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洪國

馮洪國

馮洪國(1910年-1973年),字可均,安徽巢縣(今巢湖)人 ,馮玉祥將軍長子。曾在蘇聯和日本留學,並在日本加中國共產黨。 1973年8月因病去世。

基本信息

留學經歷

馮洪國生於1910年,從小隨父親南征北戰。馮洪國14歲時,被父親送往蘇聯中山大學讀書,和他同學的有蔣經國、廖承志,當時的上海報紙以“三公子在蘇俄”為題連續報導了他們在蘇聯學習、生活的情況。馮洪國刻苦學習、生活儉樸,受到了社會人士的讚譽。不久,馮洪國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9年,馮洪國19歲時,父親又送他到日本士官學校學習炮兵專業。

政治生涯

馮洪國赴日留學不久便加入了日本共產黨,翌年回國後轉為中共黨員,被黨派到馮玉祥身邊工作,用他的特殊條件加強黨與馮玉祥的聯繫,促進團結抗日。

後來,馮洪國又受黨的派遣,參加了組建晉西遊擊隊和參加抗日同盟軍的活動。他的共產黨員身份,雖逃不脫國民黨特務的注意,但是礙於馮玉祥的地位,卻不敢貿然對他下手。1944年,馮洪國所在的黨支部被特務破獲,從此他便和黨失去聯繫。解放後,他的家屬曾向重慶市委組織部提出他的黨籍問題,市委組織部表示:馮洪國曾經脫黨,有一定歷史原因,根據他的一貫表現,只要重新申請,是可以考慮的。為此,黨組織曾三次找他談話,而不知為什麼,馮洪國卻一直沉默。

抗戰期間,馮洪國一直隨部隊駐守在抗日前線,由於他的身份,自然得不到蔣介石的信任,只讓他掛著上校參謀的虛職。好在他處世謙謹,不慕名利,為人正直,深受官兵尊敬。

1944年在河南駐馬店駐紮時,和當地平民女子楊瑞英結婚。抗戰勝利後,馮洪國帶著妻子回到南京,和父親相處了一個短暫的時期。一次,蔣介石向馮玉祥問及他的情況,馮玉祥說在家賦閒,蔣介石說:“洪國留學過蘇聯、日本,還是應該安排工作。”於是親自安排馮洪國去重慶陸軍大學高研班學習。此時解放戰爭已經開始,陸大高研班許多學員是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兒子,蔣介石害怕這些將領在戰場上投降、起義,實際上是把他們的兒子扣作人質,馮洪國在大陸的處境便可想而知了。

1946年6月14日,馮玉祥送別兒子時,親自為馮洪國作畫,畫的是一個力夫肩扛著沉重的麻袋。並題詩:“背負甚重,壓的腰痛;咬緊牙關,硬不出聲;堅決忍耐,向前進行;目的達到,輕鬆光明。”這首詩不僅是對馮洪國的鞭策,也是他今後生活的寫照。馮洪國萬萬沒有想到,他這次和父親分別,卻成了他們父子的永訣……

1947年10月,馮洪國在蔣介石的親自關心下,被保送進入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八期深造。馮洪國清楚,自己的父親此時正在美國公開抨擊蔣介石政權,並積極支持國內民主運動。自己此時被送入陸大學習,正是為了方便監視。一年後,父親在黑海因莫明火災身亡一事,更使懷疑蔣氏派人下手的馮洪國加深了對蔣的憎恨心理。

所以當蔣介石於1949年11月親臨重慶參加特別班第八期學員畢業典禮、並微笑著頒發畢業證書到馮洪國手裡時,馮洪國便將自己一腔怒火以憤恨的表情回報於蔣。事後,馮洪國即連夜逃離重慶,以防蔣介石立下殺手。一個月後,馮洪國在成都迎接解放,此後他進入西南軍政大學學習,並在畢業後定居重慶。

1955年5月,馮洪國被任命為重慶市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1963年12月當選為重慶市政協委員。1973年8月因病去世。

家庭成員

馮玉祥將軍的子女,除馮洪國繼承了他的職業從軍以外,其餘都是學工的,這也許是馮玉祥對軍閥混戰、官場虛偽的厭倦。從1930至1934年間他給在德國求學的馮弗伐、馮洪志的信中,都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封封信都談到了國危民困,青年人應該圖強救國。馮玉祥對國家民族前途的無限憂慮和高度的責任感,深深地影響著他的兒女們,使他們走上了科技救國的道路。

在馮玉祥的十個子女中,他是唯一一位在民國時期選擇子承父業的兒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