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暉墓

馮暉是五代(公元10世紀)史上的重要歷史人物之一,長期掌控北方的朔方軍,從唐末一直經歷了五代各朝。 其墓位於陝西省鹹陽市彬縣,在多次被盜擾的情況下,考古部門於1992年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為研究五代時期的音樂、舞蹈、繪畫和雕塑藝術等提供了重要資料。 五代是中國歷史上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期,馮暉墓的發掘填補了陝西五代考古的重要缺環。

馮暉是五代(公元10世紀)史上的重要歷史人物之一,長期掌控北方的朔方軍,從唐末一直經歷了五代各朝。其墓位於陝西省鹹陽市彬縣,在多次被盜擾的情況下,考古部門於1992年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為研究五代時期的音樂、舞蹈、繪畫和雕塑藝術等提供了重要資料。
除了精美的壁畫外,馮暉墓的出土文物中最珍貴的是甬道兩側的50餘塊彩繪浮雕磚,上面刻畫了28名男女藝人分兩組演奏,場面熱烈,線條流暢,人物神情惟妙惟肖。演奏者的樂器種類繁多,經專家研究確認的樂器有方響、箜篌、拍板、腰鼓、琵琶、答臘鼓、笙、笛等,堪稱一支演奏散樂的小型樂隊。演奏者按東西墓壁天然地分為兩組,男方演奏者皆身體右傾,女方演奏者皆身體左傾,雙方相互照應,在指揮(當時稱‘致辭者’)協調下,與舞蹈者進行著緊張而默契的配合,儼然一場別開生面的地下音樂會。在人物服飾、舞蹈風格等方面,磚雕具有從唐至宋代藝術的典型過度性,為後人了解當時的社會與文化變遷提供了重要媒介。
五代是中國歷史上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期,馮暉墓的發掘填補了陝西五代考古的重要缺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