水長,道根乘戰艦,攻斷魏連橋數百丈,魏軍敗績。益封三百戶,進爵為伯。還,遷雲騎將軍、領直閣將軍,改封豫寧縣,戶邑如前。累遷中權中司馬、右游擊將軍、武旅將軍、歷陽太守。八年,遷貞毅將軍、假節、督豫州諸軍事、豫州刺史、領汝陰太守。為政清簡,境內安定。十一年,征為太子右衛率。十三年,出為信武將軍、宣惠司馬、新興、永寧二郡太守。十四年,征為員外散騎常侍、右游擊將軍,領朱衣直閣。十五年,為右衛將軍。
宋書道根性謹厚,木訥少言,為將能檢御部曲,所過村陌,將士不敢虜掠。每所征伐,終不言功,諸將讙嘩爭競,道根默然而已。其部曲或怨非之,道根喻曰:“明主自鑒功之多少,吾將何事。”高祖嘗指道根示尚書令沈約曰:“此人口不論勛。”約曰:“此陛下之大樹將軍也。”處州郡,和理清靜,為部下所懷。在朝廷,雖貴顯而性儉約,所居宅不營牆屋,無器服侍衛,入室則蕭然如素士之貧賤者。當時服其清退,高祖亦雅重之。微時不學,既貴,粗讀書,自謂少文,常慕周勃之器重。
宋書十六年,復假節、都督豫州諸軍事、信武將軍、豫州刺史。將行,高祖引朝臣宴別道根於武德殿,召工視道根,使圖其形像。道根踧謝曰:“臣所可報國家,惟餘一死;但天下太平,臣恨無可死之地。”豫部重得道根,人皆喜悅。高祖每稱曰:“馮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復憶有一州。”
宋書居州少時,遇疾,自表乞還朝,征為散騎常侍、左軍將軍。既至疾甚,中使累加存問。普通元年正月,卒,時年五十八。是日輿駕春祠二廟,既出宮,有司以聞。高祖問中書舍人朱異曰:“吉凶同日,今行乎?”異對曰:“昔柳莊寢疾,衛獻公當祭,請於屍曰:‘有臣柳莊,非寡人之臣,是社稷之臣也,聞其死,請往。’不釋祭服而往,遂以襚之。道根雖未為社稷之臣,亦有勞王室,臨之,禮也。”高祖即幸其宅,哭之甚慟。詔曰:“豫寧縣開國伯、新除散騎常侍、領左軍將軍馮道根,奉上能忠,有功不伐,撫人留愛,守邊難犯,祭遵、馮異、郭伋、李牧,不能過也。奄致殞喪,惻愴於懷。可贈信威將軍、左衛將軍,給鼓吹一部。賻錢十萬,布百匹。謚曰威。”子懷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