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繼忠

馮繼忠

馮繼忠,男,晉劇淨角(大花臉),國家一級演員、山西省晉中地區青年晉劇團名譽團長。原名馮繼宗,藝名小獅子黑。師承胡逢恩(窯頭黑)、喬國瑞(獅子黑)和王增福。為胡的親傳弟子,也是晉劇喬派第二代藝術傳人。

基本信息

藝術成就

其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對晉劇花臉聲腔藝術的改革上。經過刻苦習演,非常成功地把“虎音”用別樣的發聲方法套用到了自己的花臉聲腔之中,並大膽吸收晉劇鬚生演員的一些演唱技巧,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晉劇馮氏花臉流派。

馮繼忠與侯玉蘭等合演的《臥虎令》,最能反映這一藝術成就。馮繼忠在劇中扮演董宣,侯玉蘭扮演湖陽公主,可謂珠聯璧合,演到了絕品的狀態。馮繼忠在《臥虎令》中扮演的董宣有一段“御旨傳神色自若上金殿”。這段唱,從唱詞到唱法都有別於晉劇鬚生表演藝術家李月仙扮演董宣時的同一個唱段,即使按照花臉行當去欣賞,馮繼忠也有自己獨立的聲腔創造。也就是說,馮繼忠在這段唱里,沒有完全用花臉聲腔去處理董宣這個人物,而是在不脫離花臉行當的前提下,間或揉入鬚生唱法,彰顯出了“北海相”的文生性格。不妨也在此把這段唱的唱詞錄下,以供青年花臉演員習唱時參考:“御旨傳神色自若上金殿,憶往事白髮人思緒萬千。生世來性忠烈無私鐵面,經風塵持廉潔歷盡辛艱。鏟不平法難繩權貴官顯,恃強梁踐法紀民處深淵。執國法解民難屢遭誣陷,北海相直貶為七品縣官。湖陽府奴作惡法難制管,懲惡奴觸公主又起禍端。違聖命上殿來明知有險,維綱紀縱粉身襟懷坦然。上殿來見君王忠言直諫,午門外備棺木笑赴九泉。”

馮繼忠不僅演《臥虎令》演得好,而且演《游西湖》(飾賈似道)、《李陵碑》(飾楊繼業)、《明公斷》(飾包拯)、《沙家浜》(飾胡傳魁)等也演得好,由他塑造的這些舞台形象已成為晉劇發展史上一個個活的範本。高興的是馮繼忠已培養出了張世榮、任煥磊、武緒文、郭成林、李成明、郝福雷等一批弟子,這些中青年演員有的供職於國有劇團,有的供職於民營劇團,對繁榮晉劇花臉聲腔藝術正發揮著積極作用。

1965年畢業至山西省晉中地區青年晉劇團,1983年起領銜主演,1982年在省優秀中青年演員評比演出中以《李陵碑》中飾揚繼世獲一級優秀匯演獎。1984年華北四省振興晉劇匯演在《楊儒傳奇》中飾維特獲表演一等獎。1987年獲省第二屆戲曲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獎。1995年晉劇《打金枝》中飾演郭子儀獲全國中老年戲曲匯演“牡丹獎”。1997年個人傳略被收入《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曾發表過的文章有《商榷晉劇花臉腔》、《我演董宣的點滴體會》、《從藝路上二、三事》等。

成名作品

《臥虎嶺》飾董宣,《明公斷》飾包拯,《李陵碑》飾楊繼業,《楊儒傳奇》飾維特,《十五貫》飾周忱,《紅燈記》飾鳩山,《沙家浜》飾胡傳葵,《智取威虎山》飾座山雕,《龍江頌》飾阿堅伯等。

其他飾演角色:晉劇《下河東》歐陽方、《忠報國》徐延昭、《打金枝》郭子儀、《劈殿》程咬金、《楊廣篡位》楊廣、《游西湖》賈似道、《佘太君打殿》包拯、《忠烈千秋》包拯、《游龜山》蘆林、《鳳儀亭》董卓、《算糧》王丞相、《十二寡婦征西》包拯、《于謙》王欽若、《大破天門陣》蕭天佐、《紅嫂》刁鬼、《紅色娘子軍》南霸天、《洪湖赤衛隊》彭霸天、《社長的女兒》社長、《奇襲白虎團》白虎團長、《三下桃園》老隊長、《退婚》老親翁、《盡怨下了這場雪》石爹、《三定樁》老爹、《朝陽溝》老書記、《醋工歌》張主任等。

其攝、錄製的唱片、唱帶、錄像、影碟等數十種。山西省舉辦的兩屆戲曲卡拉OK大賽他的唱帶作為示範帶學,唱者為同行之最。

主要文章

《商榷晉劇花臉腔》、《我演董宣的點滴體會》、《從藝路上二、三事》等。 論文《晉劇不會滅亡,探求如何振興》獲山西省第二屆戲曲理論討論會徵文評比論文獎

活動年表

1944年,出生於山西省汾陽。

1965年畢業至山西省晉中地區青年晉劇團。

1983年起領銜主演。

1982年在省優秀中青年演員評比演出中以《李陵碑》中飾揚繼世獲一級優秀匯演獎。

1984年華北四省振興晉劇匯演在《楊儒傳奇》中飾維特獲表演一等獎。

1987年獲省第二屆戲曲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1995年晉劇《打金枝》中飾演郭子儀獲全國中老年戲曲匯演“牡丹獎”。

1997年個人傳略被收入《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

2005年11月22日,陽泉市晉劇演員侯潤娥、李成明,晉劇演奏員李貴書分別拜著名晉劇藝術家郭彩萍、馮繼忠、許合智為師。拜師儀式在陽泉市晉劇院舉行。陽泉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高全懷出席了儀式,並向師徒雙方表示祝賀。在拜師儀式上帥徒6人還先後獻藝,表演了晉劇選段。

2009年5月,晉劇戲迷票友大賽汾陽賽區,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張鳴琴、馮繼忠、郭全秀來到現場,獻藝點評,贏得陣陣喝彩。

晉劇明星

晉劇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性劇種,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由於它的活動地區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晉中一帶,而且這一劇種歷來受到山西中部廣大民眾的歡迎、喜愛,因稱中路梆子。
丁果仙| 高文翰| 郭彩萍| 馬秋仙| 孫紅麗| 王珍如| 謝濤| 楊紅麗| 張美琴| 張鳴琴| 程玉英| 侯峻山| 栗桂蓮| 牛桂英| 宋轉轉| 王艾艾| 王萬梅| 筱桂琴| 筱桂桃| 筱吉仙| 范雲海| 馮繼忠| 馮煊| 王愛愛| 冀美蓮| 田桂蘭| 郭鳳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