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毛蘭

馬齒毛蘭

本物種全草皆可入藥,具有能生津止渴,潤肺的功效。分布於廣東、四川、雲南。生於海拔2300米左右的山谷岩石上,是生物學植物系統分類中單子葉植物綱下一個的物種名稱。

基本信息

形狀特徵

馬齒毛蘭馬齒毛蘭

假鱗莖密集地排列於狀莖上,長圓形,稍彎曲,長1-3厘米,粗5-10毫米,基部被鞘的纖維狀殘餘物,頂生2-4枚葉。葉長圓狀披針形,長4-10厘米,寬6-11毫米,先端鈍,基部漸狹,具6-8條主脈。花序1-2個,自假鱗莖頂端葉的內側發出,較葉短,具1-3朵花;花序柄長約2厘米,基部具小的鞘狀葉;花序軸常被淡褐色長柔毛;花苞片披針形,長約6毫米,寬近1.5毫米,先端急尖;花梗子房長於花苞片,被褐色長柔毛;花白色,但唇瓣為黃色;中萼片橢圓形,長約8毫米,寬約3毫米,先端鈍;側萼片斜長圓形,長約8毫米,寬近4毫米,先端鈍,基部與蕊柱足合生成萼囊;花瓣倒卵狀長圓形,長約8毫米,寬約2毫米;唇瓣倒卵形,長約6毫米,寬近5毫米,基部漸收窄,3裂;側裂片近半圓形,長寬各約2.5毫米,先端圓鈍;中裂片卵形,較側裂片長或等長,寬約2毫米,先端鈍,增厚,上面具疣狀突起;唇盤中央自基部發出3條線紋至中裂片基部;蕊柱長約3毫米;蕊柱足長約3毫米;花葯半圓形,高約1毫米。蒴果圓柱形,長約1.5厘米,被褐色長柔毛。花期5-6月。

分布

廣東四川雲南。生於海拔2300米左右的山谷岩石上。模式標本采自四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