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沛毅

馬沛毅,原名馬培義,又名宜軒,化名馬逸波、馬一波,1906年生於河南省杞縣縣城南街。7歲入學,15歲高小畢業。在校學習勤奮,各門功課幾乎全是滿分,且又是文藝、體育活動的積極分子,是學校里一名出類拔萃的高才生。

人物生平

馬沛毅

男,,河南杞縣人,中共黨員。

他一九二一年考入省立開封二中,年轉到南京大學附中‘道爾頓班’求學,中共黨員惲代英曾到該校講演,使他的思想發生深刻變化,積極從事革命運動。不久惲代英即介紹他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冬,他帶著組織交給的建團任務返回杞縣。1925年。他轉為中共黨員。在‘五卅’運動遊行示威中被捕入獄。入獄後,因為敵人查不道證據,將其釋放。隨後,黨組織派他回河南工作,先在開封南關搞工運工作,後調任共青團開封地委[市委]書記,參加豫陝區委的工作。1927年,他被任命為共青團河南省委書記,並參加中共河南省委的領導工作。為回響北伐,他被中共河南省委派到安陽,臨漳,林縣一帶建立農民武裝,利用‘白槍會’擊擾奉軍。奉軍某團向他領導的農民武裝繳械後,他回開封仍任團省委書記,並任團中央經濟鬥爭部部長。9月,任判徒告密,團省委機關被破壞,他再次被捕。1930年,他經黨營救出獄。1931年初,他在家隱蔽期間,仍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後中央河南省委調他去開封,先後在開封、唐河、漢口等地從事革命活動。1932年,他在漢口法租界被捕,慘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人物事跡

1921年秋,馬沛毅考入河南省開封二中。當時,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立,馬克思主義已在各地傳播。馬沛毅悉心閱讀了一些進步書報雜誌和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

1922年初,馬沛毅為了擴大視野,追求真理,轉學到南京東南大學附中。同年春,馬沛毅從同學的來信中得知,張海峰、吳殿祥、韓紹棠、高光履、杜宏遠等十多位青年,在杞縣組織了一個“讀書會”,《共產黨宣言》、《科學社會主義》、第三國際議案及宣言和《嚮導》、《新青年》、《中國青年》等是“讀書會”成員經常研讀的書刊。他立即致函張海峰、吳殿祥等人,表示熱烈支持,並利用假期返鄉或用通信的方式,和他們交流讀書心得。

1924年夏,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宣傳部長、上海大學教授惲代英到南京東南大學附中發表講演,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中國共產黨的綱領和主張。馬沛毅感到惲代英的講演為他指明了方向,使他找到了中國革命的道路。講演剛剛結束,他便跑到講台前,向惲代英恭恭敬敬地鞠個躬,然後說:“老師,我是南京東南大學附中的學生,叫馬沛毅。您住哪?我能到您房間裡去嗎?想請教您一個問題。”惲代英看看馬沛毅,用右手一指說:“我就暫住那間小平房裡,歡迎你去!”在那間小屋裡,經過惲代英的教導,馬沛毅的思想產生了新的飛躍。他對惲代英說:“我無條件接受和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綱領,願為黨的事業貢獻自己的一生。希望您能幫我加入這個黨。”惲代英笑著點點頭說:“我可以幫助你入黨,但現在還不行,你還要學習黨的知識,接受黨的考驗,還得由黨員介紹……。”沒等惲代英說完,馬沛毅就接過話茬說:“老師,您就是共產黨員吧!我覺得見到您就像見到了共產黨,我一定照您的教導去做,就請您做我的入黨介紹人行嗎?”他見惲代英面帶笑容,並且聽得很認真。他繼續說:“還得請老師快些,在杞縣、在開封還有幾十位同學,他們也在焦急地尋找革命的道路呀”。惲代英最後說:“好,你叫馬沛毅,聽口音是河南人,你說的事情,我記住了。”不久,經惲代英考察和介紹,黨團組織批准,馬沛毅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杞縣籍第一位青年團員。

8月,馬沛毅暑假返回杞縣,與在開封讀書的張海峰、吳殿祥等人商量,將他們原先組織的“讀書會”改為“河南省社會科學研究會”。他們的主張得到了會員們的贊同和支持,隨即在開封二中成立了河南省社會科學研究會,並吸收了在汴上學的信陽、衛輝等地的會員。杞縣因會員較多,設立了分會。馬沛毅以社會科學研究會為核心,團結了一大批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進步青年,為中國共產黨和青年團組織在河南的發展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馬沛毅返校後,隨即向團中央匯報了社會科學研究會的情況,得到了團中央和惲代英的支持與指導。

