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恕行書七言聯

馮恕行書七言聯

馮恕行書七言聯,馮恕書法,紙本,縱238厘米,橫49厘米,榮寶齋藏。顏真卿的書法不僅在唐代盛極一時,而且在後代也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從五代楊凝式開始,到北宋蘇軾,清代錢灃、何紹基、翁同龢,以至近代譚延闓、譚澤闓等人,都無不把顏體書法作為自己的師承對象與風格歸宿,從而形成我國書法史上的—大創作流派。

基本信息

簡介

紙本,縱238厘米,橫49厘米,榮寶齋

顏真卿的書法不僅在唐代盛極一時,而且在後代也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從五代楊凝式開始,到北宋蘇軾,清代錢灃何紹基翁同龢,以至近代譚延闓譚澤闓等人,都無不把顏體書法作為自己的師承對象與風格歸宿,從而形成我國書法史上的—大創作流派。探討顏體流派的生成原因、傳承軌跡與基本特徵,是一個專門的課題,自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故而這裡我們只就生成原因稍加提示,即顏體流派之所以能夠彪炳書史,關鍵取決於兩點:一是顏體書法擁有豐厚的審美含量,蘊藏著後人取之不竭的範本資源;二是顏真卿本人正直清剛、疾惡如仇的忠臣形象,強烈地感染了後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文人土大夫書家。無數事實表明,學顏者沒有一個不對顏之人品、人格表示由衷欽佩的。在顏體書法中討生活者,除了上述提到的以外,近代還有一位,他就是馮恕。

馮恕是—位著名的實業家和收藏家,早年在家學及啟蒙老師的影響下,即鍾情顏體書法,從楷書到行書無不專心臨習,尤其對楷書致力最多。這裡所刊馮恕這副行書七言聯(見圖),紙本,縱238厘米,橫49厘米,榮寶齋藏。馮恕學顏的功力相當紮實,顏體那圓韌、健壯而又充滿張力的線條質感在該聯中得到了有力展示。細析之,馮氏所書該聯,結體上基本取顏之楷書,但它又不純然是楷書,至少其中“以”字、“國”字作了較大程度的“行”化處理。這樣做,好處在於把易於寫死、寫拙的顏楷寫活、寫秀,凝重中見生趣,觀賞之自有一種突破顏楷的審美享受;而不足點也毋庸諱言,即它與顏楷本來面目相比,少了幾分寬博,少了幾分莊嚴。該聯用筆以平拖、圓轉為主,含蓄感較強;線條形態總體趨於單一,但局部上的粗細變化(如“君”、“居”、“家”、“暇”、“時”等字)依然歷歷在目;章法安排因受對聯這種特殊形式制約,各字各就各位,所占空間大小均勻、互不相犯,所以,它在審美效應上,無論如何也難以引起觀賞者的情感震盪。

馮恕(1867=1948),北京大興人,原籍浙江慈谿,字公度,號華農。清光緒進土,曾任海軍部參事、司長等職。民國期間定居北京,一邊辦實業,一邊從事書畫古玩收藏。有《石鼓觀譜》、《庚子·辛亥忠烈像贊》等行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