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貴人

馮貴人,名不詳。中國東漢漢桓帝的妃子。死後以水銀封屍,容貌仍宛若生時。

簡介

馮貴人,名不詳。中國東漢漢桓帝的妃子。死後以水銀封屍,容貌仍宛若生時。

相關史料

漢書皇后紀第十上(作者:范曄)
元興元年,帝崩,長子平原王有疾,而諸皇子夭沒,前後十數,後生者輒隱
秘養於人間。殤帝生始百日,後乃迎立之。尊后為皇太后,太后臨朝。和帝葬後,
宮人並歸園,太后賜周、馮貴人策曰:“朕與貴人托配後庭,共歡等列,十有餘
年。不獲福祐,先帝早棄天下,孤心煢煢,靡所瞻仰,夙夜永懷,感愴發中。今
當以舊典分歸外園,慘結增嘆,燕燕之詩,曷能喻焉?其賜貴人王青蓋車,采飾
輅,驂馬各一駟,黃金三十斤,雜帛三千匹,白越四千端。”又賜馮貴人王赤綬,
以未有頭上步搖、環佩,加賜各一具。

掘墳受辱

《搜神記》卷十五中講了馮貴人死後七十餘年屍不腐顏如故一事:“漢桓帝馮貴人,病亡;靈帝時有盜賊發冢,七十餘年,顏色如故,但肉小冷;群賊共奸通之,至鬥爭相殺,然後事覺。後竇太后家被誅,欲以馮貴人配食下邳陳公達;議以貴人雖是先帝所幸,屍體穢污,不宜配至尊,乃以竇太后配食。”
漢桓帝是東漢第十位、倒數第三位皇帝劉志,皇后為竇氏。當時外戚梁冀專權,在毒死了年僅9歲的漢質帝劉纘後,梁冀扶只有15歲的劉志當皇帝。從公元146-167年,共當了22年的皇帝,劉志當政時政壇腐敗,他政績平庸,還不聽忠言;且好色無比,生活奢逸,36歲時病死,葬於宣陵。史書記載,劉志後宮有嬪妃五六千人,馮貴人即是其中之一。從《搜神記》的文字中,可以知道,死了七十餘年的馮貴人屍體不只顏色如故,而且還有一點體溫,這些盜墓賊見色起淫,先後輪姦了她。奸屍時,盜墓賊爭先恐後,因為先後順序問題,互相之間大打出手,殘殺了起來,這才導致盜墓事發。
這則故事表述的真實性值得推敲。盜墓賊“發冢(盜墓)”在漢靈帝時,漢靈叫劉宏,為漢章帝劉炟的玄孫。劉志雖然後宮佳麗如雲,但卻沒有一人給他生下兒子。在這種情況下,已升為皇太后的竇氏便於公元168年迎解瀆亭侯劉萇的兒子劉宏即大位。劉宏當時只有13歲,竇太后學起了呂雉“臨朝聽政”。劉宏也當了22年皇帝,公元189年死亡。如果馮貴人冢被盜時,真已下葬了七十餘年,那么她病死時間至少在公元119前。而此時,劉志並沒有當皇帝,甚至還沒有出生呢,可見《搜神記》的故事情節真的是謊誕不經。
但是,雖然故事的表述有問題,馮貴人的屍體遭奸應該是存在的,史書上有記載。《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七《漢紀·孝靈皇帝上》記載,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六月,竇太后病死。因為竇氏家族獲罪遭誅,朝議竇太后的下葬規格。有人慾以貴人規格葬之,與馮貴人配祔(葬同一陵區),而不宜以太后身份與桓帝劉志同葬一塊。廷尉陳球表示強烈反對,理由之一,就是馮貴人的墓曾遭盜,魂靈受到了“污染”。原文是,“馮貴人冢嘗被發掘,骸骨暴露,與賊並屍,魂靈污染,且無功於國,何宜上配至尊!”這“魂靈污染”是什麼意思,難道僅僅因為“骸骨暴露,與賊並屍”?言下之意很明顯,馮貴人遭盜墓賊辱屍了。
從人類的性心理角度來說,奸屍行為確是客觀存在的,是性變態使然,應該是“戀屍癖”的一種。不少性學家都將盜墓史上出現的這類奸屍記錄,當作人類性變態的佐證來處理。如中國開設性博館第一人劉達臨教授就曾把中國古籍上的這類文字作為其研究“性變態”的特例加以引用和分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