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瑟菌

馬拉瑟菌是一種真菌界的屬,被認為是酵母類真菌,本屬的物種自然存在於人和動物的皮膚上。

馬拉色菌簡介

拉色菌屬 (以前被稱為糠秕孢子菌,國內媒體有稱之為馬拉瑟菌。) 是一種真菌界的屬,被認為是酵母類真菌,本屬的物種自然存在於人和動物的皮膚上。如果它導致機會感染,則可以在胸背等部位引起色素淡化(hypopigmentation)。

該屬的命名和分類存在著令人困惑的情形,因為歷史上曾經出現一系列的命名變化。在這種酵母上的研究工作一直很困難,因為在實驗室條件下極難繁殖。 馬拉色菌屬最初是由法國科學家路易斯-查理·馬色拉在19世紀的時候發現的。雷蒙·薩博勞在1904年發現了一種導致頭皮屑的微生物,並且命名為秕糠馬拉癬菌(Pityrosporum malassez),以紀念馬色拉本人。但這個命名在當時指的是這一個物種,而不是一個屬。當後來發現這兩次發現的物種是同一種微生物之後,"馬拉色"這個名字就根據命名優先原則被保留下來。而到了20世紀中期,它又被重新分成兩個獨立屬: 秕糠(馬色拉)橢球菌(Pityrosporum (Malassezia) OVALE)。該屬的真菌需要油脂才能存活,並且僅僅在人身上發現。秕糠橢球菌屬後來又被細分為兩種屬,秕糠球橢菌屬和秕糠球菌屬(P. orbiculare)。不過目前的資料認為這兩種說法實際上都是指的同一個真菌屬,人們更願意稱之為秕糠色馬拉癬菌屬(M. furfur)。厚皮馬拉色菌屬(Pityrosporum (Malassezia) pachydermatis)。該屬的真菌是嗜油脂的,但並非依賴於油脂才能存活。該屬的真菌被發現廣泛存活於各種動物身上。 在21世紀90年代中期,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更多的屬。目前,我們發現了10個屬: 秕糠馬拉色癬菌屬 M. furfur 厚皮馬拉色菌屬 M. pachydermatis 球型馬拉色菌屬 M. globosa 限制性馬色拉菌屬 M. restricta 斯洛菲馬拉色菌屬 M. slooffiae 合軸馬拉色菌屬 M. sympodialis 納納馬拉色菌 M. nana M. yamatoensis M. dermatis M. obtusa

關於基因的研究

近年來鑑別皮膚上馬色拉菌的手段與法醫用來鑑別嫌疑犯的分子學或者基因相關的技術手段很類似,這些研究表明這種菌屬能引起絕大多數的皮膚病,比如大部分情況下的頭皮屑和脂溢性皮炎是球形馬拉色菌屬引起的(雖然通常也和限制性馬色拉菌屬有關)。花斑癬通常也和這種真菌的感染有關。 由於這種真菌需要油脂來生長,因此它通常會感染[脂腺]發達區域,例如:頭皮、臉部以及上半身。當這些真菌繁殖速度過快時,細胞的自然更新過程就會受到干擾,瘙癢及皮屑就會出現(和其它真菌或者細菌感染的情況類似)。 2007年啟動的一個球形馬色拉菌屬基因測序計畫,發現該菌屬有4,285個基因,大約是人類基因大小的三百分之一。該菌使用8種不同的油脂分解酶以及3種磷脂分解酶來分解頭皮上的油脂。另一個令人驚奇的發現是,球形馬色拉菌屬可能有有性繁殖的能力,不過並沒有在實驗室或者其它任何條件下觀測到這一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