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鼎三

雷鼎三

雷鼎三(1910~1958),甘肅省寧縣人,早年從軍於西北軍;不久隨馬英才來到寧夏,任上尉副官,後至中校團副;1934年,雷鼎三與中共黨員趙子明結識,加入中共,在中共寧夏特別支部任兵運委員;1935年被捕,遭敵人嚴刑拷打,受盡折磨,直至1936年春才被李英才保釋出獄;西安事變發生後,雷鼎三被武裝押解,驅逐出境後進延安抗大學習,後隨彭雪楓去河南建立革命根據地;1940年後,雷鼎三先後任淮北行署主任、財政和建設處長,豫皖蘇區專員、豫皖蘇軍區後勤部長;建國後任長江航運管理局副局長,因積勞成疾,1958年9月15日病逝。

基本信息

雷鼎三同志像 雷鼎三同志像

雷鼎三(1910~1958),又名雷敏之,雷鑄九,甘肅省寧縣坳馬鄉雷家川人。

1910年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北伐戰爭時期,在學校讀書時受到革命大潮的影響,17歲時就離家出走,從軍於馮玉祥國民軍石友三部。不久,脫離石友三部,隨馬英才來到寧夏。1933年,任馬英才旅上尉副官,後升至中校團副。

1933年,中共臨河縣委遭敵破壞,黨組織決定派中共黨員趙子明先期到寧夏秘密開展工作。為了站住腳和解決經費來源,趙子明來寧後在省城掛起行醫招牌,藉機尋找社會關係,結交朋友,創造工作條件。

1934年1月,孫殿英率部攻打寧夏,傷兵很多,缺少醫生,趙子明被強行征去救護傷員。在此期間,趙子明結識了常來醫院接送傷員的雷鼎三。雷鼎三思想進步,不滿蔣介石排斥異己的行徑,急切尋找中共黨組織。為了取得趙子明的信任,雷鼎三將馬英才部隊的部署及軍事要圖秘密告訴了趙子明,並說他正在找黨組織。趙子明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將雷鼎三發展為中共黨員,並請上級黨組織儘快派人到寧夏開展工作。

1934年秋,綏遠省中共特委組織部負責人劉仁派原中共臨河縣委書記王森到寧夏,建立了中共寧夏特別支部,雷鼎三任兵運委員。特支成立後,確定兵運和農運工作為重點。雷鼎三仍在馬英才部隊工作,秘密籌建軍隊黨組織。經過8個多月的努力,雷鼎三在部隊中培養了幾名中、下士班長,準備接收為中共黨員。

1935年5月的一天,馬鴻逵根據北平國民黨憲兵三團通緝李清華的電報,即派憲兵隊將李清華逮捕,趙子明、雷鼎三也涉嫌被關押,王森在農民的掩護下逃出省城去包頭尋找黨組織。在獄中,雷鼎三遭敵人嚴刑拷打,受盡折磨。但他堅貞不屈,一字不招,表現了共產黨員的英雄氣概。

當年秋,國民黨南京政府派于右任來寧處理蹬口縣與阿拉善旗劃界問題,隨行來了一批記者,其中天津《益世報》特派記者郭錫山是雷鼎三的朋友。他聽說雷鼎三被關押在獄中,便去看望。雷鼎三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讓郭錫山設法幫助趙子明離開寧夏。郭錫山按照雷鼎三的囑咐,將趙子明以《益世報》特派記者身份派往蘭州。1936年春,雷鼎三經馬英才保釋也出了獄。

1936年6月,紅軍西征時逼近寧夏省城,馬鴻逵政府驚恐萬分,下令清查戶口,對所謂“可疑分子”一律逮捕關押,雷鼎三第二次被抓進監獄,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發生後,雷鼎三被武裝押解,驅逐出境。

1937年,雷鼎三雖幾經折磨,但革命意志更加堅強,政治信仰更加堅定,先後去蘭州、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尋找黨組織,最終在黨組織的介紹下,進延安抗大學習。畢業後,奉命以新聞記者身份赴中原,在豫西一帶秘密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後來,隨彭雪楓去河南竹縣建立革命根據地。

1938年10月,雷鼎三率游擊隊與吳芝圃的游擊隊在河南省會師,改編為新四軍游擊六支隊,雷鼎三任副官長兼軍法處長。這支部隊在彭雪楓和雷鼎三的領導下,東渡黃泛區,插進敵後,開始建立豫皖蘇抗日根據地。

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里,部隊缺衣少食。雷鼎三同戰士一樣,冬衣穿過拆成袷衣,袷衣再拆成單衣,單衣縫補一下,再改成冬衣。紅芋是部隊的主要糧食,先蒸著吃,一天還可吃兩次。到了最困難的時候,每天只能吃一次,上半天煮著吃,出操辦公;下半天喝稀湯,睡覺休息;晚上和部隊指揮員還要餓著肚子在燈下研究作戰情況。在黨的領導下,緊緊依靠人民民眾,堅持了艱苦的游擊戰爭,頑強地與敵人鬥爭,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與國民黨軍隊的瘋狂進攻,發展和壯大了革命隊伍,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在當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

1940年,該支隊整編為新四軍四師,雷鼎三仍在敵後堅持革命鬥爭,先後任部隊副官長,淮北行署主任、財政和建設處長,豫皖蘇區專員、黨團書記。1947年,任豫皖蘇軍區後勤部長。

1949年夏,武漢解放不久,雷鼎三轉業到華中航政局任局長。1950年,任長江航運管理局副局長。面對國民黨反動派遺留下來的陳腐航運廢墟,在基礎薄弱、技術力量缺乏、沒有經驗的情況下,他毫不氣餒,繼續發揚人民解放軍英勇頑強、善於拼搏的精神,潛心鑽研新技術,親自擬訂新航運法規,帶頭苦幹實幹,使長江水上運輸迅速走上正常軌道。

在25年的革命生涯中,雷鼎三對黨無限忠誠,組織觀念強,只要是黨組織交給的任務,總是愉快接受出色完成,從不向困難低頭。有時為了突擊完成某一項重要工作,往往苦戰幾個晝夜不退陣。

雷鼎三一貫生活儉樸。有一次,哥哥從老家到武漢看望他,他拿紙菸招待。哥哥吸菸後將菸蒂隨便扔在地上,他馬上揀拾起來續接上,然後對哥哥說:“一盒煙,扔掉的菸頭可合幾支,一年要扔掉多少呢?你還是抽旱菸為好。”

1958年初,雷鼎三終因積勞成疾,住進了醫院。在治病期間,還對前去看望他的同志們說:“ 共產黨員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黨的領導,要自覺維護黨的團結,支持與維護黨的核心。大家要聽班長的指揮,如果一班人不聽班長的話,不注意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就會成為一盤散沙,領導陷於無力。”9月15日,雷鼎三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時年48歲。中共長江航運局黨委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

1983年,國家民政部追認雷鼎三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