1925年初,馬沛毅轉為中共黨員,2月轉入中共中央創辦的上海大學學習。他再次向團中央匯報了開封、杞縣的社會科學研究會成員的思想狀況和加入黨、團組織的要求,受到團中央的高度重視。隨即,馬沛毅與惲代英介紹張海峰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惲代英函告張海峰在杞縣立即開展農村調查和建團工作。同時馬沛毅又致函中共中央派到河南工作的彭振綱,向他介紹了在杞縣、開封各校上學的幾十位進步青年的情況。彭振綱經過考察之後,很快便吸收吳殿祥、韓紹棠、杜宏遠、高光履等加入青年團組織。之後,段鏡三(家讓)、韓曉亭、劉耕初(開田)、李維忠(李子貞)等一批進步青年也陸續加入了共青團,為中共河南省黨團組織的創建奠定了基礎。

在上海大學,馬沛毅在瞿秋白、惲代英、鄧中夏等中共領導人的親切教導下,一面積極學習革命理論、科學文化知識,一方面從事革命活動。

1925年7月,馬沛毅被團中央派到開封從事青運工作,任共青團開封地委農工委員,領導開封的青年工人、農民運動,創辦工會,發展團的組織。

五四運動之後,河南青年運動發展很快。開封一些學校的進步青年先後建立了不少自己的組織,著名的有省立一師的“青年學社”,省立二中的“青年社”,中州大學附中的“青年救國團”和“青年乾社”等。這些組織都立志變革現實,以振興中華為目標。但組織形式不同,又都具有濃厚的小資產階級思想色彩,自立山頭,互不來往,對開展革命運動十分不利。

為改變這種分散狀態,共青團豫陝區委書記李求實提出了統一合併開封各青年團體的意見。開封團地委指定馬沛毅具體負責此項工作。

馬沛毅首先深入各青年團體中調查研究,找各團體中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談話,深入了解各個組織的情況和意見。在調查研究之後,他向各團體負責人明確指出:“據我了解你們各團體的宗旨是大同小異的。我們應該團結起來,還要去喚醒工農,為全民族的解放而奮鬥。知識青年必須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否則將一事無成……”。各團體負責人一致表示:要在豫陝區團委和開封團地委的領導下儘快聯合起來,共同戰鬥。

1926年1月10日,在李求實、馬沛毅的組織和領導下,在開封召開了河南青年協社成立大會。大會由即將聯合起來的四個團體全體社員400多人參加,邀請了一些非社員青年學生列席,鐵路和婦女聯合會派代表到會祝賀。馬沛毅在大會上作籌備工作報告。大會通過了他主持起草的協社宣言、章程和運動綱領,選舉出了協社領導機構。會後,對全體社員重新進行了登記,對基層組織進行了整頓,建立健全了杞縣、信陽、鄭州、衛輝各分社和開封市內各支社,創辦了《河南青年》半月刊。河南青年協社成了團結全省廣大青年的黨的外圍組織,促進了河南青年運動的蓬勃發展。

1926年1月18日,共青團開封地委召開大會,馬沛毅當選為書記兼組織部長。之後,他主持舉辦了開封團乾訓練班,請中共豫陝區委、團豫陝區委領導王若飛、李求實等為團幹部講授《資本主義社會之本質》、《資本主義社會之發展》、《資本主義社會之出路——無產階級革命》、《黨的知識》、《無產階級革命之組織》和《列寧主義概略》等,進一步提高了團乾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和政治素質,為河南青年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培養了骨幹力量。

4月,馬沛毅親自組織和領導了開封兵工局各廠工人要求補發工資的鬥爭。他組織團員到槍廠、子彈廠、修械所協助發動民眾。經過宣傳鼓動一切準備就緒。汽笛一聲長鳴,三個廠(所)的幾百名工人一起擁到兵工局辦公室門前高聲吶喊,“不發工資,沒飯吃,怎么上工幹活,再不補發欠款就罷工”。兵工局局長迫於工人的壓力,不得不當眾答應立即補發全體工人3月份的欠發工資。鬥爭勝利了,提高了團員和工人的覺悟,擴大了黨的影響。在這次鬥爭中發展了三名團員,使開封團員總數達到101人。

1926年5月9日,中共豫陝區委決定黨、團執行委員會合署辦公,組建統一的工運、農運、宣傳、青運和國運5個委員會,馬沛毅領導青運委員會,仍擔任團開封地委書記兼宣傳、組織部長。

河南全省革命運動的中心在開封,開封青年運動開展如何,對全省青年運動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馬沛毅緊緊抓住搞好團開封地委工作這個關鍵,以推動全省青運工作的發展。在他的領導和組織下,共青團組織全面開展支書、組長與團員、團員與團員之間的談話活動,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調動團員和青年的革命積極性。在為紀念“五一”、“五四”、“五卅”運動期間,各校團支部組織和領導團員青年都出了“牆刊特號”;青年協社印發了宣傳大綱,組織宣傳隊在工廠和附近農村進行演出宣傳;召開了2000多人參加的市民大會,組織了遊行示威,散發了二十多種數千張傳單;恢復了開封學聯的各種活動;並組建了“光明少年團”,下設總團和六個隊,在市區和近郊開展宣傳活動。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開封青年運動發展迅速,隊伍不斷壯大。馬沛毅充分顯示出做青年工作的卓越才能。

