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方

馮國方

馮國方,染整機械工程專家。參加過上海印染機械廠多項染整機械產品的調研、設計、試製工作。曾多次赴國外考察,為引進國際先進的染整機械設計、製造技術及我國染整機械的產品更新換代發揮了作用。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馮國方,江蘇省宜興縣人,生於1927年5月。從小勤奮好學。1947年考入南通紡織工學院染化工程系,1951年9月畢業。同年11月進入上海裕中染化工程公司(1956年與其他工廠合併成為上海印染機械廠)任技術員,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工作。1958年調入設計部門工作。1960年晉升為工程師,1964年任副科長。自20世紀60年代起主持、設計了多種染整機械新產品,為推進我國染整機械產品系列化做出了貢獻。 上海印染機械廠於1978年成立印染機械研究所,馮國方任副所長。1979年9月任副總工程師,主持總師室工作。此後,為企業的技術開發、科技進步、產品升級換代、生產力的擴大和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圍繞產品質量管理,開展“質量月”活動,組織設計、生產、管理等人員進行用戶訪問、收集意見。通過一系列活動,不但使老產品質量提高,取得好信譽;而且開闊了設計人員的思路。通過總結實踐經驗,制訂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使產品開發、技術改造、工藝管理等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規範化。

馮國方1984年任上海印染機械廠副總工程師兼研究所所長;1987年任上海印染機械廠副總工程師兼廠長顧問;1988年9月晉升為高級工程師。1990年1月退休;1990年7月晉升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馮國方於197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成就及榮譽

“54型染整機械”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我國染整機械業只能修修配配和測繪仿造。1954年,紡織工業部組織了200多名設計人員,花了三年多時間設計出了我國自己的染整機械,定名為“54型染整機械”。這是我國自行設計和製造成套染整機械產品的開端,為以後發展奠定了基礎。

《SM型染整機械產品規格》

馮國方於20世紀50年代初進入上海印染機械廠,經過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專業知識運用到54型染整機械的設計實踐中。1958年,又為發展上海型(SM型)染整機械系列產品擬定了規格、統一型號,並編寫了《SM型染整機械產品規格》一書,給以後54型染整機械補齊缺門品種打下基礎。1959年54型染整機械在西北第一印染廠生產鑑定後,他主持、組織,並參與54型染整機械的圖紙整理和補充缺門品種的設計,修整了在鑑定中提出的問題,擴充了產品品種,實現了我國第一代染整機械產品的系列化。

54型全套寬幅(1600)系列染整機械

20世紀60年代初期,他主持、組織並參與了54型全套寬幅(1600)系列染整機械的設計,填補了我國寬幅染整加工設備的空缺,為擴大紡織品出口創匯提供了有利條件。該系列產品投入批量生產後,不僅裝備了我國70%以上的染整廠,還相繼成套出口越南、朝鮮、坦尚尼亞、阿爾巴尼亞、尚比亞、剛果、阿富汗、葉門等二十多個國家。

全套紗線染整設備(MZ型)

1962年,他組織、主持了全套紗線染整設備(MZ型)的定型、設計、開發工作。1963年陸續鑑定後推廣套用,使紗線染整行業擺脫繁重的手工勞動,大幅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20世紀60年代中期,他參加了紡織工業部在上海組織的染整機械(65 型)設計會戰工作,研製成功適用於中厚棉織物的平幅成套染整設備和適用於中薄織物的繩狀練漂生產線。此後,他又參與了花筒雕刻設備的改革,將車花筒、磨花筒兩道工序改成一道工序,以滾壓代磨,大大提高花筒加工質量,並縮減了工時,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這一工藝經生產鑑定後一直推廣套用至今。

烘筒烘燥機

1970年,他主持設計了援助越南漂染聯合機中的烘筒烘燥機。1971年,為適應國外中小型染整廠的需要,輕工業部決定在總結54型、65型經驗的基礎上,吸取技術革新成果,試製新型成套漂染整理設備。馮國方主持了由上海印染機械廠、黃石紡機廠、闖新紡機廠、滬東紡機廠等組成的71型成套漂染整理設備設計工作,為出口援助開發中國家和地區建設中小型染整廠開闢了道路。這期間共完成狹寬幅通用單元機50種、專用單元機42種、聯合機29種。這些產品先後輸出到南葉門、馬里、蘇丹、斯里蘭卡、蓋亞那等9個國家,同時還裝備了國內一批新老染整廠。

熱定形機設計

1972年,他主持、組織由上海印染機械廠、鄭州紡機等廠共同參加的熱定形機設計工作,為滌棉織物迅速上馬鋪平了道路。

20世紀70年代中期,他主持、組織了74型配套單元機、聯合機的設計工作。擴大了幅寬系列、熱源系列,使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開闢了積木式組合設計聯合機的方式,從而能在廠內外組織專業生產,縮短了設計周期,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在此期間共完成通用單元機58種、專用單元機29種、聯合機50種,並大批量供應國內外,從此淘汰了54型、71型的染整機械產品。在以後的幾年中,為適應出口需要及節約能源,又陸續補齊了“1400”和“1800”門幅系列。

20世紀80年代,馮國方在任上海印染機械廠副總工程師兼研究所所長期間,積極研究企業產品的發展方向,抓好新產品的開發。1981年,他主持、組織了紡織工業部下達的9種11台針織床單染整設備的設計、試製工作。在品種多、時間緊、難度大的情況下,採取集中力量、交叉進行等措施,縮短了技術準備和投產準備的時間。他還編制了設計、工藝、工裝、主要材料傳送等詳細計畫,明確目標、措施、進度、執行人員,定期召開攻關專題會,定期檢查,及時解決技術問題。由於關鍵突出,領導組織嚴密,指揮配合緊湊,使2200門幅、2800門幅的針織床單染整設備新產品達到當年設計、當年完成試製,滿足了國家對針織床單染整設備迅速上馬的要求。

人物簡歷

1927年5月 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

1951年9月 南通紡織工學院染化工程系畢業。

1951年11月-1958年4月 上海裕中染化工程公司技術員。

1958年4月-1978年4月 上海印染機械廠設計科技術員、工程師、副科長。

1978年4月-1978年11月 上海印染機械廠研究所工程師、副所長。

1978年11月-1979年8月 上海印染機械廠總工程師室負責人兼研究所副所長。

1979年9月-1987年3月 上海印染機械廠副總工程師兼研究所副所長、所長。

1987年3月-1990年1月 上海印染機械廠副總工程師。

主要論著

1 馮國方.合成纖維的織物原料——Terylene.紡織建設,1951

2 馮國方.溴(Br)、氟(F)、碘(Ⅰ)與羊毛的作用.紡織建設,951

3 馮國方.Indigosol的性質.染色概述.紡織染工程,1951

4 馮國方.Indigosol直接印花.紡織染工程,1951

5 馮國方.談談酸在羊毛染色中的關係.紡織染工程,1951

6 馮國方.如何試驗色布上色澤堅牢度.紡織染工程,1951

7 馮國方.葡萄糖酸在染整上的價值.紡織染工程,1952

8 馮國方.我國印染機械的發展與規劃.上海機械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1963

9 馮國方,譚茀芸.我國印染機械的沿革、現狀和發展.上海紡織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1979;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1980

10 馮國方.對發展我國印染機械的探討.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全國印染機械學術討論會論文,198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