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濤[永宣投資公司總裁]

馮濤[永宣投資公司總裁]

馮濤,上海永宣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原上海聯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總裁。曾入選《財富》全球25位企業新星。馮濤一貫低調行事,遠離媒體的視線;而聯創以其特殊的股東背景、旗下投資的亞信和中國網通,早已為業界所關注。馮濤身上協調了許多矛盾。學數學的他卻入了風險投資行;海歸派背景卻供職於一家國有企業;滿腦子國際化理念卻喜好中國文化。IPO/併購的項目主要有:聯環藥業、思源電氣、東江環保、中生北控、西部礦業、遠望谷、金風科技、富基融通、中國網通、康緣製藥。2009年12月15日,被《福布斯》中文版雜誌評選為“2009福布斯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位列第四。

基本信息

簡介

(圖)馮濤馮濤

馮濤,1967年出生於上海,回族、寧波籍,所以他認為自己天生就適合做生意,因為回族人有經濟頭腦,寧波人也很有經濟頭腦,上海人就更不用說了。馮濤一看很乾練,他太像一個商人,屬於那種長得比較結實的江浙漢子。

風險投資者

1988年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後,馮濤去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數學博士,不過最終沒能修成學術上的正果。“讀博士時,看到師兄一屆一屆地畢業後又一屆一屆地失業,感到讀數學找不到什麼好工作。”他說,“於是沒等畢業就出來工作,回來搞了一些合資企業,然後賣給美國的風險投資者掙了點錢,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一點點積少成多的成功,開始愛上了風險投資行業。”

其間,馮濤在加拿大的一家公司做過礦業方面的風險投資,也曾經在早期投資過新浪網,當時是它的大股東之一,後來退出時收穫了將近5000萬美元。一開始就做投資,馮濤沒覺得有多困難,似乎他很有做投資的天分。當然,他也承認其間有得有失:得在鍛鍊自己不斷嘗試、創新、開拓,更有企業家精神;失在缺乏大公司的薰陶,不了解做生意的規距。於是,這就又有了他在加拿大擔任艾芬豪投資集團高級副總裁的經歷。

艾芬豪投資集團老闆是位在國際商界極有爭議的商人,做生意的手法每每脫離常規。一開始,由於受社會輿論的影響,馮濤在打量他時也難以摘下有色眼鏡;但接觸愈久,馮濤便愈加發現“他是個了不起的人,堅持獨立思考,能把複雜的問題以最簡單的方式來做”。“有人認為他做生意很黑,像鯊魚一樣。”馮濤說,“但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最重要的是做生意要靠商業常識,現在選擇創業投資者也是按照這個原則。”

馮濤稱,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之間被老闆的這種特質“潛移默化”了。言談間,隨口就冒出了一句“老闆語錄”:一個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夠了。然後,馮濤自己又進一步地引深道:“一個人做成一件事,以後的事就好做了。”

創業經歷

(圖)馮濤馮濤

1967年,馮濤出生於上海。高中就讀於復旦附中。高中畢業後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航空學院學習自控專業,唯讀了兩年,1988年底就出國了。

出國以後馮濤在加拿大的阿爾伯特大學讀碩士,後來在多倫多大學讀博士。讀了兩年,也沒畢業。馮濤學的是數學,讀完了以後還是找不到工作,所以乾脆自己創業,自己給自己找工作。

1993年馮濤和兩個朋友一起收購了加拿大的一家上市公司。這家公司是做礦業的,他們投資了一些有潛力的礦山,當時礦業很熱。兩年後IT業熱起來,他們把公司轉讓給了一位投資家。1995年馮濤加入了加拿大最大的風險投資家——芬豪集團,擔任集團的高級副總裁。

1996年初,王志東請到著名的投資銀行羅伯遜•斯蒂文斯公司做當時四通利方的融資顧問,牽線人是馮濤的弟弟馮波。1997年,艾芬豪和華登一起投資了新浪,馮濤是新浪最早的海外董事。據說,那一次是中國第一筆國際風險投資。馮濤非常得意的是艾芬豪在新浪掙了5000萬美金。

1998年7月,艾芬豪業務轉移,馮濤離開公司,出來自己創業。期間做過廣告公司、旅遊公司,多多少少都能賺錢。

大概是這年9月的時候,嚴義塤找到馮濤,與他探討在中國搞風險投資的可能,這就有了以後上海聯創的故事。

上海聯創有兩個股東,一個是國家的科技基金,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經濟基金委員會;另一個股東是上海聯和投資公司,上海市政府屬下的一家公司。兩家股東共投資5000萬人民幣,各占50%股份。這是第一批國家投資的風險投資公司。

時值網路時代高峰期,風險投資炙手可熱。風險投資商看中了一個項目,將其重組、整合,通過公開上市,將擁有的私人股份轉換成公共股權,獲得市場認可後,轉手實現資本增值。公開上市是風險投資退出、並轉入下一輪投資的最佳渠道。

