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嶺下圍

此圍坐東朝西,圍屋設有一道大門,一道側門。 圍屋內的廳廈建造工藝精良,至今保存完好。 圍屋規模大,倚四周圍牆建有樓房。

馬頭嶺下圍是一座建築豪華,格局嚴謹周密,知名度很高的圍屋。
此圍位於龍南縣渡江鎮蓮塘村馬頭村小組,龍小公路東側,距縣城2公里。圍屋為磚石木結構,長51.1米,寬38.2米,高11米,占地1952.02米,牆厚0.7米。全圍4層房,共212間房,四角設有炮樓,全圍有炮眼(槍眼)280個,院內二、三層有走馬樓。庭院內有1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馬頭嶺下圍四周圍牆保存完好,庭院內的泥磚房屋有許多已倒塌,圍屋內現今無人居住。
馬頭嶺下圍,地處似馬頭之山形的馬頭嶺,圍屋也就由此而得名。整座圍屋高大堅固,具有完善的防衛體系,是研究贛南明清時期客家文化、歷史、建築的寶貴載體,對於現代建築學有借鑑價值。
此圍坐東朝西,圍屋設有一道大門,一道側門。大門設有三道關卡,採用鐵板包門,至今堅固完好。
圍屋內的廳廈建造工藝精良,至今保存完好。現在,圍屋人辦紅白喜事時,都在圍內的廳廈里。
圍屋規模大,倚四周圍牆建有樓房。圍牆即為圍屋住房的外牆,倚外牆而建造的樓房是圍屋人的主要住房。曾居住44戶,共219人。
據說,建造圍屋始祖明公請一高明的風水先生沿桃江而上,在江河兩岸尋找風水寶地,終於選中這座馬頭嶺下。風水先生說,這裡屬“聖水藏金龜”。這地方雖是一塊寶地,但圍屋始祖為防強盜從地下挖掘進入圍內,他在建造此圍屋時沒有提高圍內的地面,所以,一年四季地面顯得潮濕。是當時明公建造圍屋設計中的一個極大的失誤、遺憾。
此圍均為曾姓,始祖從福建上杭遷此,歷經24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