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鼎三

馬鼎三是清光緒年間一個人物,主要致力於教學和醫業。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馬鼎三(1880~ 1965年),名應甲,字鼎三,號松下藥翁,人稱松雲居士,回族,丘北縣曰者鄉河邊村人。
清光緒年間,馬鼎三父輩移居開遠大莊,馬鼎三亦出生於此地,後隨家返回丘北曰者河邊村。幼時就讀於大莊名士拔貢馬公門下,聰穎好學,深為馬公器重。光緒末年,跟隨岳父馬樹芳任管帶文書,駐守邊防。民國初年,考入省立蒙自師範,學習刻苦,成績優異,畢業後留學日本。但因家事掣肘,留學未達返鄉,即致力於教學和醫業,一邊教學,一邊行醫。

主要事跡

民國5年(1916年),馬倡辦新學,宣講“要振興地方,必須興辦教育”。這一倡導得到地方父老的支持,在河邊村創立初級國小,借用清真寺廂房作教室,並出資購置黑板、桌凳等教學用具,義務擔任教師。他提倡女子讀書,親自動員女孩入學。由於他知識淵博,教導有方,深得民眾讚譽,附近村寨兒童紛紛前來就讀。為方便學生繼續深造,他又與地方頭人,在曰者鄉街上創立了高級國小。重視思想教育,特別注重民族團結和愛國主義教育,經常宣講民族歧視之危害。用文天祥、史可法的英雄事跡作課程教育學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不少學生高小畢業後毅然從軍抗日,有的甚至為國捐軀。由於他熱心教育,民國16年(1927年)的丘北縣知事方天泰贈與“熱心教育”匾額一塊。

主要成就

馬鼎三的祖父是位有名氣的醫生,著有《壽世金丹》一書相傳。他少時即有志繼承先祖醫業,為人治病,對祖傳醫典愛不釋手,經常苦心研習。在蒙自求學期間,曾拜訪名醫江小川。閱讀歷代醫學理論,整理民間驗方,獲益非淺。回到家鄉,看到地方缺醫少藥,於是創辦了“民生中醫藥室”。堅持行醫應以“解除病患者痛苦”為宗旨,不分親疏、貧富、貴賤,以誠相待,有求必應。對前來就醫者,熱情接待,細心診斷,對症下藥;對不能前來就醫的老弱重病人也拄杖出診,服務上門;對貧困者也往往施藥不要錢。他行醫用藥多為就地採集加工,極少從外地購入。他治癒許多疑難雜症,積累了20多年的實踐經驗,著有十多卷醫書(手稿),尚存有《醫學捷徑》、《治痢南針》、《喉科寶訓》、《治疫救星》、《痘科慈航》、《中醫驗方》等醫書沿襲相傳。
馬鼎三思想進步,在解放戰爭時期,同情和支持革命,對在曰者鄉開展革命活動的中共地下黨工作人員的安全、食宿等盡力給予保護和幫助。每逢回民禮拜民眾集會,他積極向回民民眾宣講革命道理和黨的政策,協助中共地下黨組織做爭取上層人士的工作。他為人仁慈謙和,一生教書育人,行醫治病,在人民民眾中享有較高的威望,1956年被選為丘北縣副縣長,後任文山州醫院中醫顧問、文山州政協委員會委員。1965年病逝於曰者,享年85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