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漢語漢字]

馮[漢語漢字]
馮[漢語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形聲。從馬,冫聲。冫,古“冰”字的楷書寫法。本義:馬跑得快。馮姓在中國也是一個大姓。 在百家姓中列第九位。馮姓在以人口多少為序的中國百家姓氏中排名第27位。

名詞

Féng

古地名〖Fengvillage〗

鄭於是乎伐馮、滑、胥靡,負黍、狐人、闕外。——春秋·左丘明《左傳·定公六年》

總筆畫:5

五行屬性:水

Píng

在成語“暴虎馮河”中讀“Píng”,意思同“憑”。

形容詞

(形聲。從馬,冫聲。冫,古冰字的楷書寫法。本義:馬跑得快)

①同本義〖galloppingly〗

馮,馬行疾也。——東漢·許慎《說文》

又如:馮馮(馬行疾速的樣子)②大,盛〖great〗

今君奮焉震電馮怒。——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五年》

馮弱犯寡。——《周禮·大司馬》

帝馮怒。——《列子·湯問》

又如:馮戎(富盛);馮怒(盛怒,震怒);馮隆(高大的樣子)

③憤懣

獨歷年而離愍兮,羌馮心猶未化。——《楚辭·屈原·九章·思美人》

píng

動詞

①徒涉,徒步過水,徒步涉水渡河〖wade〗

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詩·小雅·小旻》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論語·述而》

又如:馮河(徒步渡過河水)

②扶持,服膺,輔助,憑藉,依靠〖assist〗

有馮有翼,有孝有德,以引為翼。——《詩·大雅·卷阿》

請與君之士戲,君馮軾而觀之。——《左傳·僖》

又如:馮翼(輔佐;另有虛無的樣子之意)

③通“憑”。依仗,倚托〖relyon〗

不馮其子,靈公奪而里之。——《莊子·則陽》

神所馮依,將在德矣。——《左傳·僖公十五年》

伯陵之後,逢公之所馮神也。——《國語·周語下》

馮太一。——《淮南子·精神》

馮恃其眾。——《左傳·哀公七年》

又如:馮屍(葬禮儀式中的一種,死者入殮時,生者對死者有馮屍、托屍、拘屍、執屍等儀式,依其與死者之血緣、尊卑關係而定喪禮之等差);馮資(依賴,憑依);馮神(依仗神的力量)

④侵陵,侵犯

及其亂也,君子稱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馮君子。——《左傳·襄》姓Féng 後人必有驚天地、泣鬼神之豪士出現姓氏:馮 祖籍:河南

祖宗:畢公高郡望:始平郡

馮姓發源

篆文 篆文

根據《姓纂》的記載,馮姓是周文王之後,他們的老祖先,可以遠遠地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個兒子畢公高。畢公高的後代畢萬封在魏地,畢萬有個孫子食采馮城,於是,這一支子孫就以采邑的名稱為姓,以後統統都姓馮了。

金文 金文

然而,這個姓氏卻繁衍得很快,到了漢唐時期,就從原來發源的陝西,繁衍到了河南、河北、山西、乃至福建等地。馮姓的子孫在遷到這些地方以後,竟然青出於藍,紛紛有了十分優異的表現,為他們不甚得意的老祖先,大大地揚眉吐氣。

馮姓的派別相當多,根據《姓氏考略》的記載,大致如下:

出於潁川(河南省禹州市)的馮氏,是東漢光武帝的征西大將軍馮異的後代。馮異就是著名的“大樹將軍”,曾經為光武帝平赤眉,擊匈奴,軍功彪炳,後來被封為陽夏侯,騰達非常。

上黨(山西省)的馮氏,出自戰國時韓國上黨馮亭,後有漢代左將軍馮奉世的後代。馮奉世也是一位威震諸夷的大將,漢宣帝時,曾經出使西域各國,接連擊敗了莎車等國,後來又以破羌之功,被封為關內侯。

甲骨文 甲骨文

別外,福建長樂的馮姓,是宜都侯馮參的後代;京兆的馮氏,是燕王馮宏的後代;出自弘農(河南省)者,是西魏寧州刺史馮寧之後;出自河間(河北省)者,則為唐監察御史馮師古的後代。

像這樣把族系的出處考據得清清楚楚,脈絡分明,在姓氏當中還是很少有的,姓馮的人士真是比別姓的人幸運了。

歷史上知名的馮姓人物中,有一位比較為人熟悉的馮道。他是五代那個亂糟糟的時代的人,曾經接連做了唐、晉、漢、周諸朝的首相,不能不算是顯赫萬分,如果僅從才華上來講,馮道倒不失為一代能士。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亥集上】【馬字部】馮

〔古文〕淜《廣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憑。《說文》馬行疾也。

又《玉篇》乗也,陵也,登也。《易·泰卦》包荒用馮河。《疏》用馮河者,無舟渡水,馮陵於河,是頑愚之人。此九二能包含容受,故曰用馮河也。《爾雅·釋訓》馮河,徒涉也。《疏》小雅小旻,不敢馮河。毛傳云:馮,陵也。然則空涉水陵波而渡,故訓馮為陵也。

又《周禮·夏官·大司馬》馮弱犯寡則眚之。《注》馮,謂乗陵也。

又馮馮,牆堅聲。《詩·大雅》削屢馮馮。《傳》削牆鍛屢之聲馮馮然。《朱傳》削屢,牆成而削治重複也。馮馮,牆堅聲。

又借為馮依字。《詩·大雅》有馮有翼。《傳》可馮依,以為輔翼也。

又《揚子·方言》馮,怒也。楚曰馮。《注》馮,恚盛貌。《左傳·昭五年》今君奮焉,震馮怒。

又恃也,矜也。《史記·伯夷傳》眾庶馮生。《注》馮者,恃也。言眾庶之情,蓋馮恃矜其生也。

又《莊子·盜跖篇》富人侅溺於馮氣,若負重行而上也。《注》呂吉甫曰:馮,恃多資氣驕滿也。舊注馮讀如憤,非。

又不滿之意。《張衡·西京賦》惟帝王之神麗,懼尊之不殊。雖斯宇之旣坦,心猶馮而未攄。《注》宮室神嚴,所以別尊,故此宇雖寬坦,心未攄散也。

又古郡名。《前漢·地理志》左馮翊注,故秦內史,太初元年更名。

又馮乗縣,屬蒼梧郡。

又官名。《周禮·春官·宗伯》馮相氏。《注》馮,乗也,相視也。

又馮夷,神名。

又《集韻》披耕切,音怦。馮,閎大也。一曰虛廓。

又《唐韻》房戎切《集韻》《韻會》符風切《正韻》符中切,音逢。《玉篇》姓也。《韻會》鄭馮子。

又《集韻》皮命切,音病。據也。

又父吻切。與憤同。懣也。

說文解字

【卷十】【馬部】馮

馬行疾也。從馬冫聲。房戎切〖注〗臣鉉等曰:本音皮冰切。經典通用為依馮之馮。今別作憑,非是。

說文解字注

(馮) 馬行疾也。從馬。仌聲。皮冰切。六部。按馬行疾馮馮然、此馮之本義也。展轉他用而馮之本義廢矣。馮者、馬蹏箸地堅實之皃。因之引伸其義為盛也、大也、滿也、懣也。如左傳之馮怒、離騷之馮心、以及天問之馮翼惟象、淮南書之馮馮翼翼。地理志之左馮翊皆謂充盛。皆畐字之合音叚借。畐者、滿也。或叚為憑字。凡經傳雲馮依、其字皆當作憑。或叚為淜字。如易、詩、論語之馮河皆當作淜也。俗作憑。非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