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哈姆利奇

馬文·哈姆利奇

馬文·哈姆利奇(1944-2012),美國著名作曲家,一生成就卓越、涉獵廣泛,他在好萊塢、百老匯擔任作曲、指揮的工作,音樂類型從交響樂到R&B無所不包。他得過3個奧斯卡獎、4個艾美獎、4個葛萊美獎、1個托尼獎、3個金球獎和和1個普利茲獎。

基本信息

簡介

馬文·哈姆利奇 馬文·哈姆利奇

馬文·哈姆利奇(MarvinHamlisch),1944年6月2日出生,好萊塢著名電影作曲家、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得主。早在7歲時就成為朱麗亞音樂學院最年輕的學生,在鋼琴方面擁有過人的天賦。

1968年,他開始跨入電影行當創作電影音樂,觀眾最熟悉的作品,莫過於1973年的和《往日情懷》,這兩部作品中的經典鏇律,已經超越了電影的知名度,成為好萊塢標誌性的名曲,至今還被廣泛運用於各種影視產品中。馬文·哈姆利奇也因此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大獎。

在隨後的40年中,他也佳作不斷,代表作有《蘇菲的抉擇》《普通人》《明日此時》等,他是好萊塢歷史上僅有的包攬奧斯卡、艾美獎、托尼獎以及葛萊美獎的三位作曲家之一。馬文·哈姆利奇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是與索德伯格合作的《告密者》。

馬文的另一個身份是指揮家,儘管他從未學過如何指揮,在美國多個樂團擔任輕音樂指揮,並計畫在2012年的新年音樂會上在紐約愛樂樂團中擔任指揮。

2012年8月6日,在洛杉磯的家中因病去世,終年68歲。

作品

2009年《告密者》(原創音樂)

2008年《舞台上的每一步》(演員)

2006年《當舊愛來攪局》(原創音樂)

2003年《十日拍拖手冊》(演員)

1998年《ToLife!AmericaCelebratesIsrael's50th》(演員)

1995年《狩獵季節》(原創音樂)

1991年《完美搭檔》(原創音樂)

1990年《WomenandMen:StoriesofSeduction》(原創音樂)

1989年《攪局專家》(原創音樂)

1988年《大衛》(原創音樂)

1987年《三個奶爸一個娃》(原創音樂)

1987年《人物傳記》(原創音樂)

1984年《欲望號街車AStreetcarNamedDesire》(原創音樂)

1982年《我曾上鏡》(原創音樂)

1982年《蘇菲的抉擇》(原創音樂)

1980年《Omnibus》(原創音樂)

1980年(原創音樂)

1980年《GildaLive》(原創音樂)

1979年《第二章》(原創音樂)

1978年《明年此時》(原創音樂)

1978年《花逢月滿永不殘》(原創音樂)

1977年《海底城》(原創音樂)

1977年《荒唐侍者》(原創音樂)

1976年《TheBellTelephoneJubilee》(演員)

1976年《LivefromLincolnCenter》(演員)

1976年《The28thAnnualPrimetimeEmmyAwards》(演員)

1976年《TheEntertainer》(原創音樂/製作人)

1975年《BeaconHill》(原創音樂)

1973年《救虎記》(原創音樂)

1973年《往日情懷》(原創音樂/演員)

1972年《男人和女人的戰爭》(原創音樂)

1971年《吾父吾子》(原創音樂)

1969年《傻瓜入獄記》(原創音樂)

1968年《游泳者》(原創音樂)

1967年《娃娃谷》(演員)

1965年《滑雪大派對》(演員)

1965年《WhentheTimeComes》(原創音樂)

1965年《TheTwoMrs.Grenvilles》(原創音樂)

1965年《Nightof100StarsII》(演員)

1965年《The37thAnnualTonyAwards》(演員)

1965年《SwitchedatBirth》(原創音樂)

1965年《The56thAnnualTonyAwards》(演員)

1965年《The61stAnnualTonyAwards》(演員)

1965年《Streisand:LiveinConcert》(演員)

1965年《The47thAnnualTonyAwards》(演員)

1965年《The47thAnnualTonyAwards》(演員)

1965年《Barbra:TheConcert》(演員)

獲獎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最佳配樂(提名)告密者(2009)

線上影評人協會獎BestOriginalScore(提名)告密者(2009)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原創配樂(提名)告密者(2009)

WorldSoundtrackAwards終身成就獎2001

艾美獎OutstandingMusicDirectionTimeless:LiveinConcert(2001)(2001)

金球獎(GoldenGlobe)最佳原創歌曲(提名)雙面鏡(1996)

奧斯卡(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最佳原創歌曲(提名)雙面鏡(1996)

艾美獎(Emmy)OutstandingIndividualAchievementinMusicDirectionBarbra:TheConcert(1995)

艾美獎(Emmy)OutstandingIndividualAchievementinMusicandLyricsBarbra:TheConcert(1995)

艾美獎OutstandingIndividualAchievementinMusicDirection艾美獎OutstandingIndividualAchievementinMusicandLyri

艾美獎OutstandingIndividualAchievementinMainTitleThemeMusic(提名)1990

金球獎(GoldenGlobe)最佳原創歌曲(提名)第二春(1989)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歌曲(提名)第二春(1989)

GrammyAwards(Grammy)BestSongWrittenSpecificallyforaMotionPictureorforTelevision(提名)第二春(1989)

金球獎(GoldenGlobe)最佳原創歌曲(提名)不結婚的男人(1979)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歌曲(提名)花逢月滿永不殘(1979)

GrammyAwards(Grammy)BestAlbumofOriginalScoreWrittenforaMotionPictureorTelevisionSpecial(提名)花逢月滿永不殘(1979)

GrammyAwardsBestAlbumofOriginalScoreWrittenforaMotionPictureorTelevisionSpecialfor:IceCastles(1978)Shar

dwith:AlanParsons(composer)EricWoolfson(composer)CaroleBayerSager(lyricist)(提名)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歌曲(提名)明年此時(1978)

金球獎(GoldenGlobe)最佳原創歌曲(提名)007之海底城(1977)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FilmAward)安東尼·阿斯奎斯-音樂獎(提名)007之海底城(1977)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配樂(提名)007之海底城(1977)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歌曲(提名)007之海底城(1977)

GrammyAwards(Grammy)BestAlbumofOriginalScoreWrittenforaMotionPictureorTelevisionSpecial(提名)007之海底城(1977)

GrammyAwardsBestAlbumofOriginalScorewrittenforaMotionPictureorTelevisionSpecialfor:TheSpyWhoLovedMe(1977)(提名)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配樂(劇情類)往日情懷(1973)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歌曲往日情懷(1973)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配樂或改編配樂騙中騙(1973)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歌曲(提名)吾父吾子(1971)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