1927年5月10日,馬沛毅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四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團中央經濟鬥爭部長;6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員,共青團河南省委書記。

7月15日,汪精衛集團在武漢公開叛變革命,河南省主席馮玉祥也公開支持蔣汪反共,實行“清黨”,鎮壓工農運動。大革命失敗後,河南出現一片白色恐怖,中共黨、團組織被迫轉入地下活動。

9月27日,在一個風雪交加之夜,叛徒領著國民黨河南省警察局偵察隊將共青團河南省委機關包圍,越牆而入,將馬沛毅等人逮捕。馬沛毅被關入國民黨河南省第一監獄。敵人對馬沛毅進行嚴刑拷打,打得他皮開肉爛,昏死過去,用冷水澆醒再打,又用老虎凳、竹針穿十指心等酷刑。他幾次不省人事,但對敵人的回答仍然是“不知道”。最後他被折磨得渾身是血,躺在地上,奄奄一息。警察局長無奈,只得令警察把他從審訊室抬進了牢房。

馬沛毅在獄中,雖然受盡嚴刑拷打,多次被折磨得死去活來,但在他的供詞記錄上只有“我不知道”這幾個字。一次他受審之後,緊閉雙目躺在牢房的地板上。突然聽到一個很熟悉的聲音在喊他的名字。他吃力的睜開眼睛一看,是老同學、老戰友、中共河南省委委員、省委秘書長張海峰坐在他的身邊,還在喊著:“沛毅、沛毅!”馬沛毅吃力地說:“海峰,你也被捕啦?”張海峰點點頭,說:“你的傷很重,不要動,我還能照顧你。在這個獄中,有很多我們的‘同學’,得想法組織起來,與他們鬥爭,想法與外邊的‘同學’聯繫,讓他們儘快營救我們。”張海峰邊說邊吃力地把馬沛毅癱軟的身子托到一堆潮濕的穀草上。

馬沛毅、張海峰在獄中秘密串聯黨員,建立了黨支部,揭露國民黨的黑暗腐敗,多次發動和組織難友與敵人鬥爭。

1929年3月,中共河南地下黨組織及互濟會利用蔣、馮矛盾和“清理政治犯”之機,積極營救獄中黨、團員和革命民眾。馬沛毅因證據不足,又無口供,與獄中200名難友,一同獲釋,被中共開封市委安排,暫時回家隱蔽。

馬沛毅在家隱蔽期間,暫時中斷了與黨組織的聯繫。他像失去母親的孩子,異常苦悶,時刻都想找到黨組織,見到黨的領導和戰友,聽到黨的指示,看到黨的檔案。

1930年農曆正月初三,吃過早飯,馬沛毅照舊在他的房間裡看報紙。鵝毛似的大雪下個不停,馬家大院一片肅靜,只有外邊不斷傳來“啪!啪!”的爆竹聲。上午10點多鐘,郵差敲門,馬沛毅放下手中的報紙,急忙迎上前去。郵差說:“報紙里還有封信,不是馬老先生的名字,是您的吧?”馬沛毅拿出那封信,說聲:“謝謝!”送走郵差,回到自己的房間。他拆開信一看,是一張無字的白紙。他馬上意識到這可能是上級黨組織或同志來的密信。他迅速關上房門,找出一瓶碘酒,用支新毛筆在信紙上抹起來,很快出現了“召開省委全會,速來汴火車站旅社見面”一行小字。他高興萬分,順手拿起桌上的火柴劃著名,燒掉信封和信紙。

晚飯後,馬沛毅走到父親的房間,懇求地說:“爹爹,明天我有要事到開封朋友家去一趟。”父親搖搖頭說:“不行,正月初五之前家裡任何人都不能外出!這是老規矩,你是咱馬家的獨生子,我辛辛苦苦供你上中學、上大學,我為了啥?我和你娘起早貪黑做生意,賺錢為了啥?這不都是為你么!你不僅明天不能走,永遠也不能離開這個家!”馬沛毅笑著說:“我知道您為兒子操心,您辛苦大半生置這個幾萬元的家業不容易,我感謝您老人家。可是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去年我被國民黨抓到監獄裡,不就是朋友搭救出來的嗎?!現在朋友有事我怎能不去呢?!”父親看說不過兒子,勃然大怒,“明天你要走,就永遠別回這個家,我們斷絕父子關係!”馬沛毅看父親把話已經說絕,走出了父親的房門,回到自己的房間。他躺在床上一夜沒有睡覺,他想到了領導對自己的教導和愛護;想到了在革命鬥爭中同志間的友愛和每次鬥爭勝利之後的喜悅……。直到四更雄雞啼鳴,他借著雪光悄悄離開了家,踏上了去省城開封的大道。

馬沛毅從2月17日至22日秘密參加了中共河南省委重新恢復後的第一次全體會議,參與討論並通過了關於政治任務和工作路線。會議之後,他根據全會的決議先後在開封、唐河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