然而2000年全球股市進入10年來表現最糟的年份:標誌高技術產業發展速度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一路猛跌,全年下挫39%。倫敦《金融時報》100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全年下跌10%;紐約的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全年下跌6%,是20年來跌幅最大的一年。德國、法國、日本韓國、香港等股市的表現也奇差無比。中國股市雖以30%的漲幅一枝獨秀,但上市門檻奇高,一般創業企業很難達到標準。《公司法》規定投資人和創業者形成的法人股三年內不能全額流通,使風險投資很難退出。因此風險企業大多擠向上市門檻較低的二板市場。但由於各國股市、特別是二板市場的不景氣等等因素,中國二板市場遲遲沒有推出。

風險投資的獲利主要來自於資金的高效運轉,如果沒有退出機制,資金無法運轉,風險投資幾乎沒有獲利的可能。

馮濤把聯創比作一個嬰兒,剛剛出生就面對行業的災荒。“就像60年代初出生的人,剛好遇到自然災害,連雞蛋都沒有吃過,但這樣的小孩一旦長大,會非常實際,而且心存感激。能夠獨立思考,勇於創新。”三年多的實踐,馮濤發現美國的那一套在中國並不適用。

創投信念

生意首先是仁義

被眾人追逐的馮濤很低調,但說到喜歡什麼樣的企業家這一話題時,他的語氣竟激動起來。“和諧社會”,他頻頻提到這樣的概念。他不僅想做出中國本土的創業投資品牌,而且想利用手中的資金魔棒,把中國傳統文化中“善”的核心,注入中國新興企業中去。

創投,走過谷底

誕生伊始,上海聯創(現更名為:上海永宣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國有企業,它的5000萬元人民幣資金分別來自兩個股東: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經濟基金委員會,上海市政府屬下的上海聯合投資公司,兩家各占50%股份。所以,聯創在創業投資行業內被公認為第一家國家創投基金。如此背景的一家公司,試驗性質是顯而易見的,邀請從未在國有單位任職的馮濤出山,既出乎意料,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聯創生不逢時,2000年,第一筆資金剛剛到位,便恰逢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創業投資業跟著跌入谷底,風光不再。很多精英在那幾年裡離開了創投業,有的是因為對繼續在黑暗中摸索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另覓高枝,有的是因為投資失敗,被股東們踢走了。

聯創堅持了下來。同行之間也互相鼓勵,互相取暖。馮濤已經很久不演講了,離最近的一次,是2003年底,在山東,一個創投行業大會。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創投行業再次進入了上升通道,曙光逐漸展露。2004年,美國納斯達克股市重新向中國公司開放,一些原以為已經損失掉的基金又掙回來了。大家聞風而動,重整旗鼓。

可以說整個行業已經走出低谷,不僅回到了當初炙手可熱的程度,而且變得更加實在。

用常識判斷人

馮濤有一個理論:用商業常識來判斷人。什麼是常識?就是上海人講的“拎得清”。比如開會,你應該早點到還是晚點到,坐在哪裡,要不要發言,發言多長時間,講些什麼,都是常識。搶在老總之前滔滔不絕,就是沒有常識。有些人可能人品很好,也很有思想,但缺乏商業常識,這樣的人適合搞科研,不適合做生意,知識與常識是有很大區別的。懂行、深刻了解行業、了解市場的創業者,才能與投資者進行溝通。

做生意要講仁義道德

他喜歡仁義的創業者,喜歡為員工、為客戶著想的老闆。談每個生意都給別人讓一點,把自己放到別人的位置考慮。可能這個生意少掙了幾塊錢,但下個生意可能多掙100塊。“當然講仁義也不能變得愚蠢,要有個合理的度,至少是有個仁義的幌子吧。”馮濤第三次大笑起來,他說,中國傳統文化仁義為本,孔子的學生不是掙錢還掙挺多的嘛,並不妨礙他學仁啊。大家都仁義一點,中國社會還是很有凝聚力的。

投資偏好

在公司連他的個人照片資料也沒有。他一直很低調。成功沒有秘訣,就是全心全意把事情做好。

聯創的啟動資金是國家的,總共投資6000萬,管理著10億人民幣。在中國,1999年成立的風險投資機構90%以上具有政府背景,聯創也不例外。因為政府積極的引導、先期資金的實際支持起到了很多正面作用,否則很難看到今天風險投資風起雲湧的局面。對於政府扶持之下可能出現的弊端,他以為像聯創這樣“政企分開”就很好,因為他不是股東委派來管理的,是社會上聘請的專業人士。

聯創的投資方向主體是高新技術企業,但在其間發現了“榕樹下”這家全球最大的中文原創文學網站。馮濤說,至於投資原因,首先因為‘榕樹下’的總裁朱威廉是位非常優秀的企業家,其二‘榕樹下’已經是個非常純粹的品牌;其三‘榕樹下’有可能將來成為網上出版業的先鋒。他還為“榕樹下”感動,他說當公司的現金流有壓力,朱威廉堅持不裁員,私車“寶馬”、“賓士”給公司用,“榕樹下”許多員工姿態很高,表示可以先不領工資。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個人比較喜歡文學

馮濤對他所從事的行業,對他麾下的企業充滿信心。

所獲榮譽

“2002年中國創業投資十佳基金管理人”;

“2002年中國創業投資十佳基金融資人”;

“2002年中國創業投資十佳基金投資人”;

“2003年中國十佳本土創業投資人”;

“2004 中國十大活躍創業投資人”;

“2007年中國創業投資家10強”;

“2009福布斯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第4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