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絆

詞語信息

mǎ bàn ㄇㄚˇ ㄅㄢˋ
馬絆(馬絆)

詞語解釋

(1).亦作“ 馬靽 ”。系馬的繩子。《北史·宋弁傳》:“軍人有盜馬靽者,斬而徇,於是三軍震懼,莫敢犯法。” 宋 洪邁 《夷堅支志乙·馬將軍田俊》:“方解衣將寢,忽一鬼朱發青軀,高七八尺,自外入,解其馬絆。”
(2).指蛟。 宋 陸佃 《埤雅》卷一:“蛟,龍屬也,其狀似蛇而四足,細頸,頸有白嬰,大者數圍,卵生,眉交,故謂之蛟;亦蛟能交首尾束物焉,故謂之蛟也,俗呼馬絆。”
(3).傳說中的馬蟥精。 元 鄭元祐 《遂昌山樵雜錄》:“問馬絆何物,搖手不敢對。三更後至前驛,驛吏出迎,錯愕曰:‘是何大膽敢越馬絆來乎?’ 士啟 問馬絆,驛吏乃言:‘此馬黃精也,遇之者輒為其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