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宇寧

馮宇寧

馮宇寧,1986年3月出生於陝西省長武縣亭口鎮,2005年陝西省理科狀元,現就讀於清華大學理學院。愛好讀書、下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2005年陝西省理科狀元

生於:1986年3月

母校:西安博迪中學

現就讀:清華大學理學院

馮宇寧近照 馮宇寧近照

愛好:讀書、下棋

高考成績

總分729,語文141,數學150,英語141,理綜297

農門多艱辛

我家在陝西農村,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不好,幾個姐姐相繼輟學,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幫家裡種地。最遺憾的是三姐,讀完高三第一學期以後,就回到了家裡。懂事的三姐,只想早早外出打工,減輕父母肩上的擔子,不想讓父母為高昂的學費發愁。可是姐姐們多么渴求知識,多么想回到她們朝思暮想的校園呀!

五歲正是貪玩的年紀。有一天,二姐指著放學歸來的小孩對我說:“姐姐明天也把你送到學前班吧,那裡有很多小朋友跟你一塊玩。”我就這樣被二姐“騙”進了學校。那個時候,二姐已經輟學在家了,負責給下地勞動的父母做飯和照看我。記得二姐總是每天早早地把我送到學校,放學鈴響的時候,她又早已站在了學校門口。現在回想起來,二姐站在熟悉而陌生的校園門口,心裡會是怎樣一種滋味呢?

在農村,讀書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可是,有多少人因為家庭的貧困,早早地結束了自己的校園生活,也早早地遠離了自己的夢想!而這其中,就有我的親人。所以,我一直非常關心政府的農村政策。現在,農村已經實現真正的義務教育了,我的心情異常複雜,農村的孩子終於可以不再因為家裡沒錢而輟學了,可另一方面,我又為我的親人們感到惋惜。

我國小和國中都是在鄉里學校上的,記得更深的,是那些風裡來雨里去的日日夜夜。說風裡來雨里去毫不誇張,從我家到學校有將近三公里的路程,我是騎腳踏車上下學的。天晴的時候,路途比較平坦,還好一點,但下雨的時候土路變得很泥濘,腳踏車經常會被泥塞住走不動。那個時候父親總是幫我把車子扛回家,然後擦乾淨。有時候在教室上自習,忘記了時間,又經常會害得父親到學校來找我,總是讓他操了很多心。

初三的時候,物理競賽我得了一等獎(初賽),因此收到了陝西省理科實驗班入學考試的通知書。父親放下地里的活兒,陪我到西安參加考試。此行我雖然沒能進入理科實驗班,卻升入了西安博迪中學。幸運的是,學校對像我這樣的貧困學生,免除了絕大部分費用。

經歷

落榜

進入高中,一開始也是挺順利的。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試,我不知怎么就考了年級第一,不過到高二,卻一下子滑到了班裡十七名。這是驕傲的後果。可見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要沾沾自喜呀!多虧了我的班主任楊志可老師,先是收走了我的小說《水滸傳》,後來又找我談話,她給我說的是:“你知道李自成的故事嗎?”我就沉默了。好在我是一個知錯就改的“好孩子”,從此又開始了踏踏實實地學習。到高三的時候,好幾次模擬考試,我都是年級第一的位置。去年的高考我考了675分,以14分之差,與北大擦肩而過,“不幸”落榜了。

落榜的訊息傳來,我的心裡很難受,三年的刻苦學習現在卻要與大學無緣了,怎么著也有點不甘。這時候我父母年紀已大,多年的操勞,他們所圖的,只不過是兒女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可我在龍門前的第一次跳躍就無功而返,我給他們的打擊,應該是很大的。不過父母沒有說什麼,相反他們一個勁地安慰我,唯恐我過於傷心。我已經記不得那個夏天的每一個細節了,只是感動於父母的偉大。我又一次走進了西安博迪中學。記得之前聽人說過,復讀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但是當自己真正成為一個高四生的時候,感覺也就是那么回事。只要搞明白自己是在繼續朝夢想前進,那么所做的一切,也就順理成章。有很多熟悉的題目要重新演算,有很多熟悉的表格要重新填寫。一開始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總是在刻意地比較自己的心境有何不同,看看自己心理上是不是更成熟了。越到後來,我似乎已經沒有了那種意識,儼然是一個應屆生的姿態了。所以,眾多復讀的兄弟姐妹們,不要把自己當成一個高四生,而是把自己當成一個普普通通的高三學生,你當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你通向自己信仰的天梯,沒有必要擔驚受怕,沒有必要彷徨迷茫,只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就足夠了。

我復讀時的班主任是楊天旭老師,他不僅在知識上彌補了我很多漏洞,更是教會我小看挫折。他經常用自己奮鬥的經歷來教導我們堅持自己的夢想。他總是說,只要擁有夢想,你就永遠也不會擱淺。於是,2005年我以729分的高考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

大學新起點

進入清華,方才發現牛人遍地,身邊的同學,要么是國際奧賽金牌得主,要么是免試保送入學,相形之下,我就顯得很普通了。但是,我沒有自卑,因為進入大學,就又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任何人,如果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不管你擁有多么輝煌的過去,都有可能很快掉隊。

更多的時候,我們發現大學還是要和書本為伴。課堂上得習慣接受大量的教學內容。後來學乖了,就儘量做到預習。課後經常為了一道題目冥思苦想好幾個小時卻一無所獲,回頭看看,原來大家都在焦頭爛額中,哎,繼續奮鬥吧。

進入大學,我也漸漸習慣了和同學討論,在沒有老師可以請教的時候,同學是自己最好的老師。清華大學新建的紫荊學生公寓設有專門的討論廳,據說是沿襲了西南聯大的傳統。楊振寧先生曾經在一次講演中說到:在西南聯大時,他感覺和同學討論的所得,比聽老師的課還受用。那個時候,和楊先生討論的,是黃昆、鄧稼先這樣的前輩。

大學和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會有很多人來做報告和演講。清華大學的綜合體育館曾經迎來朱鎔基總理,而主樓後廳更是留下了連戰、宋楚瑜、李敖、朗鹹平、施瓦辛格的身影。很多你平時只能想像的人物,都會那么真切地站在演講台上和你產生思想的共鳴。我說了這么多,大學的生活只是說了冰山一角。更多的精彩生活,還是留給同學們來親身體會吧!

現在回頭看看,我的求學經歷也頗有意味:有過成功,有過失敗,有過喜悅,也有過淚水。但可能記憶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吧,現在看上去,我只有會心的微笑。人總是要經歷過很多事情,才能漸漸明白人生的意義。我不敢說自己已經參透人生的真諦,但我至少懂得——沒有苦,便沒有甜。

畢業回西安

因為北京房價太貴了,安家立業成本太大,我們實驗室五個人,兩個繼續攻讀博士後,一個留在北京,一個去了南京,我回了西安。

無論你處於什麼位置或狀態,都不必太過在意,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一時的出彩和黯淡都不重要,這些都是你人生長河中的一瞬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